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光明日報:樹立綠色發展理念落實綠色發展舉措

周世敏

2015年12月26日09:54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樹立綠色發展理念落實綠色發展舉措

  新華社發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表明綠色發展將成為中國發展戰略與發展政策的主流。這是黨的重大理論創新,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理念的新升華。

  綠色發展理念是黨治國理政經驗的新概括,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新發展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將綠色發展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並提出了實現綠色發展的一系列新措施。這是我們黨根據國情條件、順應發展規律作出的正確決策,是國家治理理念的一個新高度、新飛躍,也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乃至人類文明發展理論的豐富和完善。

  綠色發展理念的提出,源於我們黨對發展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學習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重要會議和決議精神,不難發現,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理念高頻率地出現,已經成為中國的核心發展理念之一。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報告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基礎上,增加了生態文明建設,將“四位一體”總體布局擴充為“五位一體”,明確指出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建設永續發展的美麗中國。2015年3月,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在“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之外加入“綠色化”,將“四化”擴充為“五化”。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在原有的“創新、協調、開放”三個發展理念上,加入了“綠色、共享”兩個理念,形成了五大發展理念。從生態文明建設到綠色發展理念,表明我們黨對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和發展方式的重視和推進,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這既是對人類文明發展經驗教訓的歷史總結,又是引領中國長遠發展的執政理念和戰略謀劃。

  綠色發展理念的提出,是我們黨直面現實問題的必然選擇。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與此同時,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資源緊缺、環境污染、生態失衡等一系列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面對生態破壞嚴重、生態災害頻繁、生態壓力巨大等突出問題,補齊生態短板,是奮力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偉大勝利必須攻克的難關,亦是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需要解答好的重大課題。正是基於對這些突出問題的深刻認識,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立足平衡發展需求和資源環境有限供給之間的矛盾,著力解決當前生態環境保護的突出問題,把綠色發展作為“十三五”時期乃至今后長期必須堅持的重要發展理念,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布局的深刻把握,體現了我們黨對人民福祉、民族未來的責任擔當,對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深邃思考。

  樹立綠色發展理念,關鍵是要落實綠色發展舉措

  習近平同志在華東七省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上指出,協調發展、綠色發展既是理念又是舉措,務必政策到位、落實到位。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要有實實在在的舉措。

  落實綠色發展舉措,必須充分發揮規劃的引領和規范作用。科學規劃,是綠色發展的前提。我們必須依據五中全會《建議》的要求,把推進綠色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總體規劃,落實到各地各部門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建設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及各專項規劃中,科學布局綠色發展的生產空間、生活空間和生態空間。充分發揮規劃的引領和規范作用,強化綠色發展的剛性約束,扎實有效地抓好落實,形成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的功能分區,實現資源與項目的最佳配置。

  落實綠色發展舉措,必須推動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的綠色轉型。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綠色轉型,是綠色發展的核心。一方面,大力推動生產方式的綠色化,改變以環境污染、資源浪費和生態退化為代價的傳統生產模式,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的綠色產業體系,努力實現整個生產過程的綠色化,不斷提高經濟綠色發展程度。另一方面,積極倡導和大力推行綠色消費,推廣使用節能節水產品、節能家電、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和節能住宅等產品,發展城市綠色交通,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理,鼓勵和引導公眾在生活方式上加快向綠色消費轉變,構建文明、節約、綠色、低碳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

  落實綠色發展舉措,必須改革創新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營造有效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是實現綠色發展的關鍵。健全完善綠色發展的科學民主決策機制,依法嚴格遵守決策程序,堅持綠色標准,把好綠色關口,從產業發展、結構調整、項目投資等源頭上控制資源環境問題的產生。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和生態保護紅線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生態保護責任追究制度、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和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度,用制度紅線守住綠色底線,用制度紅利保障綠色發展行之久遠。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大膽探索建立符合實際的自然資源產權制度、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

  落實綠色發展舉措,必須強化綠色發展的法治保障。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背景下,必須進一步建立具有強制力、權威性和高效率的規則體系,用法治來調整利益格局、規范行為秩序,這是實現綠色發展的重要保障。適應綠色發展的要求,抓緊制定、修改和完善生態建設、環境保護、清潔生產與發展循環經濟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增強立法的針對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要加強對綠色發展重大決策和相關法律法規實施情況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確保綠色發展的法律法規有效實施及重大決策部署貫徹落實。要加強對環境資源、生態建設的司法保護,依法懲治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建設的犯罪行為。

  落實綠色發展舉措,必須在全社會培育綠色文化。推進綠色發展,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隻有使生態文明主流價值觀深入人心,使綠色發展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綠色發展才能具有最廣泛的群眾基礎。要把綠色發展、生態文明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繼續教育體系,採取多種有效方式,廣泛開展生態文明、綠色文化宣傳教育,使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要組織、鼓勵和引導社會組織、志願者和廣大群眾積極參與綠色發展的公益活動和全民行動計劃,積極開展生態文明創建活動,進一步普及綠色政績觀、綠色生產觀、綠色消費觀,引導人民群眾崇尚節約、低碳生活,在全社會形成尊重自然環境、建設生態文明的濃厚文化氛圍。

  總之,樹立綠色發展理念,落實綠色發展舉措,我們就一定能實現“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的發展目標,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家園,為中華民族贏得永續發展的光明未來。

  (作者單位:江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娟、秦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