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是一個中高速的增長
從國內看,7%的增速在改革以來的增長史中不是最低,而屬於“中高速”,雖然與前36年年均10%的“高速”相比下降了3個百分點,但是比隻有“周期性調整”而無“周期性調整和結構性調整重疊”的1989、1990年年均不足4%高出了3個百分點。尤其是,在體量規模按不變價格計算今年上半年比15年前同期擴大了60倍左右的基礎上,實現一個百分點增速的經濟內涵容量要比以往大得多。在4000億元或40000億元體量規模的基礎上增長10%無疑屬於高速,而在超過650000億元規模的基礎上增長7%至少不能算是低速。
從國際看,7%增速雖然略遜於處於規模小、基數低發展階段的印度(經濟總量和人均GDP均為中國的1/5)的增速,但是遠超世界和其他主要經濟體的增速。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和7月的預測,中國經濟今年增速大約是發達經濟體(2.1%)的3.2倍,是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4.2%)的1.6倍,其中是美國(2.5%)的2.7倍、歐元區(1.5%)的4.5倍和日本(0.8%)的8.5倍。如果按7%測算,今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仍是最高的,其對世界的“中高”意義和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
7%是一個有支撐力的增長
從供給看,不僅整個上半年服務業增速達到8.4%,比去年同期提高0.5個百分點,而且相對較慢的工業生產的增速也出現了連續3個月回升,今年4、5、6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5.9%、6.1%和6.8%,增速分別比上月加快0.3、0.2和0.7個百分點。佔GDP比重近90%的工業和服務業止跌回穩,必然推動總體經濟止跌回穩,由此可見經濟在二季度回穩而不是繼續下行“破7”是有產業支撐的。從需求看,上半年實際消費增長10.4%,雖然比去年增速放緩0.4個百分點,但4、5、6月同比分別增長10%、10.1%、10.6%,6月增速比3月高0.4個百分點。投資和出口是今年需求增長的短板,但這兩個指標二季度也出現了回穩跡象,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二季度和一季度持平,而出口增速雖然上半年僅為1%,但4-6月出現負轉正,從3月同比-15%提高到6月環比正增長8.8%。由於上半年進口同比增長-15.5%,貨物和服務貿易實現順差2632.47億美元,為去年同期的2.53倍,淨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提升。
7%是一個質量更高的增長
首先是結構更優,檔次更高。從行業結構看,一是在服務業中,金融、信息、文化、旅游等現代服務行業發展加快。金融業增加值增長,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加速7.7個百分點,從9.7%加速到17.4%,金融業佔經濟總量的比重提高2.4個百分點。電信業務總量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長23.2%。二是在工業中,制造業從中低端向中高端轉型升級加快。“兩高一資”行業增速明顯回落,以電子信息、數控機床、機器人、軌道交通、智能電網、航天航空和醫療機械等為代表的高端裝備制造快速增長。今年上半年規模以上電子制造業、高技術產業的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0.8%和10.5%,明顯高於工業增加值增長。機器人、鐵路機車增速達到50%以上。三是高耗能行業減速,節能減排行業加速。今年上半年高耗能工業增加值增長6.4%,同比回落1.7個百分點。粗鋼、鋼材產量的增速分別從去年上半年的3%和6.4%減速到-1.3%和2%。從需求結構看,一方面,投資佔比下降,消費佔比上升。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今年上半年比去年上半年提高5.7個百分點,從54.3%提高到60%。另一方面,在大眾消費中,以衣、食為主的中低檔小額消費佔比下降,以住、行、醫、文化和信息為主的中高檔大宗消費佔比提高。
其次是效益更好,民生更實。一是增加了就業,今年上半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718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71.8%。初步匡算GDP每增加1個百分點帶動城鎮新增就業從過去5年和去年上半年的81.3萬人和99.6萬人增加到今年上半年102.6萬人。二是增加了收入,今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7.6%,比經濟增速高0.6個百分點,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3%。三是增加了消費,由於農民等中低收入者的邊際消費傾向更高,7%的公平增長是一種擴大消費的惠民型增長。
7%是一個可持續的增長
改革開放添活力。改革方面,以結構性改革促結構調整升級,以結構調整升級促經濟提質增效,加快簡政放權,深化財稅、金融、價格、匯率、國企和社保等方面的改革,打破行業壟斷和地區分割,降低商務注冊門檻,推進公平准入,形成統一有序公平競爭的市場體系,全面構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的新機制。開放方面,加快實施“一帶一路”戰略,共同建立跨國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集聚區,依托自貿區擴圍擴容,逐步開放商務、金融特別是資本市場,擴大離岸人民幣結算和雙邊貨幣互換規模,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建立更高層次更高水准的開放經濟體系,帶動資本、技術、裝備、服務、品牌走出去。
創新創業增動力。按照中央和國務院總體部署,今年以來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發千千萬萬市場主體特別是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伴隨商務環境寬鬆、投資貿易便利和互聯網信息平台催化融合,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新產業不斷涌現,眾籌、眾創、眾包、眾服“四眾”亮點紛呈,新企業如雨后春筍一般不斷生發。今年上半年,全國新增企業200萬戶,同比增長近20%,平均每天注冊新企業1.1萬戶。這些新市場主體大多從事金融、健康、信息、旅游等服務業,市場創新意識和技術創新能力都很強,這為宏觀經濟持續增長提供了巨大的微觀動力。
轉型升級強實力。首先,全面推進以農民工市民化以及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為導向的新型城鎮化建設,不僅人口城鎮化率從目前55%左右提高到2020年60%以上將帶來巨大的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大量投資和消費,為經濟持續增長創造數量規模龐大的外延型投資和消費需求,而且上述導向將形成潛力巨大的內涵型投資和消費需求。其次,以服務化率提高為特征的后工業化與以“綠色”和“中高端”相融合的新型工業化加快發展,既會繼續擴大工業發展的數量規模,又會提高工業發展的質量水准,這兩方面的融合發展都會創造巨大的工業生產和消費的新需求,推動地區和全國經濟持續增長。其三,在人口紅利逐步減少后,隨著國民受教育程度提高,大學和研究生畢業、出國人員回國、海外中高端技術人才流入的數量不斷增加,人力資本規模迅速擴大,必將快速推動研究開發,加快專利增長,促進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釋放質量型人口紅利,從而形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發展源泉。
宏觀政策加效力。首先,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出台的一系列穩投資、擴消費、促出口政策措施的效果將以累積方式進一步釋放。其次,今年7月以來推出的新政策措施將逐步產生效果。例如,機關事業單位增加工資將對全國居民收入和消費產生直接影響。其三,后續政策工具箱儲備充足。一方面,國家債務率不高,發債空間較大,有條件擴充投資工程包、消費工程包和走出去工程包的內容﹔另一方面,國民儲蓄率較高,儲蓄轉為投資和消費的余地較大,在國內“CPI低脹、PPI通縮”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走低的背景下,貨幣政策鬆緊操作的空間較大。
(作者為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摘自2015年8月4日《人民日報》)
來源:《紅旗文摘》雜志
相關專題 |
· 《紅旗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