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十八大以來思想政治工作的典型特征

代玉啟

2015年10月20日10:00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結合國內外的新形勢、新變化、新動向做出一系列關涉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部署,提出許多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體現了實踐邏輯、理論邏輯和歷史邏輯的高度統一,不僅豐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理論、有效推進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學化,而且促進了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的提升,更加彰顯了這一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生命線”的時代價值。

順勢而為。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和話語權,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滿足人民精神需求是十八大以來思想政治工作的總體思路。

准確研判黨和國家面臨的形勢和變化,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前提。從宏闊視野來看,我們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復雜局面,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國內發展黃金期和矛盾凸顯期並存,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各種社會矛盾和問題相互交織糾纏,呈現出短期矛盾和長期矛盾疊加、結構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並存等新特點。從思想理論領域看,互聯網已成為意識形態斗爭主戰場。網上網下、校內校外,各種社會思潮粉墨登場、各種主張觀點頻頻發聲,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的特點更加明顯,多元中立主導、多樣中求共識、多變中定方位的難度在增大。美國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曾說:“中國不會拒絕互聯網這種技術,因為它要現代化。這是我們的可乘之機。我們要利用互聯網把美國的價值觀送到中國去”。西方國家將政治強權、文化霸權與網絡霸權優勢結合起來,打著“網絡自由”“言論自由”“宗教自由”等旗號,不遺余力地向我國販賣、兜售西方價值觀,對我國的文化安全和意識形態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習近平總書記認為,“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立足國內外的嚴峻形勢,切准世情、國情、黨情、民情、輿情脈搏,新一屆黨中央針對思想政治工作領域出現的新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堅持繼承與發展有機結合,不回避矛盾、不左右搖擺、不瞻前顧后,增強主動性、打好主動仗,通過系列重要會議和講話、系列文件傳達和貫徹落實、系列“組合拳”出擊、領導帶頭示范等方式幫助干部群眾較快地劃清了是非界限,澄清了模糊認識,統一了人們的思想,打牢了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思想政治工作領域的形勢明顯向好,人們對思想政治工作的滿意度逐步上升,人們的精神生活不斷充實、精神世界更加豐富,主旋律更加響亮,意識形態領域正能量更加強勁。

凝聚共識。人立而凡事舉。一個國家、民族的強大,不能沒有共同的精神支柱和價值觀。十八大以來,黨中央致力於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全民共識,集聚中華民族蓬勃發展的精神偉力,鑄造興國強國之魂。

價值觀是人的主觀價值判斷,不同的階級、不同的利益集團、不同的民族,基於不同的思想文化、站在不同的立場,會形成不同的價值觀,對事物、對問題也會有不同的看法。要將全社會的多元、多變的思想意識凝聚起來形成合力,必須有與經濟基礎、政治制度相適應、能形成廣泛共識的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傳承著我國五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承載著近代以來國人上下求索的追求,是現階段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的最大公約數。

習近平指出:“核心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德,也是一種大德,就是國家的德、社會的德。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熏陶、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等方式全覆蓋普及、全媒體宣傳、全方位融入,在從歷史到現實的演進、從實踐到理論的升華、從個人到社會的提升中幫助人民群眾明白“什麼樣的中國,才是我們引以為豪的偉大國家?什麼樣的社會,才是令人向往的理想家園?什麼樣的人生,才有內心的安寧和恆久的幸福?” 進而使社會主義價值觀向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精神一變天地寬。共識的凝聚,思想精華的匯聚,國家之德、社會之德、公民之德的涵養,對國家、社會、群體和個人的發展都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強調擔當。責任使人負重,更使人充實和成熟。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和要求較多,這些內容和要求往往不能直接作為思想政治工作面向人民群眾的宣教素材,需要結合人民群眾的具體情況確定相應的抓手,才能和人民群眾的思想實際、工作實際、生活實際發生實質關聯。增強包括黨員干部、青少年在內的每一位公民對國家和人民的社會責任感,面對矛盾時敢於迎難而上、面對危機時敢於挺身而出、面對歪風邪氣時敢於堅決斗爭,是十八大以來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落腳點,是人們群眾可感知、可領會、可踐行的有益抓手。

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講話中,多次使用“擔當”這一概念:他上任后不久,在2012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這麼說過:“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做到講實話、干實事,敢作為、勇擔當,言必信、行必果。”2013年1月22日,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的講話中,他又強調:“該承擔的責任必須承擔”,“要有擔當意識,遇事不推諉、不退避、不說謊,向組織說真話道實情,勇於承擔責任。”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他指出:“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2013年6月18日,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他又一次強調,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敢於擔當、敢於堅持原則”。2014年2月7日,習近平同志在索契接受俄羅斯電視台主持人布裡廖夫的專訪時明確說: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說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2014年6月30日,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指出:“憂患意識是中華民族的一個重要精神特質”,“我們共產黨人的憂患意識, 就是憂黨、憂國、憂民意識,這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擔當 ”。

