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記者觀察)

中英關系邁向“黃金十年”

2015年10月19日08:4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中英關系邁向“黃金十年”(記者觀察)

今年是中英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第二個10年的開局之年。10月19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開啟訪英之旅,這是10年來中國國家主席首次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具有歷史性意義
所有人都感受到,英國正力爭成為中國“在西方最好的伙伴”

自2004年中英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以來,中英雙方建立了中英總理年度會晤、戰略對話、經濟財金對話等幾十個高層次對話機制,就雙方關切的重大事務保持密切、及時、充分溝通,雙邊關系穩健發展,英國正成為西方國家發展對華關系的“新典范”。

雙方高層互訪持續不斷,政治互信不斷加強。今年3月,英國威廉王子首次訪華,並向習近平主席轉交了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的邀請信,稱女王邀請並熱切期待習主席年內訪英。

英國駐華大使吳百納連續用了四個“黃金”來形容習主席此次訪英的意義:“今年是中英關系的黃金年,這將是一次黃金訪問,它証明中英關系的發展處於黃金時期。訪問將確立中英面向21世紀的全球伙伴關系,開啟中英關系史上的黃金10年。”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中英關系升溫的熱度。”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副院長馮仲平對本報記者表示,這種升溫主要源於兩個方面:

第一,兩國政府強烈的政治意願。今年9月,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到訪中國時說,英國必須努力成為中國“在西方最好的伙伴”。如果沒有強烈的政治勇氣和政治意願,英國官方絕不會有這樣的言辭。中國也把英國視為一個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國,而不僅僅是一個發達經濟體。

第二,中英具有經濟上新的互補性。過去,中國看重西方的資金和技術,包括英國在內的西方看重中國的市場和物美價廉的產品。現在,新的互補性正在形成。英國、歐洲非常渴望中國投資的到來﹔英國是服務業大國,隨著中國經濟模式從投資、出口主導型向消費主導型轉變,英國的服務業,包括創意、藝術等產業都將迎來更多機遇。 

今年3月12日,英國正式宣布申請作為意向創始成員國加入亞投行。英中貿易協會主席沙遜勛爵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英國支持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並率先表示要加入亞投行,這些都說明英中之間的政治互信正在深化和加強。英國48家集團俱樂部主席斯蒂芬·佩裡告訴本報記者,英國在“一帶一路”和亞投行上的立場是正確和積極的,英國也會從中受益。

在沙遜勛爵看來,習近平主席的英國之行,將進一步拉近兩國距離,訪問將起到“頂層設計”的作用,引領兩國貿易關系進一步深化和拓展,領航英中關系步入“黃金時代”。

英國班戈大學政治教授喬治·司馬特對本報記者表示,英國對華關系的“頂層設計”是正確的,卡梅倫政府的對華政策“思路清晰,戰略導引性明顯且有針對性”。卡梅倫直言不諱地說:“英國認為中國的崛起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決定性因素”。總體來看,卡梅倫政府把中國視為助力英國經濟的伙伴,而不是挑戰。特別是上屆聯合政府的后半期以及新一屆政府成立以來,英國更加積極、主動地向中國靠攏。

“中英雙方都希望把這些年兩國關系發展過程中的成功經驗總結下來,為今后的雙邊關系制定一個規劃,把已經做的、正在做的和將要做的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相對一致的框架,來保証未來無論出現任何不確定因素,都可以憑借這個重要依據來繼續推進雙邊關系的發展。”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對本報記者說。

相互投資“跨越式”增長,金融合作“水漲船高”

目前,中國是英國第四大貿易伙伴,英國是中國在歐盟內第二大貿易伙伴、第一大投資目的地國。根據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經商處提供的數據,中英貨物貿易額已經從2004年的197億美元激增到2014年的809億美元。2014年同比增長15.3%。2015年上半年,全球貿易形勢嚴峻,下行壓力大,中英貨物貿易額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達367.4億美元,成為中歐貿易中的一抹亮色。

作為卡梅倫上屆聯合政府財政部的商業國務大臣,沙遜勛爵見証了英中貿易日新月異的巨變。他向本報記者提供了這樣的數據:10年前,英國對華出口額在英國出口總額中的比重僅為1.4%,中國在英國的出口份額中排名第十四位,今年上半年,英國對華出口額佔英國出口總額的比重已經躍升到7%,中國排名上升為第四。

在投資領域,截至2014年底,中國對英國的直接投資存量已超過400億美元,英國已成為中國在歐洲的最大投資目的地國,逾500家中國企業落戶英國。中國企業廣泛參與了英國機場、水務、空港城等基礎設施建設。

