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第二屆全國基層團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

浙江杭州市古蕩街道:6A領航青春接力 推進商圈區域化團建

2015年12月15日09:4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關鍵詞】 商圈 區域化 團建 6A青春接力

杭州市西湖區古蕩街道蓮花商務圈覆蓋蓮花商務中心、古蕩科技園、聯合大廈、南都研發大樓、浙商財富中心等16幢樓宇,吸引了林德工程、康迪電動車、阿裡巴巴支付寶、蘑菇街、華數集團、修正藥業等一批龍頭企業和建設廳政務辦理中心、省公積金辦理中心等職能部門入駐。2014年,商圈培育稅收億元樓宇3幢,稅收千萬元樓宇6幢,實現財政總收入7.2億元,地方財政收入3.7億元。蓮花商務圈團委成立於2011年,下轄各類團組織40余個,商圈共建成員單位400余家,輻射周邊16幢樓宇,2000余名樓宇青年。近年來,商圈團委立足實情,以建設服務型團組織為目標,創新組織格局,加強力量配備,優化陣地建設,整合社會資源,積極推進區域化團建工作,努力形成網格化管理、陣地化服務、社會化運作、功能化發展工作格局。商圈團委先后榮獲“浙江省級基層活力團委”、“杭州市基層活力團組織”、 “雙網互動”工作首批“十大示范網格”、杭州市青年文明號等榮譽稱號。

一、源起

蓮花商務圈是古蕩街道推進“三圈四園”建設、培育城西高端商務集群的重要區塊,但商圈團建面臨著一些問題如,企業主、團員對團建工作在企業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缺乏認同感,團組織有效覆蓋難﹔團干部缺乏實務經驗,團建生機活力不夠,區域團建服務力和吸引力有待加強等等。

為此古蕩街道團委精心打造以“6A領航 青春接力”品牌行動,扎實推進區域團建工作,強組織聚合力,促經濟重服務,育品牌謀發展,精心培育“商業圈、商務圈、生活圈、文化圈、健身圈”五圈合一的蓮花高端經濟綜合體,全面激發商圈青春正能量。

二、做法

(一)完善工作機制,推動區域組織共建

1、“網絡”+“網格”構建區域團建網絡。蓮花商務圈團委以社區、學校、機關單位、骨干企業團組織為基礎,以功能要素為補充,按照青年屬性、集聚方式、樓宇地域分布特點劃分為四個網格,吸納區域團建成員單位400余家,各類網格服務隊伍35支。商圈團委定期召集網格負責人及區域團建骨干力量,共同參與商討區域團內事務,並通過網格負責人及網格骨干成員單位具體運作開展網格活動,進而推動區域組織團建工作的開展。

2、完善“四有”工作機制。為確保商圈團委的整體活躍及下屬網格的有效運作,蓮花商圈團委堅持“四有”工作機制,即每個網格有管理團隊、有實體陣地、有網絡陣地和有召集方式。吸納成員單位團組織負責人或在本單位具有較強號召力的青年負責人組成管理團隊,虛實陣地依據網格青年人群特點設置功能,商圈團委通過微博、微信、論壇、短信平台、QQ群等定期公布活動安排、黨團知識及政策服務等信息,實現網上召集,線下活動。目前新浪微博“古蕩魅力青年”,騰訊微博“古蕩共青團”,短訊手機報等網絡載體已逐步為商圈青年普遍接受,反饋良好。各網格設信息聯絡員1名,定期向《古蕩信息》、魅力古蕩網及其他媒體投送訊息,加深工作影響力,提高正能量。

3、深化項目帶動服務模式。根據區域內不同服務對象,建立“立項、跟蹤、評比”模式,實行特色共建項目領辦制度,每個項目由1-2家共建單位牽頭領辦,如科技學院和浙江工商大學領辦了敬老愛幼服務項目,第七人民醫院和哼哈口腔醫院領辦了衛生醫療服務項目、區住建局與中宙集團企業領辦了書畫社項目。各項目排定全年計劃,按時間節點服務樓宇青年及樓宇企業。

