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勝劣汰是市場競爭的普遍法則,然而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劣勝優汰的“逆選擇”卻隨處可見,而且學界也有大量研究。我這裡作此文,當然不是去重復別人,而是要分析導致逆選擇的約束為何,並根據約束推出逆選擇的一般原理與現實啟示。
據我所知,較早關注逆選擇的學者是格雷欣。格雷欣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顧問,也是銀行家。在他所處的時代,貨幣實行雙本位制,黃金與白銀皆作貨幣流通。格雷欣發現,當一種貨幣貶值時,另一價值較高的“良幣”會被儲藏﹔而價值較低的“劣幣”卻充斥市場。這種“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即為“逆選擇”。
阿克洛夫的“舊車市場模型”是逆選擇的又一著名例子。舊車市場上,由於買者與賣者信息不對稱,賣者知道車的真實質量﹔買者卻不清楚。買者為避免中計,往往隻願按舊車平均質量支付價格,可這樣一來,賣者會將質量較差的車先沽出。結果是:質量差的車頻頻成交,而質量好的車卻被擠出市場。
另一個例子是保險市場,原因也是信息不對稱。不過與舊車市場不同,保險市場是賣方對買方的信息不充分。如醫療保險,保險公司(賣者)對購保者健康狀況不清楚﹔而購保者自己卻清楚。於是迫於無奈,保險公司隻好按歷史出險概率制定一個均價。而按均價賣保險,買者當然多是有病的人,沒病的人往往不買保險。
再一個例子是就業市場。幾年前一位在外企工作的朋友告訴我,外企裁員通常是先裁那些薪酬高的員工。趕上大裁員,薪酬越高被裁的可能越大。一般地講,員工薪酬高表明能力相對強,不然公司不會付給他比別人高的工資。問題就在這裡,能力強的員工被裁減﹔能力弱的員工被留下,這樣就業市場也出現了逆選擇。
還有一個例子是婚配市場。國內為何會有剩女?不要以為是剩女的條件差,相反多數是因為條件好。沙普利曾研究過婚配市場,他假定:一是男女人數相等﹔二是對每個異性的偏好可排序﹔三是可自由選擇。沙普利說,若滿足以上三點不會有剩女。我可不這樣看。如某女子對所有男子的偏好排了序,可她對排在第一的男子也不中意而又不肯降低標准,結果別人嫁了,她卻成了剩女。
現實中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如:假冒商品擠正牌商品,走私商品擠進口商品,盜版軟件擠正版軟件等等,舉不勝舉。既然舉不勝舉也就不用多舉,跟下來我要解釋的是,市場為何會出現這類逆選擇?對此學界有各種解釋,但大多都是就事論事,理論上並沒有找到通解。
在我看來,理論的魅力不在解釋個別現象,而是要解釋一類現象。這樣掌握了理論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那麼導致逆選擇的約束為何呢?我的答案是“價格鎖定”。當然,這並不是說有“價格鎖定”一定會出現逆選擇﹔但反過來則可肯定,有逆選擇就一定有價格鎖定。換句話講:若價格不被鎖定,市場不可能有逆選擇。
是這樣麼?應該是。這些天日思夜想,感覺此判斷不容易被推翻。比如上面提到的各類逆選擇案例原因雖各有不同,但歸根到底卻都是由於價格鎖定。何以見得?為方便分析,不妨就用以上案例來驗証我的推斷。
劣幣驅逐良幣,當年格雷欣指出的原因是,兩種貨幣中由於一種貨幣貶值,當其實際價值低於法定價格時,貶值的貨幣繼續流通,價值相對高的另一貨幣會被儲藏。我的看法,這裡逆選擇的關鍵不在貨幣貶值,而在法定價格被鎖定。若一種貨幣貶值后法定價格能及時調整,劣幣不可能驅逐良幣。
舊車市場的逆選擇,阿克洛夫認為是由於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稱。事實上,對買賣雙方來說,所有商品信息皆不對稱,可為何新車市場沒有逆選擇而舊車市場卻出現逆選擇?究其原因,是買方鎖定了價格。想深一層,若賣方能按質量差別定價,買方怎會鎖定均價?去市場查訪一下就知道,逆選擇在真實舊車市場並不存在。
保險市場有逆選擇我不否認,但原因也是價格鎖定。保險公司面對眾多的客戶,收集客戶真實信息不僅難,且成本非常高。兩害相權取其輕。這樣與其支付過高的信息成本,倒不如鎖定均價更便捷。由此看,保險市場的逆選擇是保險公司經過成本權衡后的理性選擇。
再有,勞工市場的逆選擇,症結也在勞動力價格(工資)鎖定。當經濟不景氣時,企業需要壓成本,但由於工資存在剛性,工資不能減企業隻好裁員。而高薪員工的工資高,一旦裁員這部分人自然首當其沖。設想一下,假若員工集體同意減薪(價格不鎖定),企業不裁員,勞工市場也就不會有逆選擇。
最后看婚配市場,剩女問題其實很簡單,隻要擇偶標准(價格)不固定,婚配市場必靚女先嫁,怎會有逆選擇?真正困難的是那些假冒與走私產品,其逆選擇不是因為價格鎖定,而是非法經營,即使調正品價格也不可能杜絕,故對制假、走私等得靠政府依法打擊。
回到現實,我們可得如下啟示:第一,市場逆選擇是價格鎖定的結果,如當下某些落后產能未被淘汰就與價格鎖定有關﹔第二,凡是由價格鎖定造成的逆選擇都是市場選擇,考慮到相關約束,其中有些具有合理性,無需一概排斥﹔第三,但凡不由價格鎖定的逆選擇皆非市場選擇,政府應該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