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共同體的文化釋義:命運相連,休戚與共
命運共同體要成為人類共識,除了說清楚是人類現實的政治、經濟利益的根本需要,還要尋求文化支撐。
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欲人之所欲,才有共同關切、共同語言,才能夠感人肺腑、動人心弦。命運共同體作為當代人類之所想、所急、所欲的好題目、大文章,中國文化在此中,有好話可說,有好戲可唱。
同一個地球,同一片天地,同樣的經歷,同樣的危機,同樣的挑戰,同樣的願景。今天的人類必須求同存異,走到一起,命運與共。
文藝復興推動建立了現代世界體系,全球性危機卻相伴而生
文藝復興是“黑暗時代”的中世紀和近代的分水嶺,是使歐洲擺脫腐朽的封建宗教束縛,向全世界擴張的前奏曲。從此西方若干國家一度開始發達。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資本的私人佔有與生產社會化的內在矛盾,外化為世界體系的劇烈動蕩乃至分裂。兩次世界大戰、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反映出這個世界體系形成之初,就開始解構。二戰后,這個世界體系的中心區域重新整合:從西歐到美國。同時,這個世界體系之外,崛起了一股強大的與之對抗的力量——蘇聯及社會主義陣營。冷戰以蘇聯解體告終。但美國從此就可以獨霸天下嗎?后冷戰時代的沖突和危機顯示,隨資本主義工業化而來的矛盾,並未因冷戰的結束而消除。以伊斯蘭復興運動為背景的伊斯蘭激進主義運動,成為對抗西方世界和“現代性”的“文明沖突”。霸權主義與恐怖主義,相生相克,又相克相生。加上“核威懾”的恐怖,使大國之間不得不尋求相對的“核妥協”“核均衡”,但人類的安全岌岌可危。
中國提出建設命運共同體,為中國謀也為世界謀
人類文明的交匯已走到量變到質變的臨界點,人類危機呼喚人本主義在否定之否定意義上的繼承和發揚,呼喚一場新的文明復興。它要繼續人的解放,但也要把過度膨脹的人改變成和諧的人。它要繼續促進發展,但要實現各國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贏、共同發展。它要保障人類的安全,但應該實現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
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因應著人類的共同關切。其核心是“和”,“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這樣“斯為美”的文化,這樣推陳出新的文化,可以作命運共同體的文化支撐。
中國提出建設命運共同體,當然是為中國謀,其實也是為世界謀、為天下謀。這是中國作為一個對世界負責任的“利益攸關者”的“利益訴求”,也是中華民族作為一個有深厚文化底蘊的古老民族發自內心的“千年一嘆”。
(作者為中央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書記、第一副院長)
(摘自2015年5月13日《環球時報》)
相關專題 |
· 《紅旗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