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改革攻堅,必須發展與完善國有經濟

衛興華

2015年09月08日16:12   

今年以來,一位學者發表了很多文章,其某些理論觀點確有可取之處,但是,關於國有企業改革的言論,卻須與新自由主義劃清界限。

必須強調我國國有經濟的社會主義性質

我國憲法規定:“國有經濟,即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經濟,是國民經濟中的主導力量,國家保障國有經濟的鞏固和發展。”黨的十六大通過的黨章“總綱”中也明確規定:“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中國的改革道路和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與發展,是建立和完善國家宏觀調控與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相結合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的中心環節是搞好搞活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要堅持憲法規定的國有經濟為主導、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這也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制度和道路的重要基礎。正是由於實行了這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我國才實現了改革開放30多年來年均9.8%的經濟增長率,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用“人民社會主義”五個特征來闡述科學社會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不准確的

該學者2006年11月13日發表文章,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另外模式和特點,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即人民社會主義有五個特征,即以民為本、市場經濟、共同富裕、民主政治和中華文化。……人民社會主義區別於國家社會主義,人民社會主義是以民為本、以社會為本”。

分析一下他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即“人民社會主義”的五個特征,其中排除了我國憲法規定的國有經濟為主導,公有制為基礎或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其第一個特征是“以民為本”。這裡所講的“民”主要是指“民營經濟”,即泛指私有制經濟。其第二個特征是“市場經濟”,顯然,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市場經濟發展比我國更成熟。市場經濟並不是社會主義區別於資本主義的特點。其第三個特征是“共同富裕”。問題在於私有制的市場經濟必然產生兩極分化,不可能真正實現共同富裕。其第四個特征是“民主政治”。西方國家大講“民主政治”,“民主政治”是資本主義政治優越於封建制度的特點,社會主義也應有“民主政治”,但抽象的“民主政治”不是社會主義區別於資本主義的特征。其第五個特征是“中華文化”。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的燦爛文化,社會主義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但它構不成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

否定我國國有經濟的地位和作用搞全面私有化,是西方敵對勢力瓦解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圖謀

該學者極力反對我國學者對新自由主義的批判。他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批判新自由主義“是對改革的干擾”,“是借所謂的批判新自由主義來否定改革,……否定了中國改革的設計師鄧小平同志。”這是怪論。

《共產黨宣言》和“共產黨”的名稱就表明,共產黨是致力於共產主義事業的,是要求“共”生產資料之“產”的。搞公有制的本意,是為了更好地發展生產力,消除兩極分化,走共同富裕道路。搞私有制必然產生兩極分化。以國有經濟為主導的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如果這個基礎垮了,已建立的社會主義國家也會隨之垮掉,蘇聯就是前車之鑒。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共產黨執政的經濟基礎是和共產黨的命運緊密相關的。西方敵對勢力公開支持我國搞私有化,就是為了銷蝕我國的國有經濟。對此,我們一定要提高警惕。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教授)

(摘自《紅旗文稿》2015年第11期)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晶、謝磊)
相關專題
· 《紅旗文摘》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