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行政規劃對省域高教協調發展究竟有多重要?

宋偉

2015年10月20日09:16   來源:光明日報

7月14日發表在《光明日報》上的拙作《怎麼解決高教資源省域布局不協調》一文,提出了一些想法。儲朝暉先生對此有不同認識,發表《行政手段能解決省域高教資源均衡問題嗎?》一文(見《光明日報》9月29日),認為指望行政手段未必可行。看來,針對這個問題仍有進一步說明的必要,也期望引起更多的關注和討論,以利於問題的科學解決。

行政規劃對促進省域高教協調發展極端重要

實現省域高教資源協調發展,必須高度重視行政規劃手段的重要作用。

從歷史的經驗看,新中國成立后,歷次高等教育區域布局的重大調整,都是在國家行政手段指導下進行的。對於1950年代的高校院系調整,儲文認為導致我國高等教育拉大了與世界高等教育的差距,甚至還有人認為那次調整使得新中國的高等教育還不如民國時期。這種認識並不全面。恰恰是1950年代的院系調整,加快了我國整體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步伐,高等學校數量大幅度增加,招生人數和毛入學率都比解放前的民國時期大幅度提高。今天相當一批辦學實力非常強的985大學,也都是那個時候新成立的大學。

改革開放后,1990年代依靠行政手段推行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通過“共建、調整、合並、合作”八字方針,對900多所高校進行了調整。將原國務院62個部門(單位)直屬的367所普通高校中的近250所劃轉省級政府管理,逐步建立了中央和省兩級管理、以省級政府統籌為主的管理新體制。同時,積極實施的“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一批大學因為進入“211”工程建設行列取得快速發展,蘇州大學就是典型的案例。

以上兩次高等學校管理體制改革,都是行政規劃手段推動的,成績巨大。如果說有缺點的話,就是忽略了省域之間國家優質高教教育資源的協調布局,尤其是1990年代的管理體制改革更加明顯。因此,為改變這一狀況,“十二五”期間國家財政投入100個億實施“中西部高等學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重點支持中西部100所高校基礎建設。投入60個億實施“中西部高等學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沒有教育部直屬高校的13個省區政府與教育部共建一所地方高水平大學。這些重大舉措成效明顯,也說明行政規劃手段是中國高等教育發展中最重要的杠杆和政策,是實現省域高教資源協調配置的保障措施。

中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和美國不同。中國實行的是以中央和省兩級管理、以省級政府統籌為主的體制,而美國沒有一所國立大學,隻有州立大學和私立大學。在中國現有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下,通過行政規劃手段實現中西部高等教育落后省區的快速發展,實現省域高教資源協調布局,是政府的重要責任,不能推卸給高等學校和地方政府。沒有國家宏觀調控的指導,沒有規劃行政手段的推進,按照儲文所說完全依靠地方政府和大學改革的想法,在今天是難以行得通的。

所以,歷屆政府都高度重視行政規劃制定和執行的重要作用。今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的《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也彰顯了國家行政規劃手段在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極端重要性。

需要請教的是,在保持現有國家對於高等教育的重大建設計劃不變、投入不變、政策不變的情況下,加大中西部高等教育落后省區的發展,實現省域高等教育優質資源的協調布局,怎麼會出現儲文所說的“再次拉開中國大學與世界其他優秀大學之間的距離”?這其中的邏輯又是什麼呢?

實現省域高教資源協調發展是個龐大的系統工程

儲文所說的地方政府要營造高等教育發展的生態環境,很有道理,但對於省域高教資源協調布局問題,省級政府起不了決定作用。中西部高等教育落后省區要在“十三五”期間得到快速發展,實現省域高教資源協調布局,是需要國家政府、省區政府和大學三者聯動、缺一不可的系統工程。

國家政府在宏觀調控上給予行政規劃指導和國家財政、政策支持是第一位的。在現有體制下,一個省區高等教育的發展外部大環境,是由國家政策提供的。一個地區獲得國家政策的支持,不是求人不求人的事情,是能不能納入國家戰略的問題。比如蘭州大學地處大西北落后省區,按照儲文的觀點,蘭州大學所處區域的經濟基礎和外部環境,並不具備建設國內一流大學的條件,但是由於有國家“211”“985”的政策支持,有部屬高校的身份保障,至今辦學實力和水平讓很多沿海大學自嘆弗如,始終處於國內一流大學的地位。同在蘭州辦學的西北師范大學,因為失去了教育部直屬的身份,無緣“211”“985”工程,其發展結果就不如陝西師范大學。這些例子充分說明,儲文所說的高等教育發展的生態環境,最重要的是國家政策支持的外部大環境,僅僅從當地政府和大學的角度來談高等教育發展的生態環境,不切實際。