(二)強化資源整合,促進社會治理創新

1、公益引領凝聚青年社會組織。商圈團委依托轄區街、區兩級社會公益組織培育中心資源,積極探索青年公益組織購買社會公共服務形式,組織引導20家民間社會公益組織和32家社區社會組織資源積極組織和參與志願服務,目前已經開展的公益活動涉及文化體育、社會事務、慈善救助、疏導維權等多領域,並積極向企業自治組織提供培育指導、專業培訓、駐點辦公、備案登記、能力建設、項目對接、信息交流、宣傳推介和資源共享一條龍服務。“滴水公益”承辦公益集市、杭網義工聯盟定點設立青少年幫教基地,“心靈領航”工作室定期坐診等公益項目均已成熟運作。愛蓮銘心踐行志願服務隊等企業社會組織也已初現雛形。

2、虛實空間促進青年互動聯系。蓮花商務圈擁有近800平方米的室內青年活動中心,設置了樓宇白領青年喜愛的慧客書吧、文化長廊、多功能教室、健身中心等功能,所有場所設施對商圈青年免費開放,預約使用。我們還有3000多平方米的屋頂健身中心,乒乓球室、台球室、網球室、羽毛球館、籃球場一應俱全,團建共建成員單位優先預約使用。此外,在蓮花商務中心大樓的北側,是我們的另外一個室外活動陣地,共建成員單位通過團委可以免費使用廣場組織公益活動,商圈團委也會定期在這裡舉辦區域性和群眾性的活動。在實體陣地的基礎上,商圈團委為區域青年搭建了微信公眾平台、QQ群、微博等網絡平台陣地,定期公布活動信息、團務知識以及政策服務,網絡平台對商圈所有樓宇青年開放,實行線上召集,線下活動運作模式。

3、需求對接盤活區域共建資源。依托區域團建共建,將轄區資源充分整合,在資源互通的基礎上統籌推進團建工作。深入推進活動共聯機制,商圈團委一月一主題組織共建單位參與的區域性活動,開展了元宵廟會、企業籃球聯賽、村企賽龍舟、毅行等活動。在服務上,商圈服務中心為企業青年提供民生、黨群、綜治、城管、計生、文化等社會治理職能及便民服務,為企業提供產業引導、政策扶持、科技申報等經濟職能,在場地上,商圈所有場地免費向共建成員單位免費預約使用,共建單位也向商圈提供可用場地資源,實現區域共享。

(三)深化以點帶面,形成區域工作品牌

依托樓宇入駐企業青年特性,從2013年開始,蓮花商圈團委啟動了“美麗綻放、幸福牽手、青春悅動、智慧分享、公益即客、成長樂園”樓宇“青春團建”6A品牌領航行動。

1、塑造“愛蓮·美麗綻放”形象。建立“愛蓮心語”心靈驛站,為樓宇白領提供維權咨詢、心理疏導、政策宣傳及文化聯誼等服務,開展“快樂由自己、美麗身心靈”職場女性秀、白領形象塑造講座等系列活動,引導職場青年內外兼修提高素養。

2、實施“愛蓮·幸福牽手”行動。契合樓宇青年社交需求,開展“聞酒識美人”、“轉角遇到你”、“相約蓮花”、“愛要大聲唱出來”等單身交友活動、“舌尖嘉年華”青年職工派對、戶外拓展訓練、真人CS爭霸賽、密室逃生游戲、桌游賽等,為樓宇青年搭建交流互動平台。

3、奏響“愛蓮·青春悅動”樂章。與中宙建工黨委加強合作共建,依托樓宇文化健身中心,組織樓宇企業籃球聯賽、趣味廣場運動會、羽毛球爭霸賽等,培育廣場排舞隊、太極拳隊等,精心打造蓮花健身圈﹔舉辦中秋企業聯誼晚會、五四青年行為藝術展演、“回眸歷史 書香慧客”全民閱讀活動等,渲染蓮花文化濃厚氛圍。

