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學苑論衡)

中國美學須構建自己的話語體系

金雅

2016年01月18日08:1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為在西方美學直接影響下而啟幕的中國現代美學學科,自20世紀初以來,主要以西方美學的樣態作為自己建設的標准。我國現代美學的西化之路,幾乎全方位覆蓋了范疇概念、觀點學說、思維形態、方法立場等。我國美學發展的這種狀況,不僅使民族美學逐漸喪失了自己的話語,也大大偏離了人文學科的多元化要求。事實上,形成世界范圍內一套統一的標准的美學話語體系,既無必要,也不可行。我國美學要進一步發展,亟須構建自己的話語體系。

  我國美學之所以要構建自己的話語體系,是因為美學既需要面向全人類普適性的審美價值向度,也需要形成不同的民族化審美話語。美學不是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不應以追求統一的標准性為目標,審美本身就是人類情感多元、價值多樣的詩化呈現。雖然美學也需要研究人類審美活動中的普遍性問題、得出關於人類審美現象的規律性結論,但它的問題和結論都不僅僅系於客觀的一維,何為美、如何審美等都不是僵死劃一的教條。美學既有方法論、技巧論等維度,也有情感論、價值論等維度,而且后者更富本質意義。回歸美學以情感和價值等為中心的人文維度,是美學真正實現深度突破與自身價值的必由之路。對於我國美學來說,隻有真正構建自己的話語體系,才能在世界美學之林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真正實現與西方美學平等深度的對話。我國美學話語體系的構建,既需要融西入中、化合創新,也需要援古入今、傳承推進,在總結新中國成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美學發展成就的基礎上,在直面民族審美的現實中,實現自己的破繭和涅槃。

  確立自己的基本范疇

  叩問中國美學的話語體系構建,首先要叩問有沒有自己的基本范疇。基本范疇的確立,是一門學科建設的邏輯基石。

  西方經典美學與哲學密切關聯,像鮑姆加敦、康德等現代美學學科的奠基人同時都是哲學家,他們創立的美學基本范疇以感性和美為中心,與理性和真善等基本哲學范疇相對應。中國美學的傳統既與哲學精神密切關聯,也與文化精神和藝術精神深度交融。中國美學的基本范疇在文化、哲學、藝術的三維交匯中展開,形成了以道、氣、有、無、韻、味、象、境、格等為代表的感性理性交匯、不著美而言美的民族化范疇群。中國美學范疇極富自己的民族特質,其抽象具象兼具、形上形下兼容的概括方式,對於闡釋審美與生活、藝術的關聯尤其具有可延展的豐富維度與廣闊空間。中國美學范疇的審美向度不以美論美,不將美絕緣於自我的天地,而是在廣闊的宇宙俯仰、時空縱橫、物我交匯、人生馳騁、藝術涵泳中綿展與深味,從而由純理論的學術構建透入鮮活的生存實踐,突出呈現了美學作為人文學科的價值品性。當然,中國美學范疇的獨特話語形態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也需要作出精准的理論闡釋與有力的現代轉化。這個工作在20世紀初,梁啟超、王國維等已經作了初步探索,他們以“趣味”和“境界”為核心范疇進行開掘推進。但此后,中國美學並沒有很好地在這個很有價值的方向上繼續前行,初步走向現代的一些優秀的傳統民族美學范疇沒有得到進一步發展,也幾乎沒有再出現新的有生命力的民族美學范疇。客觀看,今天中國美學基本范疇的建設已經具有一定的傳統基礎,但這些范疇也需要結合當代語境和實踐需求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其真正成為當代審美實踐中富有活力的基本范疇,成為既具民族特質又能與世界美學對話的基本范疇。

  建構自己的命題學說

  叩問中國美學的話語體系構建,也要叩問有沒有自己的命題學說。命題學說的建構,是一門學科確立的主要血肉。

  西方經典美學主要圍繞什麼是美、審美現象、審美經驗、審美形態、審美教育等理論問題展開,其核心是學科理論的系統建設。中國美學則主要圍繞審美何為而展開,建構的主要是美在與自然宇宙、與人的生命生存的鮮活關系中應是什麼、何以可能、如何實現的問題。圍繞這些問題,中國美學主要提出和建構了盡善盡美、大美不言、氣韻生動、比德、養氣、虛靜、生活(人生)藝術化等命題學說。這些命題學說的特點是緊密聯系人生實踐,以藝術為中介溝通人生與審美,突出關注美善關聯,這與西方美學命題學說的科學、理性、系統、學理化的立論角度和目標原則有著顯著不同。當然,從中國古典美學到現代美學,中國美學命題學說的整體風貌既有傳承延續,也有發展變化。比如,中國古典美學主要探討美善的關系問題,但20世紀以后,從西方現代哲學和現代科學引入了真的維度,真善美統一的問題成為中國現代美學關注的焦點之一。在中國美學命題中,論美也是一種求真和向善。中國現代美學對真善美統一性的關注,既是對中國古典美學命題學說的發展,也突出體現了中國美學命題學說一貫的實踐導向和人生取向,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質,與西方經典美學側重美真關系和純粹學理建構的命題學說有著顯著差別。當代中國美學命題學說的建構,仍然需要深入解決以真善美關系為核心的一系列重要命題,關注生命美化和人生美化。在科技迅速發展和逐利原則廣受效法的當代語境中,中國美學命題學說內蘊的人文特質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我們應在弘揚民族美學這一重要傳統的基礎上,結合當代實踐特點對其加以發展。

