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在支撐條件和外部需求發生了階段性的新變化,要求經濟增長速度進行“換擋”,增長目標向合理區間進行“收斂”。對我國經濟當前形勢和未來走勢,國內外都很關心,也有多重看法。可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雖然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著持續放緩壓力,但新的經濟增長動力也正在加速積聚,從整體上看,“形有波動、勢仍向好”。各種積極因素正在發揮更加有效的作用,特別值得重視的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更加明朗,中國經濟穩中向好、提質增效的發展基本面沒有變。
消費驅動力增強,內需結構持續改善。過去支撐我國高速增長的主要動力是依靠大規模的投資和大體量的出口,“三駕馬車”中的消費需求動力明顯不足,造成了內需結構的長期畸形發展,使得中國經濟非常容易受到外需市場波動的影響。當前,隨著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的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的消費模式漸成主流,養老家政消費、健康消費、信息消費、旅游休閑消費、綠色消費、住房消費、教育文化體育消費等消費熱點正在加速形成,尤其是網絡消費、訂制消費等異軍突起,電子金融、電子醫療等消費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方興未艾。今年“雙11”彰顯我國網絡消費潛力巨大,天貓平台交易覆蓋232個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阿裡巴巴旗下各電商平台總交易額達到912億元。“全球買、全球賣”的中國消費正在深刻影響全球,“全渠道+O2O融合”的新商業生態正在呈現,“電商+扶貧”正在激發農村發展新活力,“消費+娛樂”開創快樂消費新模式。數據顯示,2015年前三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達到10.5%,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8.4%,比上年同期提高9.3個百分點,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不斷增強,消費、投資和出口協調推動經濟增長的良好態勢已經初步形成。
服務業超過半壁江山,產業結構持續升級。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歷程表明,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是一次轉型,靠的是工業化拉動﹔從工業社會到服務業主導也是一次轉型,靠的是服務業的大發展。過去,我國經濟的產業結構呈現出“二產獨大”的顯著特征,工業化迅猛發展,走的是高污染、高投入、高消耗、低產出的產業發展路子。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雖經濟增長速度有所下滑,轉入到中高速的增長平台,但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的特點尤為突出。近年來,我國服務業增加值已經超過工業,服務業就業人數已經超過農業,日益成為引領中國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引擎、新方向。當前,我國在研發設計、第三方物流、融資租賃、電子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領域發展迅猛,特別是信息網絡技術等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推動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浪潮的興起。在養老、健康、文化創意、旅游等生活性服務業領域的發展也取得了長足進步,顯著了改善人民的消費層次和消費福利。比如,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已經在經濟總量中超過13%,科技服務業在經濟總量中佔17%,均成為經濟發展中的生力軍和主力軍。數據顯示,2015年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已達到51.4%,同比提高2.3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產業近11個百分點,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態勢進一步顯現。與此同時,隨著“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行動的實施,推動了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領域的發展亦勢如破竹,有力地推動了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有效地支撐了產業發展邁向中高端水平。
新型城鎮化積極推進,城鄉結構持續調整。過去,在城鄉結構方面,我國呈現出城鄉二元結構和城市內部二元結構“雙二元”並存的局面,尤其是以戶籍制度為代表的城鄉二元制度,使得城鄉之間的生產要素無法實現有效流動和優化配置,導致城鄉差距不斷拉大。隨著我國城鄉統籌、城鄉一體化戰略的實施,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正在持續發力,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進程的加快,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政策也在落實,城鄉結構調整的“正外部效應”正在持續顯現。數據顯示,截止到2014年底,我國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已經達到54.77%,這意味著中國進入了從鄉村中國向城市中國的真正轉型,這有力地促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和城鄉結構的優化調整。未來五年,我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要從現在約36%提高到45%,這意味著1億左右的城鎮落戶正在加快落地。在城鄉結構持續調整的大背景下,2015年前三季度,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已經超過城鎮居民人均收入1.3個百分點,總額達到8297元,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城鄉居民逐步向共享發展轉換,城鄉人民更多地分享改革發展成果。
“三個支撐帶”加快落地,區域結構持續優化。過去,我國實行的是差異化的區域發展戰略,主張“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這種發展戰略有力地提高了國家經濟發展的整體競爭力,但也逐步地拉大了區域之間的發展差距。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在繼續統籌實施“四大板塊”區域政策的基礎上,正在加快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支撐帶”戰略,新的區域發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以“一帶一路”為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大多數是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總人口達44億,經濟總量分別約佔全球的63%和29%。隨著《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的加快推進,以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的合作共贏局面正在加快形成,正為我國經濟社會提供新的廣闊發展空間,為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
(作者系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