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一帶一路”建設面臨語言服務能力不足問題

提高國家語言能力迫在眉睫

楊亦鳴

2015年11月24日08:2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一帶一路”建設願景與規劃的實現,要以語言溝通為前提。習近平主席在訪問德國時指出:“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國際關系民主化的時代背景下,人與人溝通很重要,國與國合作很必要。溝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就是語言。一個國家文化的魅力、一個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過語言表達和傳遞。掌握一種語言就是掌握了通往一國文化的鑰匙。”語言是人類最基本、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語言相通才能談及經貿往來、文化交流、文明互鑒和民心相通。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達到60多個,所使用的國語及官方語約60多種。其中,我國高校教學尚未開設的語種有18種,隻有1所高校開設的語種有20種,加起來佔全部語種的近2/3,這還不算這些國家繁多的民族語言。而即使我國高校已開設的一些語種,語言人才儲備也明顯不足。

  此外,雖然在政府交流層面英語可以解決一些問題,但“一帶一路”建設必然深度介入沿線國家老百姓的生活,如基礎設施建設必然涉及所在國的大量拆遷問題,如果不掌握當地語言,在宣傳和解釋中就會出現障礙。而且,對當地老百姓的宣傳解釋,包括在各種媒體和發布會上的宣傳解釋,使用當地語言可以收到更好效果。可見,語言服務和語言能力問題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基礎性和先行性,應加快解決語言人才奇缺和語言服務能力不足問題。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對提高國家語言能力提出了緊迫要求。語言能力分為個人語言能力(母語能力、多語能力)、社會語言能力(各種職業、專業語言能力)和國家語言能力(行使國家力量時所需的語言能力,如在搶險救災、反恐維穩、海外維和、遠洋護航、聯合軍演、護僑撤僑及各種國際合作中,國家語言能力都起著關鍵作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語言問題屬於國家語言能力問題。廣義的國家語言能力包括公民個人語言能力和社會語言能力,狹義的國家語言能力指國家層面在處理政治、經濟、外交、軍事、科技、文化等各種國內外事務中所需要的語言能力。

  解決“一帶一路”建設中的語言問題,需要迅速構建相關語言服務和語言人才培養應急體系,這也是國家語言能力的一種體現。應急體系與建立在學科建設和專業建設基礎上的高校外語人才培養體系都是國家語言能力體系的一部分,兩者相互補充,但不能相互替代。美國能處理500多種語言,但通過院校培養的只是一小部分,通過各種渠道包括應急體系培養和儲備的佔大多數。因為有的語種用途范圍較窄,甚至是單一用途,人才需求量少或需求急迫,設置專業進行培養,成本太高,或遠水解不了近渴。對我國來說,使用特殊教學法隨時靈活培養急需的語言人才,或者採用語言志願者方式,將志願者放到相關國家和地區培養和儲備,同時建立詳細信息檔案以便國家隨時征用,都是語言服務人才培養的新途徑。語言人才培養需要創新思維方式、改革培養機制,走協同創新之路。

  當前,我國許多企業擬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經貿合作和投資,但無語言溝通障礙的企業少之又少。開展“一帶一路”語言服務和語言人才培養工程,非常重要,也非常迫切。

  (作者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江蘇師范大學語言能力協同創新中心主任)


  《 人民日報 》( 2015年11月24日 07 版)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