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垚
總有這樣一些人讓我們動容:四川省涼山山區郵遞員王順友,24年跋涉26萬公裡,沒有丟失過一份郵件﹔航空發動機專家吳大觀,以對航空事業幾十年如一日的熱愛,88歲高齡才離開科研一線﹔中信重工能源公司經理、黨委書記楊奎烈,在醫生已經下了“死亡判決書”后,還將在病床上口述的《關於能源供應的變化及應對措施》一文作為“遺產”留給企業……
上述幾個事例,內容不盡相同,但都生動展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個基本內涵——敬業:王順友用孤獨的車印丈量著敬業的長度,吳大觀用“一生隻做了一件事”的執著凸顯著敬業的厚度,楊奎烈用有限的生命詮釋著敬業的寬度。他們用敬業樂業的精神,書寫了一個個大寫的自我。就如習近平同志在給“郭明義愛心團隊”的回信中寫到的那樣,他們都“在服務社會、助人為樂、愛崗敬業中提升人生境界”。
敬業體現為“畏而不敢怠慢”,將“凡做一件事,便忠於一件事,將全副精力集中在這事上頭,一點不旁騖”的精氣神體現在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和事業中。我國近代思想家梁啟超說:“所以敬業主義,於人生最為必要,又於人生最為有利。”達芬奇說: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長眠。敬業不僅是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內容,也為各個民族所珍視﹔不僅是社會和諧穩定的精神支撐,也是國家發展進步的強大動力。無論時代發生怎樣的變化,社會發展永遠需要敬業精神,敬業精神永遠熠熠生輝。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大力倡導敬業精神。
對個體而言,敬業不僅僅是一種工作倫理和職業情感,還是“成為更好的自己”的修為方式。宋代理學家程顥所謂“以誠敬存之”、程頤所謂“涵養須用敬”,就是主張通過對“業”的不欺慢、不怠懈,成就自我、涵養品行。在現實生活中也可以體會到:當我們以虔誠恭敬的態度對待工作、對待事業時,就能夠在精益求精中體驗到內心的充實和精神的愉悅。這樣來看,敬業就不是約束人的“規矩”,而是激勵人的理念,需要每個勞動者、每個行業以至全社會共同遵守。
明確了敬業“是什麼”,也無妨再為不敬業者畫畫像,以加深認識、引以為戒。
首先來看看“馬馬虎虎先生”。20世紀早期魯迅先生曾深刻指出:當時很多國人得了一種叫做“馬馬虎虎”的病,這個病不治好,中國就沒救了。“馬馬虎虎先生”以湊合、對付的心態做事,其思想根源是對所從事的職業和事業沒有敬畏。“馬馬虎虎先生”非獨魯迅先生所處的時代大有人在,今天依然不乏其人。在分工高度精細化、不同職業之間聯系空前緊密的現代社會,缺乏敬業精神的“馬馬虎虎先生”們不但不可能做好工作、實現發展進步,而且可能釀成重大事故、危及社會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其次來看看“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如果說“馬馬虎虎先生”早已有之的話,“精致的利己主義者”則是近些年出現的。這種人有著精致的利益考量,對待工作和事業不是從人民利益出發、不是為他人著想,而是以對自己有沒有收益和好處為原則和標准,有的就爭就搶,沒有就推就躲。這種人哪怕具有很高的能力和水平,哪怕可能會在某些時候努力做事,但實際上與敬業南轅北轍,同樣難以真正做好工作、推動事業發展,同樣可能影響社會和諧穩定、損害人民利益。
至於那些利欲熏心、罔顧社會責任的人,貪污腐化、大搞權錢交易和權色交易的人,則違背了起碼的職業規范和職業道德,遑論敬業了。
世界上一切幸福生活、美好未來,都從勞動中來、從奮斗中來。敬業正是勞動、奮斗的具體體現,是創造幸福生活、美好未來的不二法門。唯有敬業,我們才能成事成功,才能實現人生價值、提升人生境界。
相關專題 |
· 人民日報理論部編者文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