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財政支農:傳統語境下的現代思維(下)

劉 奇

2015年09月29日13:47   來源:中國發展觀察雜志社

原標題:財政支農:傳統語境下的現代思維(下)

五、看增幅更看比重

市場的主要功能是做大蛋糕,制造差距,政府則要分好蛋糕,熨平差距。以“共同富裕”為宗旨的社會主義中國,在資源配置問題上尤其要把以人為本落到實處,在奔向小康的路上決不能讓一個村落、一個農民、一個貧困人口掉隊。然而現實中,一是今天世界大格局是富人更富,窮人更窮。皮凱蒂《21世紀資本論》,研究了近100年來人類社會財富變化,100年來人類總財富增長了8倍,然而,富人的財富卻增長了128倍,富人財富增長速度遠超社會財富增長速度。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更應該在資源配置上做好調控,分給窮人更多的蛋糕,給他們創造更多的機會。二是我國當前的財政支農比重過低。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財政支農的總體規模不斷擴大,從1990年的307億元增加到2014年的14002億元,增長了45倍多。從基數看,絕對數量不小,但從支農佔全部財政支出的比重來看還較低,多年在6%∼7%之間徘徊,2014年也隻佔9.2%,比2013年9.5%還下降了0.3個百分點。目前,我國有270萬個自然村,1.8萬個鎮、600多個市,有9億農民和4億城裡人。我國的公共資源配置重點向1.8萬個鎮、600多個市的4億城裡人傾斜,而270萬個自然村和9億農民獲得的公共資源微乎其微。與發達國家甚至一些發展中國家相比,不僅財政支農的相對規模仍然較小,而且財政支農資金佔全部財政支出比重更低,也慢於國家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財政支農支出佔整個財政支出的比重達到30%∼50%,而我國財政支農的比重尚未超過10%。同樣,美國、澳大利亞、英國等農業發達國家對本國農業的財政投入均達到農業產出的25%以上,日本的該項比重甚至達到45%以上,這都高於中國目前水平。由此看來,我國財政支農的比重亟需大幅提高。另外,鑒於我國農產品在國際競爭中的不利地位,有效利用國際貿易規則,增加對農業的財政投入仍至關重要。應清醒地看到,這個利益分配,是作為基礎產業的一產與二、三產業的PK,是9億農村人與4億城裡人的PK,是270個自然村落和600多個城市、1.8萬個城鎮的PK。

六、用黃箱更用綠箱

世貿組織設置了黃、綠、藍三箱政策。“黃箱政策”是指農業補貼進入成本,干擾市場價格﹔“綠箱政策”是指補貼不進入成本核算,不干擾市場價格﹔“藍箱政策”指限產計劃下給予的某些直接支付,比如休耕補貼政策,中國沒有休耕政策。我國的“黃箱政策”已經用盡。入世時我們承諾的黃箱補貼上線不超過農業產值的8.5%(發達國家為5%,發展中國家為10%),有些農產品補貼已經超越上限,再補貼就違反世貿規定。

“黃箱”已經關閉,“綠箱”應全面打開。像農業科研、土地整理、農田水利、農村道路、扶貧開發、農民培訓、科技推廣、自然災害救濟補貼等都應該加大投資力度,村村通隻通到村部而不是每個自然村。道路是農業發展的經絡,生活的道路通了,生產的道路還無從談起。水資源是農業發展的命脈,我國目前的有效灌溉面積僅為52%,更何談旱澇保收,旱澇保收是傳統農業都追求的目標,而我們要實現農業現代化連有效灌溉都很難做到,現代化如何“化”得起來?再如農電、治污、扶貧等有很多地方都可大做文章。農產品安全、糧食安全是國家的安全,不是農民的安全,也不是基層政府的安全,更不是糧食主產區的安全,國家要保糧食安全,首先應保的是糧食主產區的能力安全,不改變這些地方靠天收的困局,就談不上能力的安全,糧食安全則無從談起。能力安全的關鍵就在於配套的農田水利、農村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必須跟上。

七、靠行政更靠市場

據專家預測,我國每年僅農村發展資金缺口就達上萬億元。有限的財政資金隻能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必須引導社會資金投資“三農”。當前,特別是要鼓勵發展“草根金融”。作為“草根金融”的農村金融本土力量,對推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它可以整合零散資金,把零錢變整錢,把小錢變大錢,把死錢變活錢,充分發揮資金整體效益﹔可以增強農民的金融意識、增長農民的金融知識﹔可以培養農民的群體意識和集體精神﹔可以激活農民發展經濟的內力﹔可以開發農民的誠信意識﹔可以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可以強化農民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可以推進民主精神的培育﹔可以探索發展農村高端服務業﹔可以實現從“組織農民”到“農民組織”的飛躍,等等。

