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第二屆全國基層團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管理系:“小天使”公益創業助學

2016年01月27日16:2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管理系團總支組織慰問患白血病校友

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管理系團總支組織慰問患白血病校友

【關鍵詞】大學高職、廣東省廣州市、引導青年、服務青年、創新活動載體、提高團員素質、“小天使”助學、公益創業

共青團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管理系總支委員會(以下簡稱:管理系團總支,現有支部46個,團干144人,團員2155人)立足農墾院校的辦學背景,秉承“艱苦奮斗、勇於開拓”的農墾精神,堅持“農墾精神指引,校園文化育人”的原則,在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探索基層組織吸引力和凝聚青年的有效方式、找准活躍基層工作有效載體等方面進行探索和嘗試,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於2010年4月創辦“小天使基金”公益創業助學項目,傳承了“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農墾精神和中華民族“勤儉節約、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創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載體。

“小天使”公益創業助學項目主要以學生自力更生收集並變賣廢品、益品漂流為主要收入來源,輔以接受校內外捐贈等形式籌集資金,以助學幫扶、社會公益為主要服務領域,兼顧綠色環保宣傳,弘揚講正氣、作奉獻、興綠色、促和諧的校園風尚和文化氛圍,實現自助、互助與助學育人的統一,達到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共贏。項目創新推出的“公益+創業+助學”三位一體協同服務載體,以“立足同學、服務同學、鍛煉自我”為宗旨,實現青年團員思想素質、責任意識與創新創業能力的多維度提升。

項目星火由系團總支創業團隊點亮,以燎原之勢將光和熱投射到最需要的地方,其帶動困難學生形成的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與青年團員共同投身公益的快樂身影成為校園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一、源起

(一)以創業帶動就業是應對大學生就業難的重大戰略。

近年來,以創業帶動就業是國家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典型思路。公益創業區別於傳統的辦企業、開公司的創業模式,它以社會公益取向、進入門檻低、社會服務和創新性等優勢為大學生就業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它以提供公共服務和創造社會價值為導向,塑造大學生公益理念和社會責任感,培育大學生公益素養和綜合能力,越來越受到大學生的認同和社會各界的重視。

(二)高職院校存在臨時性救助不足和勤工助學崗位稀少等問題。

在國家、地市教育部門和高校的共同努力下,普通高校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助學體系,但當前高職院校存在臨時性救助不足和勤工助學崗位稀少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職困難學生學業的順利完成。目前我院有學生約19000多人,家庭困難需要資助佔全院15%,在每學期出現突發困難情況約200—300次,而現有的資助體系和方式是按國家資助計劃的一次性的專項劃撥給學生,其耗時長,缺乏靈活性的特點難以滿足應急需要。

(三)儲存“綠色資本”,形成綠色文化,是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根據項目組對廣東廣州增城一些高校的調查顯示,大學生生活閑置舊品不但沒有得到良好的再利用,反而對周圍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就本校學生來說,有高達95%的寢室都表示有生活物品閑置和生活廢品的情況,這樣既佔用了有限的空間,又不利於寢室衛生。儲存“綠色資本”,始於教育和實踐。高校應在現有資源的基礎上提取綠色文化的宣傳資源,培育學生的環保意識。

在此背景下,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管理系團總支於2010年4月開創了“小天使”公益創業助學項目。項目具有程序簡易,勞動成本較低,起到快速幫助困難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上困難等問題,能提升學生幫扶問題的解決效率和質量,是對助學體系的有益補充,在其他院校也具有可復制性和推廣價值。同時,項目集公益性、創業性、環保性、實踐性、服務性於一體,弘揚講正氣、作奉獻、興綠色、促和諧的校園風尚,為構筑青春夢想,助推幸福廣東,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基金創建之初,就制訂了相應的章程,成立了基金管理委員會,頒布了《小天使基金管理辦法(試行)》。五年來,在學院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在社會各界愛心單位和愛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在全系師生的共同努力下,項目不斷發展壯大,相關管理制度得以不斷完善,源源不斷為困難學子送去溫暖和愛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受到廣大師生的歡迎和贊譽。

二、做法

(一)全員參與,群策群力

項目是以團總支7位委員為創業團隊,總起策劃與實施項目,以系學生黨支部的志願者隊伍和全系100多名團干為主力,發起全系團員共同參與的公益助學項目。學生僅需投入空余時間與精力就能讓更多的人獲得資助。

