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尊重憲法就是尊重一種生活方式

李秀鵬

2015年12月23日08:19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尊重憲法就是尊重一種生活方式

  憲法既是紙面上一目了然的文字,也是現實中栩栩如生的生活,還是關乎每個公民切身利益的堅如磐石的價值。我們既要強調國家意義上的憲法,也要強調公民意義上的憲法﹔既要重視政治層面上的憲法,也要重視生活層面上的憲法。對公民而言,尊重憲法就是尊重一種生活方式。

  憲法與公民的美好生活息息相關

  憲法飽含創造公民美好生活的理念。憲法的發展歷程體現了對公民美好生活的追求,飽含創造公民美好生活的理念。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每一個具體的個人通過勞動有機地組合起來形成一個具有活力的社會,並在特定的社會生產方式中不斷追求美好的生活狀態。在追求美好生活的過程中,民主科學的憲法是一項關鍵因素。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等社會形態中,大多數的人都很難享有有尊嚴的生活,隻有在近代憲法因應資產階級革命而誕生以后,公民追求善的生活方式才成為一種法律上的現實可能。然而,資產階級憲法有其歷史局限性,其所謂的全民公意只是資產階級自身的意志,所謂的人民主權也只是資產階級自身的主權,所謂的人權保障也無非只是資產階級自身的利益保障而已,廣大無產者的意志並沒有在憲法中得到全面體現,權利自然也沒有得到有效保障。社會主義憲法在吸收資產階級憲法合理因素的同時,明確將主權賦予以無產者為代表的所有人民,極大拓展了“人民”的范疇,規定了最廣泛的公民權利並建立了為人民服務的現代政府,充滿了人道主義理念,散發著人文主義關懷,閃耀著人性主義光輝。

  憲法承擔實現公民美好生活的使命。憲法的歷史使命在於最終實現公民最美好的生活。一方面,憲法必須體現人民的意志。政府等一切公共權力機構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確保人民的生活方式和各種權利不被破壞。另一方面,憲法必須是以權利為本位的,“它就是一張寫滿人民權利的紙”(列寧言)。人民的生活方式最終都要由憲法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予以規范,人民的一切基本權利都由憲法加以保障。新中國歷史上制定的共同綱領、五四憲法和八二憲法等主要憲法性法律文件均反映了這些重要理念。其中,八二憲法即現行憲法不僅把“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一章置於“國家機構”一章之前,以體現國家權力為公民權利服務的理念,也大幅增加了公民權利的具體內容,進一步將保護公民的良好生活方式作為根本法層面的最重要目標,並在2004年修訂時明確寫進了“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條文,這更是對憲法保護公民美好生活的積極肯定。

  尊重憲法就是對憲法所確立的生活方式的尊重

  憲法滿足公民生活的橫向需求。憲法與公民的生活需求密切相關。在公民橫向生活需求的廣度中,每個人都有生存、發展和追求幸福的廣泛向往,而憲法則影響了每一個人從肉體到靈魂的方方面面。馬斯洛“人的需求理論”將每個人的需求分為不同層次,其中自我實現是個體的人的最高需求。憲法建立了一個完整的公民基本權利體系,其所確立的生活方式涵蓋了生命、自由和人格尊嚴等多個方面,而這些方面正是個體的人自我實現的最基本要素。毫無疑問,沒有憲法所規定的基本制度、基本權利護航,個體的人將很容易處於無序的生存狀態之中並受到侵害,生命的安全將無法保障,自由和尊嚴更淪為空談,自我價值的實現將如同鏡花水月。接近憲法、掌握憲法、運用憲法解決問題是人類生活的基本內容與方式。當公民的生命、健康、自由、尊嚴等受到威脅時,憲法提供了終極的不可替代的保護﹔當公民需要向國家和政府表達自己的意願時,憲法賦予了廣泛的政治自由和政治參與權利﹔當公民需要獲得物質財富時,憲法規定了大量的社會和經濟權利﹔當公民需要開展文藝創作活動時,憲法規定了充分的思想文化權利﹔等等。

  憲法伴隨公民生命的縱向歷程。憲法與公民的生命歷程緊密相連。在公民縱向生命裡程中,憲法是人生最忠實可靠的伴侶,它對個體生命的關懷始於自然生命的開始,甚至在自然生命結束以后依然能夠延續。憲法有關胎兒權利保護的規定直接決定了生命的起點,而在人的未成年、青年、中年和老年的不同年齡階段,憲法都始終給予個體生命積極的影響和保護。例如:憲法規定了未成年公民的受教育權,規定了中青年公民的就業權、勞動權、休息權,還規定了年老、疾病或喪失勞動能力的公民有獲得國家和社會物質幫助的權利﹔等等。在公民去世之后,自然意義上的生命已經湮滅,憲法仍然以一種特有的形式保護著人們的名譽權、榮譽權和著作權等權利。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普遍意識到憲法不僅是政府治理國家的根本綱要,也是公民追求幸福的根本保障﹔法治國家建設不僅是國家的責任,更是每個個體公民的義務。尊重憲法所確立的生活方式不僅要靠政府的大力推動,更要靠公民的自覺參與和積極響應。隻有當憲法深深融入每一個公民的血液之中,與每一個人同呼吸、共命運,承載每一個人的夢想,個人、社會和國家才能更好地聯系在一起,並產生良性互動,個人的健全、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才能真正實現。

  (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沈王一、朱書緣)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