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11月3日電 (萬鵬)10月2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於在北京閉幕。全會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今日,新華社受權發布了《建議》全文。學者分析指出,《建議》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作為“十三五”規劃建議三個最核心的內容之一,這是指導“十三五”期間中國發展的新的“思想靈魂”。
“五大發展”理念:
治國理政理念的最新概括
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建議》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代領導集體治國理政新思想在發展理念上的集中體現和概括。”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在今日下午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情況時指出,“五大發展”理念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深刻總結,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理論內涵的豐富和提升,也是指導“十三五”規劃編制和“十三五”發展的思想靈魂。
中央黨校經濟學部主任韓保江向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記者指出,這些新理念,不僅充分反應了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客觀規律要求,而且具體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所論述的“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的本質要義,這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最新發展成果。
創新發展: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難題的根本出路
在新常態下,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突破這一難題,根本出路在於創新發展。《建議》提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十二五”時期,我國科技創新取得很大進步,但創新能力、自主技術和知名品牌缺乏,科技成果轉化率、科技進步貢獻率與發達國家仍有不小的差距。本次全會提出,要堅持創新發展理念,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著名經濟學家辜勝阻向中國共產黨新聞記者指出,“創業”和“創新”是一對孿生兄弟,“雙創”正在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當前,房地產、制造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等傳統的引擎下行壓力很大,以創業創新帶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升經濟發展的動力迫在眉睫。國防大學教授公方彬認為,未來如何突破發展瓶頸,推動在新常態下進一步發展,主要就是靠‘創新’。”公方彬指出,這種突破包括了主客觀的突破,也就是創新。不僅是發展方式、方法的創新,更重要的是思想的創新。
協調發展:
必須在優化結構、補齊短板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當前,我國在協調發展方面存在三個比較突出的問題:一是城鄉二元結構和城市內部二元結構的矛盾依然比較突出﹔二是區域發展不平衡,東中西部、東北區域間是不平衡的﹔三是社會文明程度和國民素質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還不匹配。“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建議》提出,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日前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分析指出,如果說在經濟發展水平落后的情況下,一段時間的主要任務是要跑得快,但跑過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調整關系,注重發展的整體效能,否則“木桶”效應就會愈加顯現,一系列社會矛盾會不斷加深。謀劃“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在優化結構、補齊短板上取得突破性進展,著力提高發展的協調性和平衡性。“‘協調發展’,在過去的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一直被強調,在此次全會將其放在‘創新發展’之后的第二位,是把這一理念放在了更高的角度、更大的社會主義布局的角度來看,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關系的調整將有重大影響。”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張佔斌教授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協調發展理念是對中國現存問題的一個更有針對性的指導,對“十三五”時期的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綠色發展:
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添加強勁的“綠色動力”
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當前長期積累的大氣、水、土壤污染的問題在我們國家還比較突出,人民群眾對改善生態環境的呼聲也比較強烈,所以《建議》強調,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同時,《建議》提出,支持綠色清潔生產,推進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推動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鼓勵企業工藝技術裝備更新改造。發展綠色金融,設立綠色發展基金。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經濟學家辜勝阻指出,十三五規劃建議,首次把“綠色發展”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這與十八大將生態文明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一脈相承。綠色發展是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也是實現生態文明的根本途徑。正如評論指出,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是當今時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是最有前途的發展領域,我國在這方面的潛力相當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經濟增長點,為經濟轉型升級添加強勁的“綠色動力”。
開放發展:
從國際社會的積極融入者轉變為主動塑造者
歷經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國開放型經濟的發展成就有目共睹。今天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貨物貿易國、最大外匯儲備國,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也居世界前列。然而,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國棋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中國和世界經濟已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建議》指出,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必須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中國的現代化道路必將是開放之路,中國越發展就越開放。”國家行政學院發展戰略中心副主任楊正位分析指出,要提高我國的制度性話語權,需要加快主動參與國際經濟組織的頂層設計。他強調,我們應主動做好參與國際經濟組織的頂層設計,從國際社會的積極融入者轉變為主動塑造者。
共享發展:
“十三五”規劃編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近些年來,我們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是與人民群眾的期盼相比,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體系還不夠完善,均等化程度也不夠高,社會管理和矛盾調處能力還不足。因此,《建議》提出,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共享發展是‘十三五’規劃中的出發點、落腳點”,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認為,這體現了“十三五”發展目標的重要特點,即全面小康不能有一個人掉隊,是全民來共享的小康。要實現共享發展,除了脫貧之外,還有更廣泛的就業、更充分的就業。國家行政學院政治學部教授、副主任孫曉莉認為,全面小康是全民共享的小康。全體人民是“命運共同體”,也應該共同享受全面深化改革帶來的成果。
推薦閱讀:
相關專題 |
· 聚焦十八屆五中全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