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深化改革開放史研究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

張星星

2015年12月23日11:09   來源:當代中國史研究

﹝摘 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6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改革開放史研究的重要地位和意義愈益凸顯,成為國史、黨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史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國史、黨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史等學科發展和創新的最重要內容。加強和深化改革開放史研究,應努力拓寬中國改革開放史的研究視野﹔准確把握中國改革開放史的歷史主流﹔緊緊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主題﹔深入總結中國改革開放的寶貴經驗﹔科學分析改革開放進程中遇到的新問題﹔不斷拓展中國改革開放史的研究領域。國史工作者有責任也有義務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和深化中國改革開放史研究,為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做出更加積極的貢獻。

﹝關鍵詞﹞改革開放史 國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中圖分類號﹞K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4952(2015)06-0004-05

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把第十五屆國史學術年會的主題確定為“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目的是通過加強和深化中國改革開放史研究,深入總結黨領導和推進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與寶貴經驗,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為深入貫徹“四個全面”戰略部署提供歷史借鑒,更好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創的改革開放事業,已經走過37年偉大征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譜寫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新的壯麗史詩,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中國改革開放史從其經歷的時間來看,已經超過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28年的歷史(如果從1919年五四運動算起是30年),超過了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29年的歷史。在中華人民共和國6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改革開放史研究的重要地位和意義愈益凸顯。從改革開放史所佔的歷史分量來看,中國改革開放史已經成為國史、黨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史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國史、黨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史等學科發展和創新的最重要內容。從全面深化改革面臨的形勢和任務來看,迫切需要深入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改革開放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看,需要進一步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堅持發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從增進和凝聚全面深化改革的共識來看,迫切需要加強和深化改革開放史的研究與總結,切實增強廣大干部群眾對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的歷史認同。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上指出:“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5年來的實踐証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黨和國家保持生機活力的關鍵,是當代中國最鮮明的特色,也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最鮮明的品格。”﹝1﹞這一論述深刻闡明了改革開放和改革開放史研究的重要意義。關於加強和深化改革開放史研究,我想談這樣幾點認識,供大家在討論交流中參考。

一、努力拓寬中國改革開放史的研究視野

歷史是不能割斷的,中國改革開放史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要從世界文明發展史的寬廣視野,從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發展史的寬廣視野,從中華民族5000年特別是近代170多年來的發展歷史,從中國共產黨成立90多年來為實現國家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進行的艱辛奮斗,從新中國60多年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一脈相承的接續探索中研究和認識中國改革開放史。2013年1月,習近平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從歷史和現實結合的角度,分六個時間段回顧分析了社會主義思想從提出到現在的歷史過程,內容包括空想社會主義的產生和發展,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列寧領導十月革命勝利並實踐社會主義,蘇聯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的探索和實踐,新時期做出進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這樣廣闊的歷史背景和研究視野,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國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用新的思想觀點,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新境界,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為實現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前進的方向。中國改革開放創造的發展奇跡,不僅使中國人民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廣闊道路,而且為世界經濟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

二、准確把握中國改革開放史的歷史主流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中國人民,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的創新實踐,推動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持續快速發展,使國內生產總值躍居世界第二,貨物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世界第一,人民生活達到總體小康並向全面小康邁進,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穩步前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一切親身經歷了這30多年偉大變革並貢獻了自己力量的同志,都有理由為我國改革開放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感到自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領導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於是實行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我國過去30多年的快速發展靠的是改革開放,我國未來發展也必須堅定不移依靠改革開放。隻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中產生,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發展壯大。”﹝1﹞(p.1)當然,由於城鄉差距、區域發展差距、收入分配差距等方面的原因,人們對改革開放發展成就的實際感受和主觀認知會有一定差別,甚至不排除部分社會群體在一段時間內、在某些方面因具體利益受損而產生認識上的疑惑。這就需要國史工作者深入研究和大力宣傳改革開放取得偉大成就的歷史主流,客觀分析改革開放政策設計和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從而深刻揭示:“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2﹞。這對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信具有重要意義。

三、緊緊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主題

近些年來,中共中央多次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開創的,但也是在新中國已經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並進行了20多年建設的基礎上開創的。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后兩個歷史時期,雖然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導、方針政策、實際工作上有很大差別,但在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要正確把握新中國成立以來對社會主義建設一以貫之的實踐探索這一歷史本質,集中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時代主題,深入總結和闡釋改革開放以來的寶貴經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最主要的成果是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大動力和有力保障。”﹝1﹞(p.10)改革開放的成功實踐和輝煌成就充分証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加強和深化改革開放史研究,可以為總結和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更為深厚的歷史支撐。

