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2日-25日,應美國總統奧巴馬邀請,習近平主席對美國進行任主席以來的首次國事訪問。在全球經濟前景扑朔迷離、國際政治格局復雜脆弱的環境下,此次中美戰略對話備受全球關注。除去傳統政治和經貿議題,網絡安全成為本次中美對話的核心議題。為了推動中美網絡空間合作,習近平主席訪美首站選擇西雅圖並出席了第八屆中美互聯網產業論壇,提出“打造中美合作亮點,讓網絡空間更好地造福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魯煒提出“共同推進中美數字經濟合作計劃、共同引領數字經濟發展”的倡議。也正是在中美雙方領導人的共同努力下,此次訪問促成兩國在網絡安全領域多項共識的達成,由此開啟了中美網絡安全合作的全新篇章,對中美兩國數字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數字經濟發展重塑國家競爭格局
經濟發展模式決定國家競爭形態。在農業經濟或工業經濟時代,一個國家、民族的發展和強盛高度依賴於對土地、礦產、能源等稀缺性資源的佔有和開發。當本國資源稟賦和對外貿易能力無法滿足高速發展需要時,依托武力的開疆拓土和殖民掠奪也就成為某些“雄心”大國們的必然選項,這在近代西方大國的崛起歷程中得到廣泛印証,也是所謂“大國興起必然伴隨戰爭”觀點的基本經濟邏輯。20世紀后半葉,雖然發達國家在對外擴張的方式和烈度上進行了調整,但是對發展中國家資源和市場保持壟斷控制的新殖民思想並沒有絲毫消減,並導致國際政治和國際關系領域新干涉主義的興起。
進入新世紀以來,以互聯網為代表的ICT技術深度發展和全面普及推動全球數字經濟時代的來臨。具體來說,數字經濟是指經濟運行參與者(政府、企業和消費者)利用數字技術(如聯接、應用、存儲和計算),在生態鏈、商業模式、個人生活等方面實現創新,創造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完美融合的全新商業模式、產品和服務,催生新的客戶體驗,提高組織運營效率、績效水平和客戶滿意度,從而推動國家經濟和社會的數字化發展進程。其中,互聯共享的網絡空間和不斷生成的數據資源是驅動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基本要素。網絡空間的開放性和共享性,以及數據資源的永不枯竭和相互融合等特征,使得數字經濟出現了有別於工業經濟的諸多特征,反映在國家經濟發展和競爭方面可以歸結為:一個國家/地區的數字經濟的繁榮與其他國家/地區數字經濟的發展水平密切相關,國家間的經濟競爭從零和模式趨向雙贏模式。這一特征也可以通過數字經濟三大規律予以解釋。
“梅特卡夫定律”反映的是數字經濟價值和網絡用戶數量的指數關系,即使用者越多對原來的使用者而言,不僅其效果不會如一般經濟財產(人越多分享越少),反而其效用遞增,聯網的需求也越大,需求創造了新的需求。那麼,對一個國家而言,要發展繁榮本國數字經濟,不僅要努力推動本國網絡用戶的連接和數字資源開發,還要努力推動與他國的網絡連接和數據流動開發,這種雙向的開放和流動是數字經濟繁榮發展的根本。
“摩爾定律”反映的是信息技術進步速度和產業發展的規律,即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從更廣義的角度來看,摩爾定律反映的是數字經濟將以更低的制造成本和更高的產品性能推動更廣泛的應用和創新這一基本趨勢,為不同發展階段的國家快速跨入數字經濟時代並分享他國數字經濟成果提供了的可行性,國家間的經濟競爭將更加趨向開放和共享。
“達維多定律”是指一家企業要在市場中總是佔據主導地位,那麼就要做到第一個開發出新一代產品,第一個淘汰自己現有的產品,即企業隻有依靠不斷創新所帶來的短期優勢來獲得高額的“創新”利潤,但沒法據此獲得持久的壟斷優勢。因此要求一個國家始終保持開放競爭的市場環境來推動本國企業的持續創新。
綜上,無論是反映網絡經濟價值和網絡用戶數量指數關系的“梅特卡夫定律”,還是揭示數字技術發展速度和使用成本規律的“摩爾定律”,抑或是闡釋創新產品與市場收益關系的“達維多定律”,最終都指向數字經濟競爭范式的轉型:即以壟斷、封閉、獨佔為特征的工業經濟范式,邁向以開放、連接、共享、服務為特征的數字經濟新范式,這一國家競爭范式的變革趨勢,要求中美兩國重新審視雙方在數字經濟時代的角色定位以及與之對應的競爭模式。
全球數字經濟需要中美“雙引擎”驅動
數字經濟是全球經濟社會創新發展的未來。美國是網絡信息技術發源地,近半個世紀以來,美國的企業、政府、科研機構緊密攜手,主導著全球數字經濟的發展進程,包括英特爾、IBM、高通、思科、蘋果、微軟、甲骨文、谷歌等一批美國ICT巨頭控制著全球網絡信息產業鏈的主干,在集成電路、通信網絡、操作系統、辦公系統、數據庫、搜索引擎、雲計算、大數據技術等信息化關鍵技術領域佔據明顯的先發優勢,是全球數字經濟的核心引擎。
