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胡鞍鋼:綠色化的中國圖景

2015年12月30日15:12   

中國綠色現代化可通過“三步走”戰略來實施。

綠色現代化在目前階段的目標是“兩降低、三提高”,即降低資源能源消耗強度(為達到消耗總量峰值做准備)、主要污染排放總量(與經濟增長脫鉤),提高全要素生產率(TFP)增長率、勞動生產率增長率、資源生產率水平。

綠色現代化在“十三五”時期目標是:全社會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投資預計將達同期GDP的1.5%﹔實行更加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確保耕地面積總量不減少的背景下,實現經濟增長、城鎮人口增長、糧食產量增長﹔力爭實現兩個“脫鉤”目標:一是工業產出增長,工業用水總量開始減少﹔二是農業產出增長,農業用水達到高峰開始減少。到2020年,我國核電裝機容量將達到8800萬千瓦,位列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我國已成為名符其實的核電大國。按照我國政府已經承諾的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減少40%-45%的要求,就需要在“十三五”時期將該指標設定減少16%,與此同時也需要單位GDP能耗降低17%,由此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進入較低增長階段,如果經濟增長率能夠保持在7%左右的條件下,是能夠實現這些約束性指標的﹔當前,我國大氣污染形勢嚴峻,以可吸入顆粒物(PM10)、細顆粒物(PM2.5)為特征污染物的區域性大氣環境問題日益突出,這就需要將地級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顆粒物濃度下降10%以上作為“十三五”時期最重要的約束性指標,對不同的地區還可以提出特殊的要求﹔我國已經進入“森林盈余期”,出現了“雙增長”,在“十二五”時期中國提前實現了對世界的承諾,在“十三五”時期還要使綠色生態財富大幅度增長,大幅度提高碳匯能力,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2.96%,森林蓄積量增加10億立方米。

到2030年,我國將建成生態文明型社會,建成環境保護體系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青山、綠水、藍天的優美生態環境,主要環境質量指標達到發達國家水平,形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形態,人類的生產和消費活動與自然生態系統協調綠色發展,全社會形成資源節約的增長方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費模式。隨著我國繼續推進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我國的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形成低污染排放的生產體系,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別低於1500萬噸、1748萬噸,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進一步減少,固體廢棄物處理率達到90%,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90%。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業結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經濟增長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脫鉤,經濟社會發展的環境代價降到最小限度,生態、生活、生產尋求最佳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相融合的永續發展。

(作者為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

(摘自《前線》2015年第8期)

來源:《紅旗文摘》雜志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晶、謝磊)
相關專題
· 《紅旗文摘》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