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思想縱橫)

何民捷:將法治銘刻在公民內心

2016年01月20日15:0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將法治銘刻在公民內心(思想縱橫)

  人們常說,現代社會是法治社會。的確,在今天的社會生活中,法律幾乎無所不在:當你網購了不滿意的商品,沒關系,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告訴你7天內可以無理由退貨﹔當你的成年子女常年不見蹤影、讓你孤單寂寞,不要緊,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提醒他們常回家看看﹔當你的權益受到侵害又沒錢打官司,別著急,法院可以幫你尋求法律援助……由此看來,法治離我們並不遙遠,就在我們身邊,給予我們幫助、關心、溫暖,使每一個人受益。

  法律讓每個人安定平和地生活,整個社會也依賴它而實現和諧有序。法治是人類智慧的結晶。雖然歷史上東西方思想家都曾有過法治與人治孰優孰劣的爭論,但經過長期發展,法治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選擇,逐漸成為人類的共同追求。這其中有深刻的歷史必然性。

  在對秩序的追求上,法治比人治更為穩定:不會朝令夕改、飄忽不定,它確定的規則不會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會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在對權力的限制上,法治比人治更為規范:不會寬嚴失度、率性而為,而是強調公權力要由法律制度來賦予和認可,隻能在法定范圍內依照程序行使,不給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提供土壤。在對權利的維護上,法治比人治更為公正:不會趨炎附勢、差別對待,而是給予每個公民平等的人格尊嚴和自由,大家平等享受權利和履行義務,權利受到侵犯時可以得到平等救濟。正是因為具有確定性、權威性和正義性,法治才成為現代社會治理的基本方式。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當代中國的一大主題。在國家和社會治理中,法治被賦予越來越高的地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形成之后,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方方面面逐步走上法治化軌道。而將法治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則體現了當代中國的價值追求。現在,人們逐漸形成了這樣的共識: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才能實現﹔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有保証﹔建成法治中國,現代文明的國家形象才能樹立。

  然而,對於有著幾千年封建專制傳統的中國來說,培育和踐行法治這一核心價值觀並非易事,需要從制度到精神上改變人治的做法和觀念,樹立憲法和法律的權威,維護公平正義原則,形成法律理性。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積累良法的探索中,立法者需要更加注重立足現實國情,把握時代潮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在追求和諧的過程中,社會管理者需要善於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帶頭尊崇法律,凝聚共識、規范行為﹔在維護公正的實踐中,執法者和司法者需要排除權勢和關系干擾,擋住金錢與人情誘惑,挺直脊梁、鐵面無私……

  最好的法律不僅僅是印在紙面上的條款,也不僅僅是寫進判決書裡的文字,而是銘刻在公民內心中的行為准則。因此,樹立法治這一核心價值觀,基礎是在全社會弘揚法治精神,讓法治成為社會信仰。新時代的中國人應展現較高的法律素養,新時代的中國社會應營造濃郁的法治氛圍:人們都能遵守平等協商的契約,而不是依賴熟人關系﹔碰上困難習慣找法律、走程序,而不是托關系、找門路﹔當權利受到侵害時相信公正執法司法,而不是訴諸胡鬧或暴力……一句話,隻有人人信仰法治、維護法治,法治社會才能真正建成,法治中國才能真正實現。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朱書緣、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