與此同時,英國對華投資也大幅增長。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公使銜參贊金旭告訴本報記者,2014年,在日本、美國、歐盟及東盟對華投資均出現不同程度下降的形勢下,英對華投資逆勢增長,增幅達28%,增幅在主要對華投資國中居第二位。截至2014年底,英對華累計直接投資近200億美元,投資項目超過7000個,是歐盟內第二大對華直接投資國。

中資企業為英國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據英國貿易投資總署提供的統計數字,2014—2015財年,中國在英國投資項目共有112個,創造了6000多個工作崗位,在所有國家和地區中位居第四。華為公司進入英國10年來,雇佣當地員工近千人。中資企業還拯救了部分瀕臨破產的當地企業。吉利集團倫敦出租車公司投資興建了新的汽車組裝廠,生產新一代油電混合動力出租車TX5。記者好幾次在倫敦打車時,出租車司機一看是中國人,就對記者豎起大拇指說“如果沒有中國吉利集團收購我們的出租車公司,我恐怕早下崗了”。

英國也是中資企業開拓歐洲市場的一扇窗口,譬如,雷士照明到英國投資后,才得以將產品銷售到歐洲大陸市場。中化、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等企業都先后在英國設立了歐洲總部,其業務以英國為大本營,向整個歐洲大陸輻射。布魯塞爾當代中國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傅立門認為,英國可以成為中國資本向歐洲其他國家挺進的橋頭堡,為中國企業在歐洲其他區域開展業務提供堅實基礎。

英國是歐盟第一大金融中心。2012年,倫敦金融城開啟了發展人民幣交易業務的長遠計劃,希望將倫敦打造為人民幣國際市場的“西方中心”。倫敦積極鼓勵人民幣離岸交易,推廣人民幣在國際貿易和各類金融投資中的使用,大力開發人民幣的相關金融產品。2014年,倫敦人民幣總體交易額同比增長143%,日均交易量達615億美元。截至2014年底,倫敦的人民幣存款總額達到200億元。今年以來,首隻人民幣貨幣市場基金——中國建設銀行上市交易基金(ETF)在倫敦証券交易所挂牌。

10月15日,由北京外國語大學英國研究中心和中國歐洲學會英國研究分會在京發布的《英國藍皮書:英國發展報告(2014—2015)》(以下簡稱《藍皮書》)指出,投資的增長必然帶來對更高水平金融服務的需求。伴隨著近年來中英之間相互投資的“跨越式”增長,中英金融合作也是“水漲船高”,取得了長足發展,金融合作走在中英合作的前列。

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英中在金融領域合作潛力巨大,中國可以借力倫敦國際金融中心平台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目標,在英國發行人民幣政府債券,確保兩國在金融層面開展務實合作。他強調說,“中英金融合作的進一步深化是雙贏的結果,可以使倫敦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更加鞏固,也有利於中國實現人民幣國際化,促進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

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鼓勵英國機構投資者以人民幣到中國境內進行投資,認為這有利於英國資本、英國企業分享中國經濟增長的成果,也有利於把英方先進的金融管理經驗帶入中國,互利雙贏。

英國大學校長會念《再別康橋》,中國人會演《理查三世》

“發‘一聲’時,你把自己想像成一個在山上打坐的和尚,與雲霧合為一體,很自然發出MA(媽)﹔發‘二聲’時,就好像把飄在山間的風輕輕抽走,你會輕鬆發出MA(麻)……”托馬斯·高德博一邊給學生們講解,一邊用雙手做出平移、上提、U型以及下甩等象征拼音四聲的動作,讓人看了忍俊不禁。

高德博是英國布萊頓中學孔子課堂的漢語教師。這套“聲調太極”是高德博在長期漢語教學實踐中獨創的學習方法。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高德博還邊彈吉他,邊唱歌曲,把歌曲編入教學內容。

早在2006年,布萊頓中學就開始了漢語教學,並將其列為必修課。談起當年自己的慧眼識珠,布萊頓中學副校長阿蘭博德十分欣慰:“不遠的將來,對於這些十三四歲的學生來說,漢語將變得非常重要。當其他學校還在教二三十年前可能很流行的某種語言時,我們已經選擇了漢語,並鼓勵學生認真學習,為將來做好准備。”

事實証明,布萊頓中學的眼光沒有錯。隨著中國對英投資、英國的中國企業以及赴英中國游客的日益增多,懂漢語的英國學生找工作更容易,就業機會也更好。

目前,英國已開設了近30所孔子學院和100多所孔子課堂,在歐洲數量最多。憑借成熟的辦學機制、鮮明的辦學特色和突出的文化內涵,英國的漢語教學已成為歐洲漢語教學和文化傳播的領軍者。