(二)自力更生,變廢為寶

項目主要通過組織在校學生以宿舍為單位收集飲料瓶、易拉罐、廢紙、舊書、快遞袋等可變賣的廢品,每兩周由團干和學生黨支部志願者隊伍負責集中各宿舍收集的廢品送到廢品站售賣,再將售賣所得經費交由小天使基金管理委員會。

1.積攢廢品

每學期開學系團總支就向各支部和各宿舍下發通知,說明“小天使”公益創業助學項目開始實施,請各宿舍各班同學將飲料瓶、易拉罐、廢紙、舊書、快遞袋等可變賣的廢品收集到宿舍或放到項目指定的地點。

2.聯系回收站

系團總支與校外廢品站聯系,簽訂協議。協議內容包括廢品交易價格、排他性條款和誠信條款。

3.回收變賣

每周固定時間由團干和義工到各宿舍或項目制定地點收集廢品(無償收集),再運到廢品站變賣。

4.收益公示

系部公示欄公示每期的收益及資助情況,擴大項目的影響力及增加透明度。

5.報表公示

每學期末,有系團總支創業團隊做出收益與支出總報表,並公示到各班。目前主要通過微信公眾號、院內公告等方式進行。

(三)你來我往,益品漂流

項目實施中堅持對可回收利用物品進行分類管理,對於可以直接重復利用的商品比如系刊《綠潮》、課外書籍、考証書籍、手工藝品、風扇盆具等,採取有償漂流的形式進行義賣或交換,將環保與公益理念深入人心。

(四)八方支援, 溫情常在

1.星火傳承

在項目星火的光和暖中,學生不但獲得,也學會了給予。在過去五年裡,不記得曾經多少次,學生將自己獲得的獎助學金投入部分到助學基金﹔將閑置的台燈、風扇、書籍、衣物等捐贈給基金會﹔將拾金不昧卻無人認領的善款捐入基金……

2.一元錢,十分愛

一元錢項目由我系學生黨支部發起,號召黨員同志、積極分子和團員發揚農墾人“無私奉獻”的精神,以自願為原則每月節約1元錢捐贈給小天使基金,“積少成多”,奉獻愛心。

3.社會聯動捐款

“小天使”公益創業項目得到社會熱心企業和熱心人士的關心,先后接受捐贈4萬元。2012年,廣東湛江農墾捐款2萬元。2014年,廣東青年五組捐款2萬元。

(五)無私奉獻,愛洒校園

1.基金用途

本項目以公益助學為目的,所有基金主要用於借款、生活補貼、愛心慰問包、突發基金、社會公益等項目。

(1)借款

借款主要針對於生活有困難學生渡過難關。借款隻限於幫助解決生活和學習中的緊急困難,並要求借款學生限期還款。如果借款人能夠在約定時間內歸還款項,則免除借款利息。如果逾期,將以銀行1年活期利息為標准從借款當天開始計算利息。

(2)生活補貼

生活補貼主要針對系內一二年級生活特別困難的學生,每學期根據基金收入情況,在學期初慰問每個專業2-3名特困學生,一次性發放生活補貼100-200元。生活補貼需經過一定的審批程序,由學生提出申請,經審批后發放。

(3)愛心慰問包

愛心慰問包內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必需品,用於在特困學生入學或過年過節慰問孤兒與家庭特別苦難的單親家庭學生。愛心慰問包主要根據年級推薦形式確定資助對象。

(4)突發基金

突發基金用於幫扶校內家庭突發變故學生和自身身心健康遭受重大變故而無力承擔巨額醫療費用學生。由於基金儲存資金有限,突發基金會一般會啟動臨時特殊募捐體系,籌集更多愛心基金。此類資助金額一般超過500元,最多達到20000元。

(5)社會公益

社會公益項目以支教、探望老人、探望校友、義務捐贈等形式進行。對於回收的舊鞋舊衣服,項目組將進行清洗消毒,捐給貧困山區。對於舊家電,進行適當維護,以煥然一新的姿態,低價賣給社區收入較低的本地市民或外來務工者。假期之時,組織校內受助的困難生走出校園,開展支教和慰問等公益活動,回報社會。對於遭遇重大災難的校友,項目組也慷慨解囊。2014年,項目向法律文秘專業患白血病的校友李丹同學捐贈500元,並送上手工制作的慰問卡。