如果仿照儲文仍以河南為例的話,河南高等教育發展滯后的主要原因恰恰在於國家教育政策布局。1947年當時有31所國立大學,河南大學是其中之一。1990年代實施“211”工程建設的時候,按照一個省隻能有一所地方高校進入的原則,河南隻能有一所大學進入。這是國家政策布局所限,不是河南自身所能解決的問題。按照人口、歷史和經濟因素,當時給河南兩所“211”大學並沒有什麼說不過去的,因為江蘇就有蘇州大學、南京師范大學2所地方高校進入“211”大學。廣東也有華南師范大學、汕頭大學兩所地方“211”大學。至於儲文所說因為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兩校之間為了爭奪資源影響了相互發展,更是無稽之談。鄭州大學是近年來發展非常快的地方“211”大學,河南大學雖然沒有進入“211”,但是發展速度依然是國內矚目的,綜合排名從105位迅速提升到70位。所以,儲文所說“指望通過計劃和規劃的方式調節不同高校的發展對所涉及的高校都隻能是雙輸而不可能是雙贏”的判斷是站不住腳的。

當然,完全依靠中央政策也是不行的,中西部高等教育落后省區政府也要解放思想,採取切實措施,高度重視當地高水平大學的建設和發展。要簡政放權,落實大學辦學自主權,對中西部綜合實力提升工程高校,省區政府要按照一定比例投入配套經費,同時在人才引進上給予大力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落后省區地高水平大學也應抓住國家政策和省區政府支持的大好機遇,深化綜合改革,建設現代大學制度,積極服務於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為當地培養能夠留得住、扎下根、用得上的高層次人才。

隻有國家行政規劃確保政策到位,省區政府大力支持,大學自身深化改革,三者協同努力,在“十三五”期間應能實現省域高教協調發展,實現中西部高等教育落后省區高水平大學快速發展的目標。

總之,要實現省域高教資源協調發展,首先必須有行政規劃作保障。要繼續實施中西部高等學校振興計劃,繼續實施中西部高等學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加大國家政策支持、保障力度。

其次,要打破“一省一校”的不合理政策決策方式的束縛,充分考慮人口數量、經濟貢獻度等各種因素,適度增加一些歷史悠久、辦學實力強的地方高水平大學進入中西部綜合實力提升工程建設行列。甚至可以在“十三五”期間採取省部共建方式,擴大中西部高等學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建設高校數量,也就是由當地省區政府按照國家投入的力度投入經費,國家在不增加財政投入的情況下,吸納這部分高校進入中西部高等學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建設行列,享受相關政策支持。

再次,隻有在中西部高等教育落后省區重點建設一批高水平地方大學,才能真正為當地培養高水平人才,並能留下來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儲文中所說,通過“招生機制來保障特定區域內生源的就學機會均等”的設想,如果缺乏當地高水平大學的平台,他們到發達地區上學之后,很難再回家鄉服務,並不利於當地優秀人才服務當地經濟社會建設。

(作者系河南大學發展規劃處處長,教授,高等教育學博導)

“光明微教育”公眾號粉絲點評

羅志敏:真理越辯越明。作為廣大知識分子的陣地,《光明日報》願意刊發意見相左的不同文章,供大家爭鳴,贊一個!的確,很難評判誰說得更有道理。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沒有行政力量的干預,省域高教資源不均衡,過去是、現在是、將來永遠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一種常態,這在美國等國家也是如此。當然,也要承認的是,歷史上的一些行政干預,的確對一些學校的發展造成了很難彌補的傷害。行政手段可以成事,利用不當也可敗事。對於一些資源薄弱的省份,其高教發展僅靠行政手段肯定不行,但利用行政手段做些資源轉移卻是可以的。

馬陸亭:大約十年前我曾經在《教育研究》上發表一篇文章,提出第一次布局配置靠的是行政,第二次其實就是市場了,隻不過是由各省政府和部分高校組成的小市場。當前浙江、廣東進行的地方高水平大學建設,對省內而言可以說是行政配置資源,但對全國而言就是一種各省政府間的市場競爭了。

(以上為《行政手段能解決省域高教資源均衡問題嗎?》一文發表后,“光明微教育”公眾號部分粉絲發表的點評)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王惟田、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