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張佔斌:以改革創新落實好穩增長的各項政策措施

2015年12月21日16:13   

[摘 要] 盡管我國經濟短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但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的基本特質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走進新常態的中國,隻要我們堅持穩中求進總體基調,保持和增強戰略定力,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各項政策措施,做穩增長的促進派、改革的生力軍,堅持“五力齊發”,就一定能夠完成既定的年度任務和預期目標。

[關鍵詞] 改革創新﹔養老保險﹔政府角色﹔角色困境﹔政府職能

[中圖分類號] F123 [文獻標識碼] A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我國2015年第三季度的經濟數據公報顯示,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48.8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9%。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7.0%,二季度增長7.0%,三季度增長6.9%。這是自2009年以來GDP總量首次跌破7%,作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國內外對我國當前經濟形勢和未來發展走勢都十分關注。下面,圍繞當前經濟形勢談幾點看法。

一、前三季度經濟在波動中實現平穩增長

前三季度,經濟下行壓力繼續加大,三季度增速稍有波動,但宏觀經濟運行仍處於合理區間,特別是經濟在波動中保持平穩增長的同時,經濟質量不斷提升,經濟發展亮點紛呈。按照李克強總理的話來講,就是“形有波動、勢仍向好”。

為什麼講“形有波動、勢仍向好”?從整體上看,我國前三季度的經濟數據呈現出“四穩”的顯著特征。一是經濟增長“穩”。我國前第三季度的增速雖有所回落,但在我們的意料之中,總體上穩中有進,仍然是在年初預計的7%左右目標內,符合全年增長預期目標。二是就業形勢“穩”。前三季度新增就業已經超額完成全年的計劃目標,9月份的調查失業率數據是在5.2%左右,雖比前兩個月稍微有一點點上升,但是主要的25-60歲的就業人員調查失業率是穩定的。三是居民收入“穩”。經濟雖有波動,但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持續改善,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計增長9.2 %,超過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2.3個百分點。其中,連續三個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均快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四是物價漲幅“穩”。前三季度,物價總水平(CPI)增長呈現出前低后高的態勢,平均增長1.4%,既沒有通貨膨脹壓力,也沒有出現很多人擔心的通貨緊縮問題。

當然,國內外很多學者對中國經濟的增速表示擔憂。實際上,9%的增速,是在我國經濟規模已經超過10萬億美元情況下實現的,雖然增速比過去兩位數時低一些,但實際增量已遠遠超過過去。我們以經濟增長6.9%相應的不變價量增而言,這個數值已經比去年增長7.4%還要多。而且從橫向比較看,世界銀行、IMF、經合組織等主要國際組織都相繼下調了今年世界經濟增速預期值。IMF在10月份的最新預測中,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由此前的3.3%下調至3.1%。9月份,因二季度數據不盡如人意,大和証券調降日本三季度GDP預期。10月14日,摩根大通將其美國第三季度GDP預期由增長1.5%下調至增長1.0%。相比之下,中國經濟以6.9%的增長率,依然是全球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之一,實屬不易。前三季度,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30%左右,仍然是世界經濟的“穩定之錨”。

二、經濟增長新的動力正在加速積聚

盡管我國經濟短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但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的基本特質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當前,我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正在加速積聚,各種有利因素正在發揮更加有效的作用,可以預期,今年我們完全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完成全年各項經濟目標。

(一)從需求方面看,“三駕馬車”動力在積聚

一是消費驅動力增強。過去,我國消費具有明顯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你有我有全都有”,“羊群效應”明顯,一浪跟著一浪。現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前9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0.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5%),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1個百分點。其中,雖然汽車銷售量有所減少,但住房銷售增加持續帶動家具、家電、家裝等相關領域消費回升。養老家政健康消費、信息消費、旅游休閑消費、綠色消費、住房消費、教育文化體育消費等消費熱點正在加速形成中,尤其是網絡消費、電子金融等消費新業態方興未艾。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25914億元,同比增長高達36.2%,顯示了對經濟增長的強大拉動力。

二是投資增長有望緩中趨穩。今年前三季度,企業普遍加大了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的力度,投資增長正在由規模擴張型向注重內涵式發展轉變。同時,投資結構也在不斷進行優化,前7個月民間投資和第一產業、第三產業投資增長繼續快於整體投資,高技術制造投資增速高於工業投資1.9個百分點,而高耗能行業投資則低於工業投資4.8個百分點。而隨著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基礎設施投資項目的集中批復和一批重大工程的開工,我們估計第四季度投資增長有望回暖企穩。

三是外部增長有望整體回升。在全球貿易普遍下滑的背景下,前三季度,船舶、金屬加工機床等部分高端制造產品出口增速均在20%以上。隨著“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的加快推進,上海、廣東、天津、福建等自由貿易區的加快建設,新時期“走出去”國家戰略的加快實施,國際產能合作的加快推進,我國對外開放合作水平與產品綜合國際競爭力正在大幅提升,國際經濟環境的逐步改善,有效出口需求也將得到顯著提高。

