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真正的古今分際,應該以新文化運動作為標志。辛亥革命推翻了大清王朝,於1912年1月建立了中華民國,卻沒有停止中華帝制的歷史慣性。最終終止中華帝制巨大歷史慣性的是1915年發起的新文化運動。孫中山曾說新文化運動是一種“革心”的運動。新文化運動從思想上將中國人的觀念從古代轉變為現代,真正開啟了中國現代化的歷史進程。1919年爆發的“五四”全民愛國運動,是新文化啟蒙的最直接成果。此后出現了一批現代政黨成為中國政壇的新興力量,而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徹底結束了封建殘余軍閥勢力對於中國的統治。后來發生的抗日戰爭以及國共內戰,雖然經歷了嚴重的戰爭創傷,但中國歷史總算跳出了古代帝制王朝循環的怪圈,進入民主、共和的現代世界歷史潮流之中。
進行物質生活層面的經濟改革,以及進行法律、政治層面的社會制度改革,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必備條件。然而,如果沒有思想觀念層面的現代化建設,不僅中國整個社會的現代化無法實現,甚至經濟、法律和政治層面的現代化也難以實現。中國近代史也証明,像“洋務運動”那樣僅僅努力從器物層面實現國家現代化,以及像“戊戌變法”那樣僅僅試圖從制度層面實現國家現代化,都不能成功。
新文化運動著眼於中國為什麼在近代落后以及未來中國如何發展,從思想文化的層面尋找中國之所以為中國的基因,試圖從根本上變革,實現中國社會現代化。它的深度遠遠超出了洋務運動和戊戌變法的旨歸。因此,新文化主將們清理和抨擊孔子和儒家是理所當然之事。但是,簡單地把新文化運動與反孔、反儒等同起來是片面的。隻要稍作分析就會看出,新文化運動的主將們對於孔子和儒家的態度是極為矛盾的。甚至一些激烈的反傳統文化者,也是出於深愛傳統文化的反常之舉。由於中國的社會發展是連續的,孔子和儒家思想對於現代中國人和社會的影響依然十分深厚。
中國要進入現代文明國家的主流世界之中,必須有適應現代社會的思想觀念體系和核心價值觀。簡單地斬斷孔子、儒家思想與現代中國人的關系是不可能的。但是,簡單地原封不動地把孔子和儒家思想直接作為當下中國的意識形態,也是不可能的。如何取代古代學術實質上承擔的宗教功能,涉及到中國現代人文學科建設,涉及到整個教育體制,涉及到社會文化的整體建構。
中國當下面臨的艱巨復雜的思想文化建設工作,與魯迅、胡適、陳獨秀等先賢對於舊禮教的批判並不抵牾、矛盾。相反,經過一百年的中國歷史發展,我們更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不是簡單地移植西方現代文化,而是一種根源於中華文化傳統的整體文化創造。因此,實現了中國的現代化,會展示出民族國家現代化的不同類型,使人類的現代世界呈現一種多元文化的輝煌圖景。未來一百年裡,即新文化運動二百年之內,如果出現這樣的圖景,可以想象中華民族是何等的偉岸、自豪!
(作者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摘自2015年8月12日《中華讀書報》)
來源:《紅旗文摘》雜志
相關專題 |
· 《紅旗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