就人的全面素質而言,知識與能力為術,方法與手段是橋,立場和目標為道。知識能力、方法手段固然重要,但縱然能力再強、方法再精,若無正確立場與堅定目標的指引和規約,不可能成為人間正道的弘揚者、國家使命的踐行者、家庭單位責任的擔負者,相反可能淪為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甚至是禍國殃民的危害者。馬克思指出,“如果人只是為了自己而勞動,他也許能成為有名的學者、絕頂聰明的人、出色的詩人,但他決不能成為真正的完人和偉人。”確實,隻關注個人利益和人生享受,或許能過上愜意的生活,但如此的人生只是轉瞬即逝的泡沫,在歷史的長河中泛不起一點浪花。

落細、落小、落實。接地氣才能有人氣,才能有深入人心的吸引力、影響力和感染力。千篇一律式的標語口號、搞形式、走過場費時費力、勞民傷財,卻不等於浸潤人心。十八大以來,通過設置日常化、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的載體和形式,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從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具體問題抓起,找尋恰當的著力點,讓教育目的融入有意、化於無形,成為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是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與手段創新的基本表現。

對象細化、分類指導,避免一般化。例如,就作為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組成部分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施芝鴻梳理出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面向黨內外36個不同社會群體的分類指導要求。這些群體中,既覆蓋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員等黨和國家高級干部,也覆蓋了縣委書記等基層干部﹔既覆蓋了工人、勞模和先進人物,也覆蓋了年輕一代高技能人才﹔既覆蓋了科技、文藝、教育工作者和央企負責人等傳統范疇的社會群體,也覆蓋了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新媒體中的代表性人士等新社會階層人士和黨外代表人士等。對不同的群體開展工作,需要有基於工作對象職業、責任的不同要求。隨著針對性的提升,實效性也相應提升。

手段實化,找准焦點,避免“雨過地皮濕”。學雷鋒志願服務、誠信教育、勤勞節儉教育(光盤行動)、黨員干部“三嚴三實”教育、尋找最美人物、道德模范評選表彰﹔優良家風、校訓、企業精神﹔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創建活動……這些平台和載體就在民眾身邊,毫無“高大上”的隔閡感、動輒否定的先入為主式判斷,自然容易引起民眾的共鳴。

革新話語。話語是一種重要的權力。寫文章、談話、發言、作報告等,是思想政治工作常見的場景。如何才能避免思維程式化、內容臉譜化、形式呆板化,令人昏昏欲睡甚至望而生畏,進而使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在群眾中失去感召力、親和力?什麼樣的話語才能讓群眾願意看、看得懂,願意聽、聽得進,令人如沐春風,所談的話題和內容讓人入腦入心?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8月19日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談到,“在宣傳方面,西方國家是很有一套的……做‘看不見的宣傳’。他們的策略是,上乘的宣傳看起來要像從未進行過一樣,最好的宣傳應該是能讓被宣傳的對象沿著你所希望的方向行進,而他們卻認為是自己在選擇方向”。這就對思想政治工作話語提出生動、有趣、注重“用戶體驗”“解渴”等要求。

善選小切口,融入大視野。在談話、發言中不面面俱到談過多話題、不是像毛主席批評過的那樣八股文式的“甲乙丙丁”“開中藥鋪”,而是針對問題實際,選擇小的切口談某一個或某一類問題,但又不拘泥於問題本身,而是小中有大,小切口中有大視野。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5月4日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中說,“人的一生隻有一次青春。現在,青春是用來奮斗的﹔將來,青春是用來回憶的。人生之路,有坦途也有陡坡,有平川也有險灘,有直道也有彎路。”語言精辟,文字優美,朗朗上口,毫無晦澀之感。

提倡短、實、新,反對長、空、假。發言的質量與長度無必然關系,短即力求簡短精煉、直截了當,要言不煩、重點突出﹔實即少說正確的廢話、無用的空話,講符合實際的話、管用的話、反映自己真實想法的話﹔新即在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上有新思路、新舉措、新語言,力求思想深刻、富有新意。

善用百姓語,精心講故事。人民群眾常用的一些諺語、俗語,反映民間生活智慧,有時比書面語更能形象、深刻地表達某一觀點。例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首次記者見面會上談到黨風問題時講“打鐵還需自身硬”﹔將理想信念比喻為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精神上“缺鈣”,就會得“軟骨病”﹔講反腐敗要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制度建設不能“牛欄關貓”,等等。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講故事,在故事中闡釋道理,比直接講道理、解釋理論更能吸引工作對象的關注。例如,2013年11月16日,習近平同志在山東菏澤召開的座談會上,給市、縣委書記們念了一副清代某縣衙的對聯:“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在歷史長河中的比對中,清代縣令的所思所想、所作所為值得現在的市、縣委書記們長久思之。

(作者系浙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朱書緣、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