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中等收入陷阱”的實質是相對生產過剩困境,根源在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我國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制度保障

白暴力

2015年10月14日08:2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一些學者和機構把一些發展中國家在中等收入區間長期陷入經濟增長緩慢甚至停滯的狀態,稱為“中等收入陷阱”。實際上,西方發達國家也曾經歷過數十年的“中等收入陷阱”。以美國為例,按2005年美元價格計算,1879年美國人均GDP為3416美元,1940年為8465美元。在這60多年裡,美國處於中等收入區間。在此期間,美國發生過10多次經濟衰退乃至經濟危機,程度嚴重並具世界性影響的就有5次。在1930—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中,美國工業產值下降了56.6%,失業人數達1200多萬。

導致“中等收入陷阱”的直接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或相對生產過剩。面對經濟危機,西方發達國家出現了所謂凱恩斯革命和羅斯福新政。他們認為,經濟危機的原因在於有效需求不足。因此,通過各種方式大力提高社會需求,由此擺脫危機,走出了“中等收入陷阱”。以2005年美元價格計算,1940—1970年,美國人均GDP由8465美元增至19971美元,年均增長率達到3%,為中等收入時期的2倍。可見,導致“中等收入陷阱”的直接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途徑在於擴大有效需求。對資本主義社會有效需求不足問題,馬克思早就給予了深刻說明。他指出:一切真正危機的最根本的原因,總不外乎群眾的貧困和他們的有限的消費,資本主義生產卻不顧這種情況而力圖發展生產力,好像隻有社會的絕對的消費能力才是生產力發展的界限。這就必然導致相對生產過剩。所以,有效需求不足不過是相對生產過剩的表現形式,“中等收入陷阱”實質上是相對生產過剩困境。

緩解有效需求不足的措施是變革古典資本主義制度。凱恩斯主義認為,在古典資本主義經濟制度中,沒有國家干預,沒有政府調節,有效需求不足是必然的,經濟危機也就是必然的。依據這一理論,為了提高有效需求,西方發達國家被迫對古典資本主義制度進行變革,對社會經濟體制進行調整。這些變革和調整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加強政府對社會經濟的調控,建立和發展一定規模的國有經濟。第二,企業內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勞動者的權利。例如,德國《職工共同決策法》規定,2000人以下的公司,雇員佔監事會人數的1/3﹔2000人以上的公司則必須佔到1/2,且必須有勞方代表進入董事會。這些變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勞動者收入、擴大了社會需求,從而緩解了有效需求不足問題,使西方國家走出了“中等收入陷阱”,進入一個經濟發展較快時期。

可見,“中等收入陷阱”的直接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根源在於古典資本主義制度。依據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本原理,“中等收入陷阱”實質上是在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中等收入階段后,古典資本主義制度已無法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激化所導致的社會經濟現象。因此,“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源在於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制度保障。我國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收入分配制度,為克服有效需求不足矛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同時,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的同時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為避免市場失靈、經濟劇烈波動提供了體制條件。當然,具備了基礎性制度和體制條件,並不意味著就能自然而然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特別是在我國經過30多年持續快速發展、經濟發展開始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必須著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加快實現創新驅動發展,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優勢更充分地發揮出來。

(作者單位:北京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精彩推薦:


習近平聯合國最高講壇演講 "中國力量"為人類共同發展充電

習近平聯合國之行將為聯合國憲章續留“中華墨跡”

解析習近平中美關系最新論述:要看大局,不能隻盯著分歧

習近平評價抗戰勝利:開啟了古老中國“鳳凰涅槃”新征程

學者觀察:習主席訪美利於推動兩國網絡空間治理共識

學者觀察:習近平東北調研之行給“十三五”規劃定下了基調

15次深改小組會彰顯“改革定力” 70余份文件繪改革圖譜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