(二)從供給方面看,穩增長的動力正孕育興起

一是大眾創業提供增長新動力。經濟新常態下,隨著簡政放權的推進以及商事制度的改革,我國正在興起新的創業熱潮,草根創業、創客、眾創空間等新的形式層出不窮。根據國家工商總局公布的《2015年上半年全國市場主體、市場監管、消費維權有關情況》顯示,2015年上半年,全國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685.1萬戶,同比增長15.4%,截止到6月底,全國實有各類市場主體7419.6萬戶,市場活力進一步得到激發。大眾創業形成的千萬個微觀市場主體,雖然目前力量還很微弱,但伴隨著財稅金融政策的扶持、多層次資本市場逐步完善等創業土壤的改良,這些企業就有可能就成長為參天大樹,成為某個行業或產業的領頭羊,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生力軍。

二是萬眾創新提供增長新動能。過去30多年我國走的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產出的經濟發展路子,目前單純依靠土地、勞動力等要素驅動的增長模式已經難以為繼。經濟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的要素供給結構正逐步從傳統要素供給向人力資本、科學技術等新的要素供給轉變。借著全面深化改革的“東風”,在960萬平方公裡土地上正掀起一個“萬眾創新”的新浪潮,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中國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正在新換代升級,動力更加強勁。

三是城鎮化工業化提供增長新空間。從城鎮化角度看,按照戶籍人口計算城鎮化率的話,我國的城鎮化率僅為40%左右,遠低於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還有巨大的提升空間。研究表明,每個新增城鎮人口將會帶來公共服務等方面的投資需求30萬元左右,以目前年均1000多萬農村人口轉入城鎮來核算的話,每年將直接帶動3萬多億元的投資需求。從工業化角度看,我國正處於重化工業階段,處於工業化中期,還遠未完成工業化進程。隨著工業化與信息化的加速融合,工業結構的加快轉型升級,巨量的投資將為經濟增長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三)從政策保障面看,政府仍有很大的助力空間

一是中央政府的有力。隨著我國宏觀調控水平的不斷提升,政府在穩定經濟增長方面的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回過頭看,我國有效應對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和2010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沖擊,宏觀調控都取得了顯著成績。黨中央、國務院在宏觀調控方向、力度和時機的把握上,在調控手段和工具的運用上,積累了豐富經驗。同時,我國宏觀政策仍具備較大空間,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余額均處於安全線內,並遠低於美、歐、日等主要經濟體。銀行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備金率較高,有足夠多調節流動性的手段和工具。

二是地方政府的有為。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胸懷全局、主動作為、不畏困難、講求實效,圍繞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不斷出新招、出實招、出硬招,不斷推動各項重點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在工作實踐中創造出了很多好的經驗和做法。隨著這些經驗和做法在國家層面的推廣,必將會給全年的經濟工作帶來新的氣象和格局。

三、以改革創新落實好穩增長的各項政策措施

走進新常態的中國,正面臨著很多前所未有的新矛盾、新問題和新挑戰,這都是正常現象。在第四季度,隻要我們堅持穩中求進總體基調,保持和增強戰略定力,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各項政策措施,做穩增長的促進派、改革的生力軍,堅持“五力齊發”,就一定能夠完成既定的年度任務和預期目標。

第一,創新調控方式,增強宏觀政策的效力。第四季度,需要繼續加強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注重用好增量、盤活存量,尤其要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改善實體經濟發展環境。落實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將已收回的沉澱資金用於公共服務等領域,發揮好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繼續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運用貨幣政策工具,總量政策與結構政策並舉,促進社會融資規模和貨幣信貸合理增長。

第二,促進有效投資,挖掘擴大內需的潛力。充分發揮投資在穩定經濟增長中的關鍵作用,扎實推進7大類重大投資工程包建設,加快推開城市軌道交通、新興產業、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現代物流四大新的工程包。加強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礎設施、農村電網、智能電網建設,加快寬帶網絡等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釋放居民消費升級需求,落實完善鼓勵社會資本舉辦教育、文化、旅游健身、養老醫療等機構的政策。

第三,優化產業結構,培育經濟增長的動力。加快發掘大數據開放創新、航空航天和海洋工程裝備、工業機器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新的增長點。實施好“中國制造2025”,抓緊啟動智能制造、綠色制造、高端制造等一批重大工程。加快推進“互聯網+”行動計劃,分步實施“互聯網+”重大工程。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落實好發展電子商務、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等各項政策,大力發展工業設計、融資租賃、科技咨詢等新興服務業,實現以結構調整帶動經濟增長,以經濟增長促進結構調整。

第四,全面深化改革,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第四季度,要繼續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推向縱深,繼續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用政府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制定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調整過渡期辦法。加快推進金融體制改革,統籌推進利率、匯率制度改革,積極穩妥推進資本項目可兌換。進一步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放寬投資准入門檻,激發全社會的投資積極性和主動性。

第五,提升開放層次,打造合作競爭的助力。在強調內需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外需在穩增長的支撐作用。積極完善擴大出口和增加進口政策,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鞏固出口市場份額。務實推進“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加快推進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加快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領域啟動實施一批前期收獲性工程。充分利用好自由貿易試驗區這個創新載體和窗口,積極探索體制機制創新,更好利用國際市場和資源,拓展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提升開放層次和水平。 

(作者系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來源:行政管理改革)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朱書緣)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