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互利共贏 責任共擔 深度互信

“一帶一路”的三個共同體建設

烏東峰

2015年09月22日08:1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目標。中國自古就有“唇齒相依”的思想。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就已深刻體會到利益共同體的力量。為穩定亞洲經濟,中國當時沒有通過貨幣貶值來增加出口,支援了周邊國家﹔而周邊國家經濟穩定下來,也幫助了中國經濟發展。利益共同體是形成責任共同體的基礎,經濟發展聯動性的增強有助於各方形成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

  打造利益共同體是基調。作為惠及各方的重大倡議,“一帶一路”建設奏響打造跨越國界利益共同體的樂章,通過沿線國家的互聯互通和貿易投資便利化等深度國際經濟合作,打造世界經濟新的增長極,實現互利共贏。“一帶一路”沿線60多個國家的總人口約44億,經濟總量約21萬億美元,分別佔世界的63%和29%。受資源稟賦、產業基礎、歷史條件等因素的制約,國家之間發展不平衡,而且大部分為發展中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有利於沿線各國發揮比較優勢,將經濟互補性轉化為發展推動力。“一帶一路”貫穿歐亞非大陸,東牽發展勢頭強勁的東亞經濟圈,西連發達的歐洲北美經濟圈,形成縱貫東西的大經濟帶,可以使沿線各國挖掘潛力、深入合作,建立世界跨度最大、最具活力、發展前景看好的經濟走廊,形成沿線國家經濟利益對接整合的大格局。

  構建責任共同體是擔當。“一帶一路”建設體現了世界經濟失衡環境下的中國擔當。現在,發達國家單靠自己的力量平衡世界經濟已力不從心,中國願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承擔更多責任義務。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具基礎設施建設能力的國家,有實力幫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共建“一帶一路”是世界經濟平衡發展的過程,也為發展中國家提供了難得發展機遇。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一帶一路”建設有利於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有利於維護地區穩定,有利於促進文化交流。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歐亞非大陸乃至世界,是“一帶一路”沿線所有國家的共同願望。“一帶一路”建設以全新的合作模式連接起不同文明,促進不同國家及其人民和諧共處、相互學習,共同擔負解決國際性難題的責任。這是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在新時期為人類文明發展作出的重大貢獻。

  建設命運共同體是升華。從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到命運共同體,是水到渠成的理念升華。自2013年習近平同志提出“一帶一路”建設以來,無論親、誠、惠、容周邊外交理念和全面、共同、合作、可持續安全觀的提出,還是創設亞投行與絲路基金,打造中國與有關國家伙伴關系升級版,都貫穿著命運共同體意識。建設命運共同體,必須摒棄“零和”思維,不追求排他性利益,堅持平等協商,注重照顧各方舒適度,以合作促互信、以互信促合作,最終實現各方同呼吸共命運。建設命運共同體,各國必須堅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堅持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堅持不同文明兼容並蓄、交流互鑒。建設命運共同體,還需加強非經濟領域的合作,主要包括保障運輸通道尤其是海洋運輸通道的安全,加強區域層面的反恐合作,建立領土與領海爭端解決機制,推動海洋資源共同開發,促進環境保護領域的合作等。

  (作者為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


  《 人民日報 》( 2015年09月22日 07 版)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