記者 張垚 姚雪青 郭舒然
今年以來,埃博拉疫情開始籠罩西非。不少來自中國的白衣天使,不顧個人安危,奔赴異國他鄉,奮戰疫區一線。他們心中隻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履行好醫生的天職:治病救人。此情此景,不由讓我們聯想到11年前的抗擊非典,白衣天使們堅守在最危險的崗位上,其敬業精神令人敬佩。
敬業是中華傳統美德。《禮記》之中,便有“敬業樂群”的說法,孔子也主張“敬事而信”“執事敬”。及至近代,梁啟超又對敬業精神作了專門闡述,“凡做一件事,便忠於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到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
我們從來也不缺少對敬業精神的傳承、踐行與弘揚。張秉貴、時傳祥、徐虎、李素麗、許振超……他們當中,有的是任勞任怨、甘於奉獻的“老黃牛”,有的是精通業務、善於鑽研的“大能人”,有的則是待人友善、樂於助人的“熱心腸”﹔他們各有各的不同,但也有一個鮮明的共同點:靠著對職業的堅守和熱愛,在平凡崗位上創造出了不平凡的成就,點亮了自己,也照亮了他人。
如今,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無論從個人角度還是國家層面,我們都更加需要敬業精神。
也許你正為加班忙得焦頭爛額,甚至滋生“職業倦怠”﹔也許你正為不能晉升而愁眉苦臉,甚至出現“職業焦慮”……讓我們停下匆匆的腳步,與三位專家一起探討和思索敬業的內涵與意義。
體現傳統與現代價值觀念
現代社會中,敬業是工作態度和成效等“五位一體”的統一整體
記者:在您看來,敬業精神的內涵包括什麼?
宋林飛:敬業是中華民族傳統價值觀的體現,也是古代與近現代諸多家訓中最常見的一條。“敬業”一詞收入核心價值觀,體現了其在價值層面的重要意義,而且在推進現代化、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敬業的內涵也更加豐富了。
在我看來,“敬業”是一個工作的態度、目標、能力、成效與評價“五位一體”的統一整體。首先是工作態度,對待本職工作是否盡心、盡力、盡責,是從業者始終要用行動來回答的問題﹔其次是工作目標,成事要有目標,而且要有盡可能高的目標,自加壓力、爭創一流﹔第三是工作能力,有了目標,還需找到合適的路徑、方法,有足夠能力勝任工作,不然就會“心有余而力不足”﹔第四是工作成效,即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在行動上求真務實﹔第五是工作評價,工作成功與否,需要群眾認可、社會認同。
在不同時代,敬業的基本內涵如“兢兢業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等精神內核是相似的﹔不同之處體現在與當時社會價值觀其他元素的融合上。敬業不能“單打獨斗”,需要和其他價值觀一起打“組合拳”。我們這個時代需要的敬業,不僅是“埋頭苦干”,還需要“抬頭看路”,全面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韓慶祥:我所理解的敬業精神應包括五方面內容:各司其職、各守其責、各盡其能、各顯其才、克己奉公。敬業首先應該體現在本職工作上,核心詞是職業的“職”,就是要看你職責履行的情況,各司其職是第一內涵﹔職能還意味著責任,表現為責任的擔當,就要各守其責﹔工作和崗位要“做事”,把事情做好要有能力,要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也是敬業精神的基本要求﹔各顯其才強調的是每個人要在不同的崗位上將自己的特長、才華表現出來,並且利用崗位讓自己成才﹔克己奉公則針對那些掌握公共資源、公共權力的人,一旦守護不住權力的邊界,就會與敬業精神相違背。
鄭樹森:中華民族歷來有“敬業樂群”“忠於職守”的傳統。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主張人一生始終要勤奮刻苦、為事業盡心盡力,做到“執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朱熹說,敬業者,專心致志以事其業也。古人講“仁義禮智信”,裡面也蘊含了敬業精神。
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敬業精神,毛澤東曾提出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張思德埋頭苦干、焦裕祿克己奉公,也都屬於敬業精神。此外,認真負責、一心一意、任勞任怨、精益求精等也都是敬業的內涵。拿醫生來說,肩負著救死扶傷的神聖職責,容不得半點馬虎。要有良好的醫德醫風和崇高的敬業精神才能成為優秀的醫生、護士。
關系國家富強和民族興衰
敬業精神永不過時,現代人應從盡職盡責跨越到盡善盡美
記者:對於社會發展來說,敬業的意義是什麼?如今,科技進步了,生產率提高了,敬業精神過時了嗎?