中國數字經濟雖然起步較晚,但近20年來發展也同樣令人矚目。從1994年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到2015年6月網民規模達6.6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8.8%,中國數字經濟加速騰飛。根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報告,2013年我國網絡零售規模達到2950億美元,超過美國的2700億美元,位居世界第一。與此同時,以華為、阿裡、騰訊等為代表的一批ICT企業躋身世界前列,標志著我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數字經濟大國。根據著名咨詢公司埃森哲2015年3月發布的報告預測,到2020年,全球數字經濟可增加經濟總產值1.36萬億美元,其中,美國將從新一輪數字經濟發展中獲得3650億美元的新增產值,而中國則有望實現4180億美元的增加值。由此可見,作為全球最主要的兩大經濟體,無論是回顧過去還是放眼未來,中美兩國都是全球數字經濟最主要的推動者和受益者。
近年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尤其是ICT產業整體崛起,對美國企業構成了較強競爭。但是,從長期且綜合的視角來看,這種產業競爭不僅可以促進全球數字經濟福祉,對美國數字經濟發展也是利大於弊。一方面,中美兩國產業競爭將推動兩國創新資源的有效配置。以中國ICT龍頭企業華為為例,其全球化戰略推動全球通信基礎設施的快速建設,並帶動了當地就業和經濟發展。盡管華為侵蝕了思科等美國同類企業的市場份額,但卻讓更多的全球用戶使用到了數字經濟的創新產業和服務(如Google、Facebook等),從而又推動了美國科技創新全球普及應用﹔另一方面,中美兩國的產業互補將推動兩國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利益共同體。無論當前還是未來一段時期,美國都將具有強大的創新稟賦和資源優勢,中國則擁有強大的制造能力和市場優勢,兩國這一互補優勢推動了兩國的經濟持續繁榮。以美國最大的科技龍頭蘋果公司為例,包括歌爾升學、共達電聲、立訊精密等一批中國企業都是蘋果各類產品的重要零部件供應商,提供了電聲器件、金屬結構件、PCB板等眾多配套產品。與此同時,中國則又是除美國之外蘋果公司最主要營收來源國。
可見,數字經濟隻有在全球合作、資源共享的情況下才能迸發出強勁且持久的生機活力。作為當前全球經濟增長的兩極,中美兩國也是驅動全球數字經濟騰飛兩大引擎。因此,兩國唯有相互信任、目標一致,才能攜手做大數字經濟的“蛋糕”,帶領全球各國走出經濟低谷,開創數字經濟時代國家競爭合作的新典范。
求同存異推動中美網絡安全合作
中美數字經濟合作未來之路雖然美好,但現實仍然十分曲折。從華為中興入美遇阻、棱鏡門、美起訴我國軍人等一系列事件來看,網絡安全已經成為中美經濟摩擦和外交爭端的主要導火索,背后反映的是美國各界難以接受“中國崛起”這一客觀現實。為此,近年來美國沿襲傳統冷戰思維塑造中美網絡對抗格局,採用雙重標准渲染中國黑客威脅,以網絡安全為名行貿易保護主義之實,其本質上是殖民主義思想在數字經濟時代的翻版,從長期來看將導致網絡空間“巴爾干”化趨勢,最終將扼殺數字經濟發展的未來。
盡管美國對我國採取咄咄逼人的網絡攻勢,但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仍然是最符合中美兩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因此,在網絡安全領域,我國需要面向未來採取更加積極且有建設性的策略,包括在外交層面建立機制加強與美國的網絡安全對話合作,經濟層面鼓勵中國ICT企業以網絡安全透明度贏得國際信任度,軍事層面需要重視民營力量加快推動攻防兼備網絡安全能力建設,三管齊下消除美國對我國的戰略張力,確保我國數字經濟的健康發展,
首先,在網絡安全外交領域,需要建立中美合作對話有效機制,此次習奧會在兩國共同打擊網絡犯罪高級別聯合對話機制方面達成共識,表明兩國在網絡犯罪以及關鍵基礎設施保障領域有著共同的利益和關切。此外,中國需要進一步在聯合國框架下推動網絡空間安全國際規則完善,研究參與包括《網絡犯罪公約》等多邊或雙邊體系,積極融入國際網絡空間安全治理的進程,承擔數字經濟時代的大國責任。
其次,在經濟層面,國家應鼓勵ICT企業加快拓展國際市場,通過主動加強網絡安全透明度公布,以開放透明的行動獲得國際社會對我國ICT科技企業信任,倒逼美國對我國優質企業的市場開放,推動中美兩國ICT產業鏈的開放競爭和深度融合,實現我國網絡空間安全能力的全球拓展和覆蓋。
第三,在軍事和情報領域,我國政府、軍隊和企業要相互攜手,加快發展攻防兼備的國家網絡安全威脅偵測和反制能力。其中,要重視安全產業民營企業力量的培養,軍民融合加強對美國對我國情報獲取和網絡攻擊等行動的系統研究和有效獲取,力爭在關鍵安全領域實現戰略卡位,逐步扭轉中美網絡安全能力和話語權不對稱的格局。
習近平主席曾說,太平洋足夠寬廣可以容得下中美兩個大國。此次中國領導人以寬廣坦誠的胸懷和智慧開展網絡安全對話,收獲了中美網絡空間安全合作的重要果實。相比太平洋,網絡空間的未來更加廣闊,將承載中美數字經濟發展更加美好的未來。
(作者系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信息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來源:中國信息安全)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