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張怡恬:社會保障與機會分配

2016年01月15日15:45   來源:光明日報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社會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調節社會分配的一項基本制度。”這一定位,表明我們對社會保障制度地位、功能和作用的認識有了進一步的深化。在研究社會保障對社會分配的影響時,人們更多關注的是社會保障對收入分配結果的影響,而對社會保障對機會分配的影響關注不多,這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與發展。

不容忽視的機會分配

公平合理的機會分配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內容。社會公平體系由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過程)平等和結果公平構成,其中,機會平等起著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隻有通過公平而合理的機會分配,實現機會平等,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權利平等和規則平等,保障起點公平並促進結果公平。可以說,機會平等是社會公平正義的核心,公平而合理的機會分配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機會分配對收入分配的結果有著重要而深刻的影響。機會分配的狀況直接影響著社會成員未來收入分配的狀況,社會成員獲得機會的不同必將導致未來發展結果的不同。因而對機會的分配,實際上成為一種對收入的預先分配。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收入不平等只是一個結果,其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機會的不平等。我國城鄉之間、地區之間、不同職業群體之間的收入分配差距,固然可以歸因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環節存在不合理因素,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機會分配不平等造成的。有研究表明,在較大的收入差距中,機會不平等的貢獻很大,主要由勞動者所處的地區、受教育程度、行業、單位所有制性質、性別等因素導致。其中,對收入差距貢獻率最高的是教育因素,其次是地區差距。

機會分配不僅能對收入分配結果產生重要影響,而且會直接影響到社會的經濟發展效率。在不公正的機會分配下,一些人會因為某些特殊原因而獲得發展機會,但這些獲得機會的人很可能缺乏有效利用發展機會從事社會勞動和創造的能力,這必然導致他們所從事的勞動或經營項目的生產效率下降,進而影響到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效率。讓真正有才華的人能夠獲得機會,把合適的人放在適合的崗位上,是經濟體系健康運行的基礎。隻有實現機會平等,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社會活力和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和生產力發展水平。

社會保障對機會分配有不可替代的調節作用

影響機會分配的因素有外因和內因。外因主要是法律、規章、制度、政策等社會規則,內因主要是個人獲得機會的能力。一段時期以來,影響機會分配的社會規則,比如包括戶籍制度在內的城鄉二元分割體制、勞動力市場分割、行業壟斷等,受到很多學者的關注,但對於個人獲得機會的能力則關注較少。實際上,即使規范機會分配的社會規則平等,但若人們在獲得機會的能力上存在不平等,也會導致機會分配不平等。

人們獲得機會的能力上的不平等,是指由個人不能控制的背景或所處環境差異造成的獲得機會的能力上的差異,比如所處地區、受教育程度和機會、勞動培訓的機會、家庭出身、性別乃至家庭結構和家庭負擔等,這些因素不僅會對個人獲得機會的能力造成很大影響,並且可能造成社會階層固化和貧窮的代際傳遞。當然,人們在智力、體能、健康以及性格諸方面的先天差異,也會對獲取機會的能力形成影響,但這些影響是合理而正常的,是能夠為人們所接受的,不屬於不平等的范圍。

消除人們獲得機會的能力上的不平等,是實現機會平等的前提,也是實現更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結構的先決條件。社會保障在消除人們獲得機會的能力上的不平等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比如,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和老年福利制度不僅解除了勞動者的養老后顧之憂,而且社會化的養老方式大大減輕了家庭中勞動者特別是女性勞動者的贍養負擔,使他們能夠積極地去獲得新的發展機會,成就人生夢想。社會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制度,化解勞動者的疾病、工傷、失業風險,最大限度地保護了他們的生存權利和重新獲得發展機會的能力。社會救助制度對遭受自然災害、失去勞動能力或其他低收入公民給予物質幫助或精神救助,使勞動力再生產能夠獲得基本生活條件,給予處於困境的勞動者重返勞動力市場、獲得就業和發展機會的基本保障。廣義的社會福利,特別是教育福利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保証了低收入人群與其他社會成員公平共享基本公共服務,平等獲得受教育的機會,而教育投入等人力資本積累是影響未來收入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總之,社會保障制度通過消除社會風險,保障勞動者各項權益﹔提供社會福利,促進教育、培訓、保健等人力資本積累﹔提供生活救助,幫助困難人群融入社會,極大地促進了人們獲得機會的能力平等,從而大大優化了社會的機會分配結構,促進實現機會平等。

(刊發於2015-04-26《光明日報》)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朱書緣、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