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張曉林

2015年12月16日08:25   來源:經濟日報

原標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把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作為必須遵循的指導原則,強調“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一重要思想也是《建議》貫穿全篇的核心理念之一。隻有深刻領會和把握“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一指導原則,才能學深悟透全會精神和《建議》的重要論述、重要舉措,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實現十三五時期的發展目標。

  唯物史觀的鮮明體現

  毛澤東同志說過:“為什麼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鮮明回答了“依靠誰發展、為了誰發展”這一發展中的根本問題、原則問題,彰顯了黨熱愛人民、服務人民,堅持人民至上的立場和感情。

  發展以什麼為中心,或者圍繞什麼中心來發展,涉及的是發展的性質和本質問題,體現的是對待發展的根本立場、根本態度。這是發展思想的核心問題,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長遠的東西,是決定發展思路、發展決策、發展戰略、發展著力點的總開關。隻要有經濟社會的發展,隻要有發展理論、發展思想、發展理念,都會有一個為什麼人的根本問題,都會涉及到以什麼為中心這一發展的性質和本質問題。這就是為什麼《建議》把“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作為“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的指導原則來著重闡述的原因所在。正是從這個指導原則出發,《建議》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提出以新的發展理念引領新的發展,強調並通篇貫穿了“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這條主線。可以說,五大發展理念所遵循的根本原則,就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催生五大發展理念的基礎,是引領和推動我國發展全局深刻變革的核心。離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我們就會失去或者偏離發展方向,就會在發展理念、發展思路、發展決策中出問題、走彎路。因此,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對於《建議》提出的堅持五大發展理念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刻體現了我們黨90多年來一貫堅持的唯物史觀。眾所周知,唯物史觀是我們黨的理論基石,是我們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世界觀方法論。唯物史觀把唯心史觀顛倒的歷史再顛倒過來,確立了人民的歷史主體地位,強調人民、隻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強調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特別是隨著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人民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歷史的主動性和自覺性空前煥發、極大增強,人民主體地位和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更加顯現、更加重要。《建議》強調“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正是源於並牢牢立足於唯物史觀這一理論基石,鮮明體現了我們黨所堅持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也深刻反映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人民當家作主,追求美好生活的客觀現實和美好願望。

  由黨的性質宗旨所決定

  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作為指導原則,也是由我們黨的性質宗旨所決定的,體現了我們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造福人民的執政理念和價值追求。中國共產黨既是工人階級先鋒隊,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這是黨的立黨之本,黨的本質特征、政治品格和政治優勢。黨的性質宗旨決定了無論在什麼時候,也不論環境條件、形勢和任務如何變化,永遠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為人民群眾謀利益這一根本原則是始終不變的。可以說,我們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都是圍繞實現人民利益而展開的,因此確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也是始終不渝、堅定不移的。

  黨的90多年為人民群眾謀福祉的奮斗歷史充分說明了這點。革命戰爭年代如此,建設和改革的歷史時期,也同樣如此。我們干革命、抓建設、搞改革,盡管任務不同,目的隻有一個,就是為人民群眾謀利益,工作導向也自然要以人民為中心、以實現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為中心,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發展須臾不可偏離。顯而易見,在經濟社會發展領域,確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無可置疑、不可動搖的。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致力於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前后制定和實施了十二個五年計劃和規劃,具體的計劃和規劃因歷史時期的不同而有差異,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則是貫穿其中的主線。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群眾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國際地位大幅提升,這樣的歷史進程和巨大的發展成就,充分體現了我們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造福人民的價值理念,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和優越性,也正是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有力踐行。歷史和現實都充分証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發展領域取得巨大成就的成功之基、制勝法寶。在“十三五”時期,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下去,攻堅克難,贏得發展新優勢,開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

  實現黨的執政理念與發展規律新認識的高度統一

  十八屆五中全會《建議》明確提出“十三五”時期要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習近平同志在《建議》說明中指出:“這五大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也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反映出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提出五大發展理念,並把它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一指導原則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既表明我們黨堅定不移踐行黨的性質宗旨和執政為民的價值理念,同時又反映了時代發展的新要求,人民群眾的新期盼,實現了黨的執政理念與發展規律新認識的高度統一。

  發展思想、發展理念是歷史的、具體的。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經歷了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的發展實際、特征、矛盾和問題也都不盡相同。我們黨總是根據形勢和任務的變化,立足發展實際、發展特征、發展問題,適時提出相應的發展思想、發展理念和發展戰略。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是硬道理,到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到堅持科學發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到堅持“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我們黨的發展思想、發展理念隨著發展實踐的深化,不斷發展變化、不斷深化提升,引領和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一指導原則則是始終不變的。這是貫穿不同發展階段、發展時期的一條鮮明主線。它涉及的是黨的性質宗旨、黨的執政為民理念、我國社會制度和價值取向,是不能變、也不會變的。這種“變”與“不變”的辯証關系,體現了黨的發展思想、發展理念上的繼承與創新,一脈相承而又與時俱進。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國際國內環境、條件、任務、要求正在發生新的變化。我國經濟正處在“三期疊加”的坐標方位上,面臨經濟下行的壓力,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任務艱巨繁重。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達到7800美元左右,處在從中等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邁進的歷史進程中,必然面對經濟體制、發展模式、增長動力、產業結構、社會結構等一系列的轉型升級問題。其中,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較為突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經濟社會之間、城鄉之間、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住房、生態環境、食品藥品安全、安全生產、社會治安、執法司法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較多,部分群眾生活困難,消除貧困任務艱巨,人口老齡化加快,自然資源緊缺、環境污染嚴重以及消極腐敗現象多發等。這些突出矛盾和問題,既是發展的難題和瓶頸,也是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受到老百姓和全社會的極大關注,集聚著人民群眾的所思所盼、所急所需。

  正是從這樣的實際出發,《建議》就“十三五”時期的發展規劃謀篇布局,著力在優化結構、增強動力、化解矛盾、補齊短板上取得突破性進展,提出“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的發展理念。這既是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的需要,同時也積極回應了人民群眾的訴求和期盼,突出了人民群眾關心的國計民生等熱點、難點問題。例如,《建議》明確提出“共享發展”的理念,把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實施脫貧攻堅工程,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就業創業,縮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等這些與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方面作為工作重點。既有宏觀上保障基本民生,提高百姓福祉的指導意見,又有如“全面實施一對夫妻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率先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實施普通高中免除學雜費”等具體的實招、硬招。因此,堅持、落實好五大發展理念,就是堅持、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一指導原則。“十三五”時期,我們必須按照《建議》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可靠的基礎和提供堅強有力的保障。

  (作者系求是雜志社原總編輯)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沈王一、朱書緣)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