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體會之九十三

顏曉峰  姜欽雲

2015年10月13日15:30   來源:前線網——《前線》

原標題: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國共產黨是一個由科學理論孕育催生並用科學理論武裝起來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堅定的理論自信、高度的理論自覺是黨的鮮明特征和根本優勢,推動理論創新是黨不斷走向勝利的思想動力和精神支撐。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提出了“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的重大命題,這標志著黨的理論創新進入新的階段、達到新的高度,具有深刻的內涵、深遠的意蘊。

拓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視野

“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命題的提出,是時代發展的必然,是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內在要求。這一命題具有鮮明的時空定位,一個是“21世紀”,另一個是“中國”。這就規定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時間域、空間域以及在其時空下的問題域,拓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視野。

  立足新世紀新階段新特征新目標這一時代坐標發展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強大的生命力、創造力和感召力,在於它始終與時代發展同進步、與本國實際相結合、與人民群眾共命運,把握時代脈搏、反映人民需求、回答現實課題。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首先要求我們審視21世紀的時代脈搏,科學判斷新世紀新階段的時代條件、時代特征和時代主題的發展變化,從中科學分析我國在新階段發展中所面對的時代課題,科學把握我黨所肩負的時代重任,科學總結構成創新和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需求。在當代中國,對我們黨而言,面對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歷史新時代,面對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和社會信息化的歷史新階段,面對國際體系進入加速演變和深度調整的歷史新時期,如何在更加復雜的國際競爭中搶佔制高點、爭創新優勢、實現中國由大向強關鍵躍升等重大問題,是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應當認真思考和深入研究的時代新視野。總之,對時代特點、發展階段、歷史任務等基本問題的認識程度和把握程度,決定著21世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創新程度、豐富程度和深化程度。

  著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一時代使命發展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每次創新發展,都是中國實踐發展的產物,而中國實踐的每次推進,都推動著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成果的產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承載著億萬中國人百年的祈盼,表達了中國人民的心聲,成為21世紀引領中國走向未來的鮮明指引和精神旗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13億中國人民共同奮斗的目標,是21世紀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這一偉大的實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注入了新內涵、增添了新內容,同時也為馬克思主義的與時俱進提出了更新的課題、更多的挑戰和更高的要求。對此,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必須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一時代使命的高度,從理論邏輯與實踐邏輯的相互促進中,對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創新作出新的理論概括,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新飛躍。同時,用創新的理論成果,引領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實踐。

  聚焦進行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這一時代特征發展馬克思主義。任何重大的理論成果都是從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起步,又在深入研究問題和科學回答問題中形成。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指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歷史任務,必須准備進行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這一偉大斗爭,是我們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前所未有地具有實現這個目標的能力和信心的歷史發展新階段。發展起來后的問題並不比不發展時少,中國越靠近世界舞台中心、越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所面臨的挑戰就會更大,所遇到的矛盾就會更多。化解社會矛盾、破解發展問題,迫切需要加大理論創新的力度,加強對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研究闡釋。對具有世界意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從理論層面加以詮釋,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並且為人類社會發展所面臨的世界性難題提供理論借鑒,這是發展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

開辟21世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根據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不斷深化認識,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實現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良性互動,在這種統一和互動中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這標志著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規律認識達到了新的時代高度,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到新的發展階段。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我們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中對發展馬克思主義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標,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

  在實踐中創新理論,在理論創新中實踐。馬克思主義總是在實踐創新與理論創新的統一與互動中達到新的境界。恩格斯強調,馬克思主義是“發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並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應當“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指出“隻有在這個意義上,‘馬克思主義者’這個詞才有存在的理由”。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不斷致力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進程,不斷賦予馬克思主義鮮明的時代特色、民族特色、實踐特色,形成了富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不斷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內涵,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科學指導了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使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實踐永無止境,理論創新永無止境。馬克思主義總是在歷史的繼往開來中展現新的氣象、新的內涵、新的境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堅持辯証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科學判斷我國發展所處的歷史方位和時代任務的基礎上,以發展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實踐基礎,以造福人民為價值取向,著眼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逐步展開中,發表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重大理論觀點、重大決策部署,深刻回答了當前黨和國家發展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逐步形成了一個邏輯結構嚴密、比較系統完整的科學理論,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新發展。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飛躍,是21世紀中國最鮮活的馬克思主義。

  實踐在發展,理論創新在路上。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必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不斷開辟新的境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具有普遍性,具有永恆的價值,一定不能丟。同時,馬克思主義又是開放的、發展的理論,它總是從發展著的世界本身出發為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闡發新的理論。在當代中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最鮮明的時代主題,是一篇需要一代代人接著做的大文章。繼續把這篇大文章寫下去,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就會越大,面對的不可預料的事情就會越多。有效應對前進道路上不斷涌現出的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各種困難與風險,迫切需要及時總結黨領導人民實踐創造的新鮮經驗,積極借鑒世界各國發展的實踐啟示,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讓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綻放更加燦爛的真理光芒,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開拓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為人類社會發展增添更多中國智慧的元素。

彰顯21世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態勢

一個政黨要站在時代的前列,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的思維。當代中國正處於一個偉大的變革時代,增強理論自信,提升理論自覺,實現理論自主,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的提出,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自信、理論自信,標志著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高度理論自覺,彰顯了我們黨實現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自主的新態勢。

  堅定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自信。理論自信源於對理論科學性的堅定。我們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的過程中,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開辟和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創立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動和取得中國經濟社會深刻變革和快速發展,創造和書寫了人類歷史上少有的發展奇跡。在“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向前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景更加寬廣。中國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顯示了馬克思主義強大的生命力,顯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有的優越性,為我們打造並形成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有信心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也有能力引領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發展。

  提高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自覺。高度的理論自覺集中表現為從內心深處自覺強化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的孜孜以求、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的高度重視。高度的理論自覺是我們黨的優勢所在。歷史經驗証明,實踐基礎上形成的科學理論始終是我們黨引領社會變革、推進民族進步的先導。理論的貧困是最大的貧困。當前,全力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調性,一刻也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指導。理論的匱乏難以引領偉大的實踐。這就迫切需要我們以高度的理論自覺,不斷深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性認識,不斷升華總結展現中國偉大實踐的新鮮經驗,不斷打造反映中國建設發展內涵的思想體系、話語體系,不斷地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內涵。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彰顯了我們黨高度的理論自覺。

  實現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自主。理論自主,不僅體現理論對實踐的指導力,還體現理論在思想領域的競爭力。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社會主義國家,中國有責任、有決心實現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世界思想領域的影響力、吸引力和感召力。中國在不到100年的時間裡取得了輝煌的成就,這是人類發展史上的偉大創舉,也是中國對世界的歷史性貢獻。作為這一巨變在理論上的反映,即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應與我國的經濟政治地位相適應,具有世界意義。發展21世紀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一方面,要立足中國實踐升華中國理論,堅持用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實踐。另一方面,加強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提高解釋力、強化說明力、增強感召力,使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成為指導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引領世界各國發展的一面精神旗幟。

  (作者:國防大學教授、武警福州指揮學院教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前線》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