財政應堅持引導、鼓勵、支持的政策方針,大力培育農村金融的本土力量。農村金融的本土力量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本土組織力量,即資金互助組、資金合作社、小額信貸公司以及村鎮銀行等﹔二是本土資本力量,即融通本地資金的需求與供給﹔三是本土人才力量,即培育農村金融人才。三股力量的聚合構成農村金融的本土力量。它具有自下而上生成、地域性強、規模小、“軟信息”(如人與人之間的血緣、輩分、宗族關系,借款人的工作能力、經驗、信譽、貿易相關博弈等)以及“抵押品替代”作用等特點。

大力培育農村金融的本土力量:一是做好與外置金融的對接,即財政惠農資金與金融機構支持三農信貸對接,達到一定標准可以給予補貼。二是在中西部地區廣大農村,財政應撥出專款用於啟動資金,在村一級著力培植內置金融的資金互助組。三是大力培植在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內部發展資金互助組織。按照成員封閉,存貸業務封閉,資金報酬視經營狀況確定,不事先給出固定標准的原則,讓合作社成員自由加入,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解決合作社成員自身的資金需求問題。四是財政部門應配合地方政府把培育農村金融本土力量作為基礎性、戰略性的系統工程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抓緊抓好。

八、促發展更保生存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當前,各級政府促發展、保就業的壓力較大。但我國農村還有近一億貧困人口,按照國際上人均每天消費低於2美元的標准,這個群體更大。這麼一個龐大群體,每年扶貧資金僅400多億元,平攤到每個人僅有200多元,無法解決實質性問題,他們是弱勢中的弱勢。再加上扶貧資源分散,精准扶貧很難精准。中國式扶貧依然延續的是計劃經濟時代“包打天下”的思維模式,想讓所有的窮人都能發財致富,這不現實,也不可能。縱觀人類社會發展歷史,不論在任何時代、任何國家、任何制度下,都有一個沒有發展能力和發展意願的弱勢群體,需要政府兜底,保障他們的基本生存。在發展致富的問題上,政府隻能按照市場規律辦事,為其提供條件、創造環境。最發達的美國依然還有6000多萬人靠政府補貼生活。中國扶貧問題就在於該保的如基本生活、教育、醫療、住房等沒有徹底保到位,而在發展致富上過分用功夫,卻收效甚微。

當下應當採取的措施是該保的,徹底保,徹底兜底,讓應保者無生存之憂,一人一年4000元,全國上億貧困人口也不過4000億元的開支﹔能扶的量力而行,按市場規律漸次推進,不可花錢樹典型造成新的社會不公。隻有把“保”和“扶”的關系弄清楚,中國扶貧才能走出誤區。保生存眼下還應特別關注“裸老族”問題,即第一代農民工。由於年齡、技能、體力等方面的原因,第一代農民工不得不返回家鄉重新務農。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群體越來越龐大。他們的生存狀態關乎和諧社會的進程和中國現代化的質量。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調查,農民工普遍向往城市,有回鄉意願的僅佔7%,但現實是在城裡買房的僅佔0.7%,這兩個“7”的巨大反差,值得深思。由於各方面都不願意支付農民工向產業工人轉化所需的成本,大多數農民工來到城市之后,無法實現“能力再造”,無法享受與城市居民相同的就業、住房、社會保障、衛生服務、教育等方面權益,隻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事簡單的、機械的、低水平的勞作,通過出賣體力和青春換取在城市稍作停留的機會。一旦沒有體力可出、青春可換,那麼“回家”也就成了農民工唯一而又無奈的選擇。“用之而不養之,用之而不護之,用之而不留之”。這是農民工在特定時代背景下的歷史宿命。他們回到家鄉,多年的打工生活使他們荒廢了務農技能,不會務農,也不想務農。當年他們進城打工,或為掙錢蓋房子,或為子女掙學費,或為家中病人掙藥費,而今體力耗盡,兩手空空,社保也沒能覆蓋到他們身上,辛苦半生,裸身老去,后半生誰來為他們買單。這個群體未來還將面臨一個最嚴峻的現實是職業病問題。全國有兩億多職業病患者,主要是農民工群體。一份調查顯示,85.7%的農民工職業病患者都在自己的家中死去。在人生面臨生與死兩大關頭的關鍵時刻,身在何處是社會文明程度的主要標志,在家還是在醫院是生活質量的根本體現。社會上將看得見的流血的傷叫“紅傷”,看不見的不流血的傷叫“白傷”。第一代農民工所患“白傷”,目前尚處於隱形階段。如果若干年之后這些人職業病高發,打工掙的錢也已花光,那不光是個人的痛苦,更是家庭的負擔、社會的包袱、政府的責任。上億患者對農村、農業的拖累,今天很難想象出會是怎樣的結果。