  形成自己的方法思維

  叩問中國美學的話語體系構建,還要叩問中國美學的方法思維問題。方法思維的特點,不僅直接影響理論表述的形態特征,也深刻影響一門學科的整體面貌。

  西方經典美學追求科學、邏輯、思辨、系統的方法思維,以追求客觀、理性、普遍的結論為目標。這種方法思維的特點是問題明晰、條理清楚、論証客觀、分析系統。而中國古典學術思維注重整體把握和直覺體悟,關注研究對象的具體特征,較少邏輯分析、理性推理、概括論証和條分縷析,帶有一定的朦朧性、模糊性、主觀性。由於中國古典學術思維的特點,中國傳統審美理論更多的不是在哲學領域展開,而是在藝術領域展開,突出表現為與各種藝術品鑒論的結合。中國古典美學理論的源頭可溯自老庄和孔子的哲學思想,但其展開及其豐富的成果主要還是各門具體的藝術理論,形成了詩文評、詩畫論、小說評點等多種有別於西方的民族理論樣態。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古典文論樣態在西方科學思維和現代理論樣態的影響下,逐漸向西方文論樣態轉換。梁啟超由《飲冰室詩話》到《論小說與群治之關系》,王國維由《人間詞話》到《〈紅樓夢〉評論》,就是一種由古典到現代的嘗試,也是一種由民族到西化的嘗試。這種嘗試對於中國美學方法思維的現代演進有著不容置疑的積極意義。中國現代美學得以啟幕,與方法思維的現代轉換有著直接關聯。從世界范圍看,中學與西學,無論哪個學科,有效的對話都需要方法思維及其理論樣態的必要對接。美學的方法思維既不應定於一尊,也不能守舊倒退。美學方法思維和理論樣態的多元化與新的交融,是當下可以探索和開拓的領域,但我們更需關注的是闡釋的成效和接受的效果。

  弘揚民族美學精神

  叩問中國美學的話語體系構建,必然要從根子上叩問如何弘揚民族美學精神問題。高潔的精神是照亮人類前行之路的明燈。在世界美學的大家庭中,在尚美向美弘美的共同基礎上,各民族美學精神可以共存共榮、多元激蕩,推動人類精神世界的豐富和攀升。

  中國古代從嚴格意義上說並沒有學科形態上的美學理論,但中華文化自古就有濃郁的尚美傳統。中華文化特別重視人文化育、美善相濟,主張天人合一、物我交融,倡導詩教樂教、以藝育人。老庄和孔子的哲學雖然不是直接討論美學問題,但實質上已經開啟了中國美學精神以整個人生為創美審美對象的民族神韻。20世紀初,西方美學東漸,不僅給中華傳統美學帶來了新概念和新思維,也推動了中國美學的思想革新和精神變革。在20世紀,我國也涌現了一批迄今仍然堪稱高峰的美學大家,共同傳承發展了立足人生、關懷人生、升華人生的立美創美審美相融、思辨踐行相洽的民族美學精神。中國美學豐富的人文底蘊、鮮明的人生向度、突出的實踐指向、濃郁的理想情懷,對於現實有著重要的反思功能和批判功能,也有著突出的引領意義和導向意義。中國美學獨特的民族精神,不僅是對世界美學寶庫的獨特貢獻,也是對人類精神寶庫的重要貢獻。不過,獨特的、富有價值的民族美學精神在當下並沒有得到很好弘揚。不弘揚民族美學精神,將使中國美學無根可立,更遑論擁有自己的話語體系。貫通中國美學發展的精神血脈,深入辨析提煉精神特質,已是中國美學發展的當務之急。我們要在古今中西的交匯中,在思想與實踐的交融中,在傳承與發展的統一中,不斷升華中國美學精神,共同推進人類美學發展,引領人文精神前行。

  (作者為浙江理工大學美學中心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6年01月18日 16 版)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