4、推行“愛蓮·智慧分享”模式。深入開展黨團共建、樓企互動,依托人和網、浙商投資研究學會等,舉辦職場牛人分享會、企業家沙龍、物業聯誼會等活動,積極對接區慧客講堂、街道魅力古蕩大講堂等項目,開展分會場,定期組織講座。開展青年文明號、青年崗位能手等爭創活動,推動樓宇與樓宇、企業與企業之間互動分享,逐步培育健康向上的樓宇企業價值共同體。

5、踐行“愛蓮·公益即客”精神。調動整合樓宇行業、共建院校、社會組織資源,打造樓宇雷鋒服務驛站,組建醫療保健等“愛蓮銘心踐行”特色志願者服務團隊,開展以廣場義診、粉紅絲帶關愛、淳安暖冬助學、麗水幫困助老等“公益即客”時間碎片行動,舉辦提升樓宇員工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

6、創新“愛蓮·成長樂園”品牌。利用樓宇早教資源,面向企業青年員工及其子女開展親子樂園、孕育沙龍、寶貝職場體驗等生活需求服務,通過“尋寶購物我最棒”、快樂成長大講堂、“智慧爸媽成就聰明寶貝”、呼嚕TOWN親子體驗等活動載體,幫助引導企業員工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打響“小杜拉拉成長樂園”服務品牌。

三、成效

1、增強了團建影響力和組織覆蓋率。通過區域化團建工作,在原有層級化團組織設置的基礎上引導成員單位共同參與,彌補了原有層級化團組織之間的團建縫隙,實現了層級化團組織覆蓋、區域團組織覆蓋、網絡團組織覆蓋的多重覆蓋,為整個轄區范圍內的青年群體提供了參與活動的多重選擇,實現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的初步成效。

2、整合了一批區域共青團工作資源。通過區域化團建工作,梳理了一批以樓宇為平台的非公企業青年參與團的活動,同時積極與民間青年自組織加強溝通聯系,將非公企業團建、青年自組織活動與團組織網格相融合,打造推進了一批實效性的團組織服務項目,真正達到服務參與度廣、服務人員專業、服務成效明顯的目標。

4、凝聚了一批青年骨干。通過推進區域化團建工作,整合了社會組織骨干青年、非公企業骨干青年、機關體制內骨干青年等一批青年人才資源,同時通過培養青年骨干作為網格負責人進行自主管理,有效解決基層工作力量薄弱的問題。

5、促進了團建管理創新。在推進樓宇區域化團建工作中,我們積極探索了雙網互動運作模式,社會組織合作互動模式,特色項目領辦模式等創新管理機制,並將街道“雙下沉雙服務”民生服務工作要求融入到團建工作中,作為黨委政府服務有效延伸。

四、創新啟示

蓮花商務圈團委堅持以“6A領航 青春接力”活動為載體,以創新為動力,努力推進區域化團建工作。團中央書記處書記羅梅、團中央組織部部長萬速成、團浙江省委書記周艷、團杭州市委書記周揚等領導都蒞臨指導團建工作並給予充分肯定。“6A領航 青春接力”活動是作為創新項目,已成熟運行並取得一定實效。其創優創新性在於能准確把握因區域功能和人文環境差異而呈現的差異個性,找准定位推進團組織建設與助力企業發展的結合點,滿足契合團員年齡結構、知識層次、興趣愛好、精神特質的服務需求,有效調動區域資源,推廣構建各利益相關者共同參與、合作互動、共建共享的樓宇共治模式,從而提升了樓宇企業和員工的集體認同和情感歸屬,吸引了更多信息、資本、人才、技術等關鍵生產要素的集聚。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沈王一、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