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第二屆全國基層團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江蘇常州民防局團委:著眼青年經常性教育 建優民防青春講壇

2016年01月05日10:0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關鍵詞】機關團建、江蘇常州、團員隊伍建設、經常性教育、常州民防青春講壇

近年來,常州市民防局團委著眼加強青年經常性教育,立足自身實際,整合社會資源,創新設立了常州民防青春講壇,通過改革培訓方式,擴大培訓范圍,切實提高團員隊伍整體素質,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

一、起源

加強青年經常性教育,對團組織來說是一個老課題,其重大意義不言而喻。然而,在我們反復抓、抓反復的同時,也感覺到做好這項工作的難度越來越大。究其原因,我們認為主要在於以下幾方面:

一是在青年需求的及時把握上略顯欠缺。當前,青年需求日趨多元化,個性發展日趨多極化,而我們的活動往往考慮面上多,考慮傳統多,有時略顯滯后。

二是在新知傳輸的載體建設上略顯不足。過去,傳播新知識我們用的最多的方法就是辦講座、聽報告。事實上,這些方法的確能在短時間內海量傳播有效信息,但由於缺乏互動性、趣味性等特點,往往易傳不易收,青年對此熱度不高。

三是在教育資源的有效整合上略顯匱乏。特別是在需要借助體外資源來開展教育活動時,往往需要投入相當的人力物力,這對資源先天不足的團組織來說難度較大。

針對上述問題,近年來,我們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創設了常州民防“青春講壇”。通過這一教育載體的建設,使廣大民防的團員青年“學習有校園,充電有場所,交流有平台”。

二、做法

(一)參與人員求廣,讓渴求學習的團員青年學有良機

一是採取課程預告制。每年初,我們對本年度計劃開設講壇的次數、內容、形式等作出了詳細安排,制訂了專題工作方案,並列出了課程菜單。在此基礎上,通過集中推介、網絡或公示欄發布信息等方法,及早告知全體團員青年,從而方便大家有選擇地報名參加講壇活動。二是採取小班培訓制。我們採取增加活動頻次、減小培訓規模的方式化整為零,採取小班化培訓方式,在不同時段、不同地點開展講壇活動,讓更多的團員青年能參與到講壇中來。三是採取全員吸納制。創辦“講壇”,我們主要針對的是全體團員青年,但絕不拘泥於該群體。由於講壇內容貼近實際,活動初期經常會有其他員工主動參學。對此,我們將講壇活動辦成了完全開放式的“員工課堂”,為更多的好學者提供了學習機會。截至目前,講壇已累計舉辦各類活動超過50場次,參學者逾1600人次。

(二)講壇內容求新,讓勤於學習的團員青年學有成效

我們大致創設了四大版塊:一是學習講壇。邀請專業人士舉辦專題知識講座,傳授新文化、新知識,包括法律知識、科普知識、時政知識講座等,先后舉辦了“五·四”精神的真正傳承、文明禮儀、七一精神解析等專題報告。二是風採講壇。由團員青年中的優秀代表講述自己的成長成材的經歷,分享成功經驗和失敗的教訓,激勵青年人自強自立,拼搏進取,走向成功,舉辦我的低碳生活等主題活動。三是時尚講壇。圍繞時尚話題,邀請各行業內人士展開多角度探討,指導開展多層次的體驗,引導青年共享健康時尚成果,舉辦科學健身體驗、蛋糕DIY等活動。四是生活講壇。圍繞青年關注較多的家庭生活問題,傳授有益的經驗和可供借鑒的方法,幫助青年解決家庭生活中的困惑和煩惱。如開展的家庭理財、職業化妝講座等。

(三)運作方式求活,讓善於學習的團員青年學有興趣

一是探索活動方式多元化。重點探索創設了四種模式。座談式:通過專業人士一人說眾人聽的方式,向青年們講述前沿科學和專業知識。展示式:讓青年自己走上講台,用多樣的方式展示自我風採,提供可供他人借鑒的經驗和教訓。體驗式:有組織地讓青年走出課堂,親身嘗試活動項目,增強青年參與活動的熱情和興趣。互動式:組織青年和專業人士進行互動對話,幫助青年答疑釋惑。二是探索運作方式市場化。邀請專業人員講授專業知識,把講壇舞台交給商家來經營,不僅可以讓青年們感受專業服務,而且可以解決團的經費不足問題。

三、成效

1. 拓寬了資源整合的思路

與一些較大的行業系統能相對容易地找到商家合作不同,我們更多地需要通過走出去,向商家進行自我推銷,與商家共同尋找政治資源和商業價值的契合點,從而實現雙贏。盡管難度很大,但是成效也不小。這一點上,我們做了一些小的嘗試,或許也可以給一些與我們規模相當的行業團組織些許工作參考。

2. 提升了教育活動的質量

由於我們在活動中,增加了專業性、貼近性、互動性和趣味性,活動質量明顯提高,青年參與活動的熱情日益高漲。

3. 擴大了青年活動的影響

講壇創辦五年多來,已累計舉辦各類活動超過50場次,參與者逾1600人次,每年團員人均參加活動接近10場次。

四、創新啟示

對於團的基層組織來說,構建和完善團員經常性教育平台,激發團員青年參加團組織開展的教育活動,增強他們參與活動的自覺和興趣,無疑是一項重要課題。隨著時代的進步,青年思想和價值取向更趨多元,接受新鮮事物的渠道和樣式也更趨多樣,用青年喜聞樂見的方式、津津樂道的話題、孜孜以求的知識,盡最大可能吸引青年參與到團組織活動中來,讓他們願意來、有收獲,不斷增強基層團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和向心力,團的組織才更具有生命力。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沈王一、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