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陳晉:中國共產黨文化創新五階段

2015年10月27日08:41   

中國共產黨一路走來,既主動接受著文化陽光的沐浴滋養,又主動推進了文化形態的創新發展。具體說來,中國共產黨的文化創新,大致經歷了五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從五四文化到左翼文化。中國共產黨的早期黨員,都是五四新文化的精神產兒﹔陳獨秀和李大釗,還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名副其實的領袖。正是以民主和科學為核心價值觀的五四新文化,潤育和催生了中國現代革命文化。“打倒列強除軍閥”的國民革命文化,特別是中國共產黨隨后在上海、北平等中心城市領導開展的左翼文化運動,是當時文化創新的高原和高峰。

第二個階段,從農村文化到蘇區文化。這是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實踐中,在農村革命根據地(時稱蘇維埃地區)的文化創新。其特點是運用和改造中國農村文化形態,來動員和教育農民,形式上大多以群眾活動為載體,內容上大多以適應階級斗爭、土地革命需要的政策思想為主題。毛澤東當時明確講,我們實行文化教育的改革,目的是解除反動統治階級加於工農群眾精神上的桎梏,創造新的工農的蘇維埃文化。

第三個階段,從抗日文化到延安文化。全民抗戰爆發前,中國共產黨便提出建立抗戰文化,以組成文化領域的民族統一戰線。蘇區文化事實上是一種階級形態的文化,抗日文化則是階級立場和民族立場相結合的文化。抗日文化是一個多層格局,體現了先進性和廣泛性的統一。以延安為代表的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各個抗日根據地的文化建設,總體上屬於抗日文化,但更集中和鮮明地濃縮了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追求,典型體現了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新民主主義文化的本質要求。由此,延安文化成為抗日文化在抗戰勝利后的前進方向,也是新中國成立后文化建設的精神故鄉。

第四個階段,從新民主主義文化到社會主義文化。五四以后的革命文化,總體上都屬於新民主主義文化,但其方向是社會主義。新中國成立后,經歷了一個從新民主主義文化到社會主義文化的過渡時期。隨著在經濟政治上全面進入社會主義,1956年開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文化的問題擺到了面前。於是,“雙百”方針,“古為今用”和“洋為中用”這樣一些創新原則先后被提了出來。關於文化創新的戰略目標,毛澤東還曾定位為“科學文化現代化”。當然,這個階段的探索,在“文革”中陷入誤區,使文化創新成為文化災難,這是必須要記取的教訓。

第五個階段,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改革開放以來的文化創新,是從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開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在總結了過去建設社會主義文化的經驗教訓后,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新實踐的基礎上提升出來的新認識、新論斷。其本質要求是“三個面向”(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和“三個屬性”(民族的、科學的和大眾的),其靈魂內容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關鍵是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其功能是振奮全民族的精氣神,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其目標是提升國家的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作者為中央文獻研究室副主任)

(摘自新華網)

來源:《紅旗文摘》雜志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晶、謝磊)
相關專題
· 《紅旗文摘》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