(六)精細管理,善用基金

基金由管理系團總支基金管理委員會統一負責管理,屬於團總支的日常工作之一。基金有嚴格運營與財務管理制度,委派專人義務管理,收入與支出據實記錄。實行資金實際持有人與賬本記錄員制約制、書記和副書記對財務不定期抽查制,以保証基金的運用合理。

三、成效

(一)項目參與面廣,公益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愛心活動得到全體青年團員和學生的共同參與,隻要有愛心在,助學收益與幫扶活動就不會斷。按目前的運營情況看,項目所在系兩個年級有249間宿舍,平均每兩周共可義賣約150元的收益,每學年(10個學期)可獲得3000元左右的助學基金。經過同學們5個春秋的努力,資助系內學生達80余人,發生無息借款108筆,資助支出共22000余元。此外,對於突發困難、需要大額資金的學生,項目組通過組織募捐活動,先后資助了2011級物流管理專業郭思敏學生20000元、機電系血癌患者盧俊仲同學募捐得18675元的金額2012級物流管理專業的白血病患者黃曉鳳同學15622.8元、2014級商務英語專業克羅恩病患者梁敏沂同學7688元、為廬山地震、廣東省扶貧日等捐款20000余元。截止2015年底,項目累計資助金額達10萬余元。

(二)項目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講正氣、作奉獻、興綠色、促和諧的校園風尚和文化氛圍。

項目成立以來,無論團隊與參與人員如何變更,始終堅持傳承“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農墾精神和中華民族“勤儉節約、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以“幫助同學、服務同學”為己任,將愛心奉獻的火種洒滿校園,用熱情和真誠去幫助有需要的人,用切實的行動去感染他人,感動他人。大愛無疆,愛心無限。項目在校園中掀起了一股股愛心熱潮,讓莘莘學子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學校的溫暖、他人的善意和愛的熏陶,身體力行地踐行著愛的奉獻,保持健康、樂觀、友善的身心狀態,在愛心營造的氛圍中學會感恩、懂得奉獻和責任,唱響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旋律。其帶動困難學生形成的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與青年團員共同投身公益的快樂身影成為校園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三)項目獲得2014年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立項,獲得2014年“挑戰杯.創青春”廣東大學生創業大賽公益創業賽金獎,得到社會關注。

項目匯集了全體青年團員的愛心和汗水,展現了感恩奉獻的正能量和環保創業的理念,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認可和贊譽。2014年,項目獲得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立項,代表學院參加2014年廣東省“創青春”公益類創業大賽獲得金獎。目前正代表學院參加2015年廣東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競賽。項目影響力的擴大得到社會的關注,獲得社會資助共4萬元。

四、創新啟示

(一)服務載體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載體創新

項目創新推出“公益+創業+助學”三位一體協同服務載體,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新載體,以“立足同學、服務同學、鍛煉自我”為宗旨,實現自助、互助與助學育人的統一,實現青年團員思想素質、責任意識與創新創業能力的多維度提升,達到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共贏,具有廣泛的借鑒意義。

(二)資助體系創新

對於高校助學體系來,項目的實施既是對貧困生資助體系的一個補充和創新,填補了學生自助互助的空白,又是一個融合校園學生資源的互惠互利的創新性公益項目,有實際的教育價值、經濟效益和廣泛的社會效益。

(三)基礎組織建設創新

對於基層團組織而言,通過青年團員共同參與公益體驗,吸引力、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進一步提高,增強了團員對團組織的信任感和依賴感,避免和減少了年輕團員流失現象﹔增強了團組織管理團員和發展黨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拓展了團組織的工作視野、空間和載體,鞏固和擴大了團建基礎。

(四)團干培育模式創新

對於青年團員干部來說,通過公益創新創業項目的實踐,進一步強化了團員意識,提高了團干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積極性、主動性,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和領導才能均得到有效提升。對於群眾來說,通過公益氛圍和優秀團員的示范帶動,提高了團組織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升華了青年團員在群眾心目中的位置和形象,密切了團員與群眾的關系。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沈王一、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