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以“四個全面”為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

顏曉峰  蘇加毅

2015年10月13日15:32   來源:前線網——《前線》

原標題:以“四個全面”為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

習近平總書記今年4月28日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並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確立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戰略目標和戰略舉措,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這一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大指導意義,為進一步提高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認識,進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實踐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發展的科學方略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與世界的交融性更加緊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國防、黨的建設的關聯性更加密切,改革發展進程中面臨矛盾問題的耦合性更加明顯,實現民族復興的總體性更加增強。因此,系統思維、系統方法、系統工程、系統實踐成為普遍趨勢,全面性要求成為治國理政的基本要求。全面,就能有效防止決策失誤、推進失衡、舉措失矩﹔全面,就能有力保証統籌兼顧、均衡發展、整體提升。“四個全面”堅持唯物辯証法的全面性要求,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構成了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發展的總體系統。

  “四個全面”凸顯四個重點體系。“四個全面”既注重治國理政的總體謀劃,又注重扭住帶動全身的“牛鼻子”。每一個“全面”都成為一個戰略重點,都是一個完整體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社會全面發展進步與人的幸福指數提高,依靠鞏固國防和強大軍隊提供堅強力量保証,海內外華人、兩岸同胞、祖國內地和港澳同胞共圓中國夢,走和平發展道路的全面小康。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全面依法治國,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全面從嚴治黨,就是要落實從嚴治黨責任,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同時發力,嚴肅黨內政治生活,運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有力武器,從嚴管理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持續深入改進作風,嚴明黨的紀律,發揮人民監督作用。把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首先要系統把握每一個“全面”的重大戰略意義和豐富內涵。

  “四個全面”圍繞一個戰略目標,構建三大戰略舉措,形成一個戰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目標牽引、方向導航,可望又可即、可知又可行。圍繞保証如期實現這一戰略目標,我們黨推出動力機制、法治保障、領導力量三大戰略舉措,構建了實現戰略目標的支持系統。改革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動力保証,是戰略目標與發展動力的統一。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依法治國在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關系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必須更好發揮法治的引領和規范作用。全面依法治國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法治保証,是戰略目標與治理方式的統一。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黨的建設是關鍵所在,隻有從嚴管黨治黨,才能確保黨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全面從嚴治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領導保証,是戰略目標與組織力量的統一。“四個全面”是戰略目標與戰略舉措有機統一的戰略布局。

  “四個全面”貫穿一個系統主題。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黨和國家一以貫之的主題,同樣也是貫穿“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主題。“四個全面”以其時代性、實踐性和創新性賦予這一主題鮮明特色,這就是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發展。從每一個“全面”到“四個全面”整體,都生動和深刻地顯示了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發展的系統主題。“四個全面”戰略思想,是唯物史觀關於社會發展、社會結構、社會動力、社會運行、社會主體理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中國樣本,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歷史邏輯的辯証統一。“四個全面”戰略籌劃,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新實踐,用新的視野、新的方略、新的布局,拓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現途徑,豐富了行動指南,鞏固了根本保障,展現了在時代潮流中“到中流擊水”的中國形象。“四個全面”戰略推進,無論是全面小康,還是深化改革、依法治國、從嚴治黨,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既是關鍵也是瓶頸,隻有勇闖激流險灘才能達到彼岸,敢於斬關奪隘就有光明前景,表明了在新的征程上“不到長城非好漢”的中國意志。綜上所述,隻要堅定不移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將會越走越寬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會實現。

自覺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一思想

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必須真正轉變思想觀念。一是思想認識到位。切實自覺把“四個全面”與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聯系起來去理解,切實自覺把“四個全面”作為指導和統領新時期新階段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的行動綱領去貫徹,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一思想、指導工作。二是謀求“四個全面”的整體效能和威力。切實把“四個全面”作為缺一不可的整體,注重系統的平衡協調,發揮“四個全面”的綜合效用。要讓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如鳥之兩翼、車之雙輪,相互支持、同行共進﹔讓全面從嚴治黨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相互保証、相互促進﹔讓改革、法治、黨建共同構成全面小康的堅實支撐系統。三是掌握包含其中的深層意蘊。深刻理解和把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蘊含的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方法論,以“四個全面”為基本線索,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掌握其中的思想內涵、思維方式、價值觀念、領導藝術和精神風范,從中汲取政治智慧和精神力量。

  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必須自覺服從、服務大局。要把每一個“全面”都置於事關黨和國家事業興衰成敗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去定位、去考量。要教育引導各級領導干部自覺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一思想,正確把握改革大局,從改革大局出發看待利益關系調整。隻要對全局改革有利、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有利、對本系統本領域形成完善的體制機制有利,都要自覺服從改革大局、服務改革大局,勇於自我革命,敢於直面問題,共同把全面深化改革這篇大文章做好。

  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必須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各級黨組織要緊緊圍繞“四個全面”聚焦用力,把好方向、抓好大事、定好政策、管好干部,從政治、思想、組織上加強領導。要把治黨與治國有機統一起來,不斷加強各級黨組織的自身建設,不斷提高黨員領導干部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部署的能力素質,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優勢,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提供組織保証和人才支撐。要大力倡導敢於擔當的精神和責任意識,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時刻以黨和人民事業為念,以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職責使命為念,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提供精神動力和正能量。要強化問題意識,結合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實際情況,著力推動解決“四個全面”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真正讓“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戰略思想落地生根,收到實效。

  (作者:國防大學馬克思主義教研部教授、后勤學院政工系教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 《前線》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