鄭樹森:沒有敬業建不成現代化,馬馬虎虎不能強國富民。早在20世紀早期,魯迅就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4億人生著一種病,就是馬馬虎虎,不醫好這個病,是不能救中國的。胡適也曾寫過“差不多先生”,批評當時的國人缺少認真的精神。敬業精神不僅關系一個國家的精神風貌,更關系國家富強、民族興衰。
在科技日新月異、一日千裡的今天,我們不僅要敬業,還要專業、職業、精業,才能從盡職盡責跨越到盡善盡美,才能從優秀跨越到卓越。對於外科醫生來說,雖然醫療器械越來越先進,但還需要醫生擁有高超的醫術和敬業精神,才能完成高質量的手術。
韓慶祥:敬業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敬業精神永不過時。人是社會的人,社會分工即社會職業。隻有人人愛崗敬業,才能促進社會發展。中國夢說到底是人民的夢,實現中國夢,就要求每個中華兒女做出自己的貢獻,在各自工作崗位上踐行敬業精神。
記者:新中國歷史上,哪些敬業模范給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何認識他們帶來的貢獻?
宋林飛:上世紀60年代,印象最深的敬業模范是鐵人王進喜,他提出“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口號﹔最尊重的敬業榜樣是錢學森,新中國成立以后,他排除萬難歸國報效,創立了工程控制論、物理力學,推進了國防科技事業,影響了幾代人﹔我的老師費孝通也是一個非常敬業的學者,他走遍了祖國大地,在實地調研中度過了一生。此外,還有掏糞工人時傳祥這樣的普通勞動者……在新中國,職業無高低貴賤,所有尊重本職工作的人都值得我們尊重。
韓慶祥:新中國歷史上,雷鋒和焦裕祿是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敬業模范。他們為我們樹立了標杆,確立了方向,讓我們看到在工作崗位上應該怎麼辦,怎麼做﹔二是匯聚了社會正能量,有助社會風氣提升向好﹔三是顯示了精神的力量。
個人努力和社會激勵
營造敬業光榮的社會氛圍,讓踏實肯干的人能干事干成事
記者:為更好發揚敬業精神,社會應建構怎樣的激勵與約束機制?個人又該從哪些方面著力?
韓慶祥:首先,要在全社會樹立以能力貢獻為本位的價值觀念﹔其次,要確立體現公平正義的能力本位用人制度,樹立正確的用人風氣﹔再者,要確立按照能力貢獻進行分配的分配制度﹔最后,要營造一個有助於干成事業、干好事業的環境和氛圍,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投機者有機可乘。
從個人層面出發,一是要認識個人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每個人在社會發展中並非微不足道,而是推動社會發展合力的一部分﹔二是要堅定理想信念﹔三是要自覺摒棄以權力為本、金錢為本、關系為本的錯誤價值觀,真正把能力為本作為人生價值導向﹔四是要從小事小處著眼,將事情做細做實,將敬業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宋林飛:對敬業的激勵,可分三個層次。一是用人,不論是選用干部,還是在企業招聘,敬業都應是首要條件,要將敬業的人放在合適的、能干事的崗位上﹔二是物質激勵,以合理的回報促進人們持久地發揮敬業精神﹔三是精神培育,通過媒體、社會輿論,營造出敬業光榮、尊重典型的社會氛圍。
從個人角度來看,做到敬業可從五方面努力:肯干,不挑肥揀瘦,這是基本態度﹔主動干,體現擔當、盡職﹔認真干,一絲不苟、精益求精﹔能干,有所特長、勝任本職工作﹔創造性地干,發揮聰明才智,把事情做出色。
鄭樹森:對愛崗敬業的員工進行褒獎,建立完善的激勵機制,應當是用人單位必須堅持的,也是我們醫院一直奉行的。比如,一線護士一個月上8個夜班,體力消耗很大。對這些吃苦耐勞、精益求精的護士,我們完善了津貼等制度,讓其付出得到應有的回報。
我要求醫生上班時著正裝。為什麼,這是一種精神風貌,給人第一印象就是職業和敬業。
個人做到敬業,加強學習是重要一環。一是要通過學習提高自身文化修養與素質,加深對職業的理解和認知﹔二是要通過學習本行業本領域的先進技術與理念,提高自身職業技能。
相關專題 |
· 人民日報理論部編者文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