中國政府逐年增加中國政府獎學金資助名額,2014年宣布未來5年派遣1萬名公派留學人員赴英學習。截至2014年底,中國在英各類留學人員總數超過15萬人。英國政府也宣布通過“英國未來計劃”,在2013年至2020年間支持8萬名英國學生來華學習和實習。截至2015年8月,在華中英合作辦學機構共有17個,合作辦學項目240個。

今年是歷史上首個中英文化交流年。3月,英國文化季拉開帷幕。英國文化季以數字媒體為中心,通過音樂、電影、建筑、文學、美術等形式,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多地舉辦了富有創意的文化活動,向中國公眾展示英國的文化魅力和創新能力。

今年7月,中國話劇演員用中文對白,身穿漢代傳統服飾,演繹了中文版的莎士比亞經典作品《理查三世》。一經上演,便吸引了眾多觀眾,贏得了滿堂喝彩。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劍橋大學校長博裡塞維奇給本報記者念了中國著名詩人徐志摩寫下的《再別康橋》,他說,這首詩今天依然受到人們的喜愛,成為英中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話。

今年8月,中國在英國舉辦“中國文化季”系列活動,通過戲劇、音樂、舞蹈、設計等多種形式,向英國公眾展現中國的傳統與創造。

2012年4月,中國國務委員劉延東與英國文化大臣亨特曾在倫敦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共同主持中英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第一次會議。

英國衛生大臣杰瑞米·亨特對本報記者表示,英中高級別人文交流機制建立3年來,兩國在文化、教育、傳媒、科技、衛生、體育、旅游和青年交流等諸多方面的合作都取得了豐碩成果,合作范圍不斷擴大,內容不斷豐富,有力增進了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了解,極大提升了雙方友誼。

在倫敦,“中國主題圖書展銷周”系列活動、“中英發展論壇”、“中英改革和創新論壇”、“中英媒體圓桌會議”等一系列文化活動和會議即將拉開序幕。中國出版集團還將與英國出版科技集團成立海外合資公司,向170多個國家的2.5萬多家圖書館機構用戶、100多萬個人用戶推廣中國圖書。

“民間交流不可或缺。在新形勢下,人文交流需要全面升級優化,與政治互信、經貿合作形成良性互動,以形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格局,為擴大兩國之間的共同利益奠定基礎,聚集能量。”布萊爾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

英國同歐盟其他成員國一樣,發展對華關系有競爭壓力

《藍皮書》指出,中英投資和金融關系已經超越雙邊范疇,越來越具有示范意義和全球影響。英國支持全球自由貿易,主張保持世界經濟的開放性,積極倡導開啟中歐自貿區談判、推動中歐投資協定談判。這對於中國與歐洲國家以及與整個西方世界發展良好的合作關系,都有著越來越積極的作用。

“中英之間達成的合作可以給歐盟其他國家帶來示范效應。”崔洪建說,“我們希望看到歐洲國家爭著要和中國談合作,這樣,大家的共同利益就會越來越大。”他認為,發展是中歐共同的需求,而且在對國際政治、世界體系的看法上,中歐有很多相似之處,所以在很多問題上“可以談得攏”。

傅立門對本報記者表示,英國是為數不多的幾個能夠在全球發揮影響力的國家之一。在扮演歐盟和中國之間的橋梁作用上,英國還有很大潛力可挖。他解釋說,歐盟內部存在很多相互影響和制約的因素。英國既是歐盟的一部分,也擁有完全獨立的外交政策。這就意味著英國也同其他成員國一樣,在和中國發展關系方面有競爭壓力。

歐洲學院歐中研究中心主任門鏡則認為,英國是歐盟的重要成員國,中英合作積累的經驗,同樣可以運用於中國同歐盟及其他成員國的交往,中英關系的發展,會從整體上對中國與歐盟及其他成員國的關系產生積極的帶動作用。這種作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根據英國自身的特點和優勢,中國側重與其在金融和基礎設施領域進行合作。中國也可以根據歐盟各個成員國的不同情況,開發出更有針對性、更豐富的合作項目。中國與歐盟成員國打交道的經驗越多,就越能促進中國與歐盟整體關系的發展。

第二,英國在歐盟有較強的政治影響力,促進英中關系的發展,有助於在歐盟層面為中國爭取到更多的政治支持。通過與英國推進合作,中國也有可能在歐盟層面增強自身的影響力。

第三,英國、法國、德國被稱為歐盟的“三駕馬車”。從一定意義上說,英法德這三個國家與中國的關系也存在著競爭關系。英中合作如果開創了一個更良好的局面,也會對中德、中法關系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但門鏡也認為,因為歐盟各成員國之間的關系較為敏感,中國應謹慎處理與歐盟各大國的關系,力爭做到平衡,不要顧此失彼,也不要厚此薄彼。

(本報記者黃培昭、許立群、張杰、暨佩娟、張慧中)

版式設計:蔡華偉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朱書緣)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