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
分享

發掘歷史積澱  增進價值認同  加強互聯互通

“一帶一路”推動我國國際話語體系建設

龍迎偉  陳若鬆

2015年09月18日08:1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一帶一路”建設堅持和平發展、共同發展、合作發展理念,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是開放、共贏的國際經貿合作和文化交流實踐。這一實踐的持續推進,對於我國國際話語體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帶一路”的歷史積澱夯實了我國國際話語體系的文化底座。美國語言學家愛德華·薩丕爾說,語言有一個底座。這個底座就是文化,它世代相傳,以我們今天的風俗、信仰、生產生活方式等形態顯現出來。陸海兩條絲綢之路所積澱的歷史文化,正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基石。絲綢之路促進了中外經貿和文化交流,影響了中外生產生活方式和文學藝術樣式。中國的造紙術、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等科學技術成果,對西方資本主義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英國科技史學家李約瑟說,中國的發明曾為歐洲的文藝復興鋪平了道路。絲綢之路的茶葉貿易使飲茶成為西方上層社會的一種生活時尚。另一方面,玉米、花生等西方作物的引進也豐富和影響了中華民族的飲食結構,等等。這些物質和文化積澱為構建我國國際話語體系提供了重要基礎。

  “一帶一路”形成的利益共同體將增進我國國際話語體系的價值認同。“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話語體系是以價值觀念為核心的話語表達系統,話語認同首先是價值認同。馬克思說,思想一旦離開利益,就會使自己出丑。可見,利益認同可以促進價值認同。“一帶一路”建設秉持合作共贏的價值理念,推動沿線國家共建共享,把各國的利益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有助於沿線各國搭乘中國經濟發展的快車,實現共同繁榮。不僅如此,中國與大多數沿線國家同屬發展中國家,具有加快發展的共同利益。同時,中國在國際交往中堅持義利統一、包容性發展,堅持“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這些都有利於增強我國國際話語體系建設的經濟、文化基礎和價值認同。

  “一帶一路”促成的互聯互通將拓展我國國際話語體系建設的現實渠道。馬克思認為,交往是一切實踐活動得以進行的前提和條件。無疑,話語產生於交往﹔話語體系建設既建立在交往基礎上,又引領和提升交往。“一帶一路”建設將推動沿線各經濟體之間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可以成為打造融通中外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國際話語體系的重要載體。但是,在“一帶一路”沿線各國互聯互通進程中也存在一些障礙。例如,在國際經貿規則方面就存在貿易保護主義、市場准入限制、技術壁壘以及簽証、勞務許可等政策限制。國際規則是國際話語的集中體現。推動我國國際話語體系建設,不能忽視國際規則的影響和制約。在這方面,我們應積極參與以至引領國際規則的制訂、調整和完善,促使相關國際規則更加切合當今實際和各國共同利益,更加有利於國際經貿交流合作和互聯互通,並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實踐中創造融通中外的國際話語體系。事實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機構的籌建和成立,正是打破西方經濟話語霸權、以更博大的文化價值觀念構建更公平合理的國際規則的創新實踐。

  (作者單位: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 人民日報 》( 2015年09月18日 07 版)

(責編:萬鵬、朱書緣)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