九、盼得利更盼便利

“給物給錢不如給個方便”,這是當下廣大農民群眾最強烈的呼聲。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一直致力於讓農民群眾獲得更多物質利益的制度創新。從大包干到發展鄉鎮企業,從稅費改革到糧食直補,從農民進城到合作醫療,著眼點旨在給農民更多的物質實惠。時至今日,讓農民“得利”的文章還應繼續,但他們當下最希望得到的不僅僅是錢物,更在於方便辦事的制度供給,簡捷便利的政策消費。審批萬裡長征圖,讓每個人望而生畏,何談創業創新!讓人提供“你媽是你媽”的証明材料,已經荒唐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從讓群眾“得利”到使群眾“便利”,把“得利”寓於“便利”之中,這是適應群眾新需求,深化農村改革的重大轉折。安徽亳州市根據這一制度需求邏輯,探索出一整套方便群眾辦事,提供24小時全天候受理、360度全方位服務的“一路通”制度模式。從根本上破除了農民辦事難的制度性障礙。

他們歷時數月,組織數百人對市縣鄉各級政府的權力進行徹底全面清理核准,共排出可網上辦理的行政和服務類事項3307項,並對這些上網事項一一對應制定責任清單,明確責任事項和追責處置。他們將辦事流程建立規范化模式,並制成運行圖和辦事指南在網上發布,群眾隻需按圖索驥,不需跑路,不需找人,在家或世界任何有互聯網的地方都可24小時申辦。事情辦結,由政府出資通過快遞公司及時送達本人,不收任何費用。他們的目標是實現“七零化服務”,即服務范圍零盲區、服務半徑零距離、服務對象零見面、服務獲取零花費、服務程序零缺陷、服務效率零誤時、服務質量零投訴。

亳州市利用互聯網技術,創建起一個新制度的平台﹔運用互聯網思維,挖掘出新制度的紅利﹔開發互聯網智能,讓網絡生成的新制度管人。這一創新實踐,摸清了政府權與責的底數,建立了沒有扯皮推諉的制度體系,規范了干部行為,走出了群眾辦事“四難”(門難進、人難見、話難聽、事難辦)的困境,設置了杜絕滋生腐敗的屏障,找到了融洽黨群干群關系的良方,重塑了黨和政府的威信,重建了鄉村社會的秩序,激發了人民群眾創業創新的活力。為深化農村改革樹立了新樣板,為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開辟了新途徑,為優化基層政治生態構建了新機制,為科層化服務變扁平化服務開發了新領域,為實現基層治理現代化打開了新視野,為規正社會“三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供了新思路。是體制改革的創客,是制度創新的典范。財政應在全國大力推廣亳州樣本。

十、保安全更保主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人的飯碗必須牢牢地端在自己手裡”,“中國人的飯碗裡必須主要裝中國人自己的糧食”。糧食安全的前提是種業安全,種業是農業的基礎產業,農業現代化的前提是種業現代化。

當今控制世界有“三金說”,貨幣是黃金,石油是黑金,糧食是白金。發達國家正以“白金戰略”,從源頭上控制別國糧食安全、糧食主權。

美國在種子問題上有著極強的控制力。2013年,世界銷售排在前十位的種子公司中,美國佔4席,第一、第二、第七、第九位種子企業都在美國。2013年,世界最大的轉基因種子公司孟山都總收入149億美元,毛利77億美元,利潤率高達51.7%。中國7000多家種子公司不及美國一家,美國杜邦先鋒的玉米種子佔世界銷量的80%。我國是大豆的故鄉、大豆的原產地,但是我國大豆已被美國轉基因大豆擊垮,基本上全軍覆沒。目前,進入我國種業的外資企業已有20多家,他們均以強勁的勢頭擠佔我國種業市場,擠兌我國種業發展。種業主權已經引起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高度關注。日本、印度等國積極採取措施,應對種子帝國控制,爭取種子民主。歐盟諸國也紛紛出台法案,防止種子被殖民化。

轉基因種子是種子帝國實施種子殖民化的關鍵手段,這是被美國人稱為“屠龍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美國從1962年就開始研究轉基因,到現在已有50多年歷史。基因編輯器具有刪除、添加、激活、抑制等多種功能。美國目前的技術可以使幾乎所有的農產品都能實現轉基因化。轉基因是技術,是不是科學還有待驗証。技術就帶有主觀性,科學才具有客觀性。人類追求真善美,自然科學解決真、人文科學解決善、藝術科學解決美。轉基因屬於自然科學,隻能解決真,是把雙刃劍。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於轉基因問題必須堅持“研發要深入,推廣要慎重”的方針。

要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裡,就必須把種業緊緊握在自己手中。種業必須上升到國家理念、國家意志、國家戰略的高度予以謀劃,加強基礎研究,加大種業科研開發,急起直追,向種業強國挺進。(下)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