四、深入總結中國改革開放的寶貴經驗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和時代特征相結合,不斷探索和回答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使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在中國大地上煥發出蓬勃生機,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得到不斷發展和完善,創造了極為豐富的寶貴經驗。中共中央曾多次對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和成功經驗做出總結和概括。中共十八大召開后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即強調:“必須認真總結和運用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 。﹝3﹞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著重強調了四條“必須長期堅持”的重要經驗,即:堅持黨的領導,貫徹黨的基本路線,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確保改革正確方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一切從實際出發,總結國內成功做法,借鑒國外有益經驗,勇於推進理論和實踐創新﹔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群眾首創精神,緊緊依靠人民推動改革,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膽子要大、步子要穩,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促進,提高改革決策科學性,廣泛凝聚共識,形成改革合力。﹝4﹞深入研究和總結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才能為推進全面深化改革、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寶貴的歷史借鑒。

五、科學分析改革開放進程中遇到的新問題

深化改革開放史研究,應當把主要著力點放在宣傳偉大成就、總結成功經驗上,這是正確反映改革開放這一偉大時代主流的客觀要求。同時也應當看到,改革開放作為一場新的偉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風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國的改革開放之路,正是在不斷解決矛盾、克服障礙、化解風險、戰勝困難的艱辛探索和創新實踐中闖出來的。從當前面臨的形勢看,改革開放雖然取得了偉大成就,但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仍有明顯差距,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還有許多弊端,黨和國家工作中還有不少人民群眾不滿意的地方。要清楚地看到,經過30多年的改革發展,既為我們開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礎、提供了經驗,也使我們不能不面對許多發展中和發展后的新情況、新問題與新挑戰。面對這些缺點和不足、矛盾和問題,絕不應當動搖我們對改革開放的信心和勇氣。正確認識、勇敢面對和積極解決實踐中遇到的新問題,正是新時期以來改革開放得以不斷推進和深化的實踐前提,使改革開放成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新形勢下的新問題既充滿挑戰又蘊涵機遇,迎難而上,攻堅克難,才能更好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深化改革開放史研究,必須以巨大的學術勇氣和智慧,認真回顧和反思改革開放進程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科學認識改革開放的內在規律,正確把握改革開放中的利益關系,努力提高預見問題、化解矛盾的能力和水平。

六、不斷拓展中國改革開放史的研究領域

從目前國史研究和改革開放史研究的狀況來看,不少學者把研究內容和研究精力比較多地集中於政治思想、政治理論、經濟建設、經濟發展等宏觀問題上,許多中觀或微觀領域的經濟、社會、科技、文化、資源、環境等問題,研究還比較薄弱。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會生活和社會關系發生深刻變化,中國與世界的聯系愈益緊密,許多與此相關的新問題逐漸凸顯出來。特別是中共十八大以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逐步形成,極大地拓展了國家建設、發展和治理的總體思路。其中有許多領域是國史研究工作者過去不太熟悉的或是研究十分薄弱的,我們的理論儲備、知識儲備、資料儲備都很不足。要適應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要求,跟上經濟社會發展的步伐,就要努力提高我們的理論和學術素養,夯實學科發展的全面基礎,不斷拓展國史和改革開放史的研究領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要把黨的十八大確立的改革開放重大部署落實好,就要認真回顧和深入總結改革開放的歷程,更加深刻地認識改革開放的歷史必然性,更加自覺地把握改革開放的規律性,更加堅定地肩負起深化改革開放的重大責任。”﹝3﹞30多年前,國史研究是伴隨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重新確立和改革開放偉大事業而成長與發展起來的。30多年后,中國改革開放事業的成功開拓和輝煌成就又對國史研究提出了許多新的時代課題。國史工作者有責任也有義務以改革創新精神推進和深化中國改革開放史研究,為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做出更加積極的貢獻。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

﹝ 參 引 文 獻 ﹞

《習近平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9頁。

《十七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第8頁。

《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深化改革 朝著十八大指引的改革開放方向前進》,《人民日報》2013年1月2日。

《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版,第514頁。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