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仍處於合理區間
經濟發展的“面子”,是穩增長取得預期目標,主要體現為國民經濟仍保持著中高速增長。放眼全球,我國經濟連續保持33年高速增長已屬世界罕見,7%左右的增速仍然是全球比較高的增速,不僅遠高於發達國家,也明顯高於主要發展中國家。2014年,美國經濟增長2.4%,歐元區增長0.9%。並且,由於基數巨大,7%的增速所對應的增量已經達到約8000億美元,相當於我國上世紀90年代中期全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其含金量是非常高的。
經濟發展的“裡子”,是各項民生指標繼續明顯改善,主要體現為老百姓“有活干、有錢掙”。“有活干”,是指就業情況總體穩定。黨中央、國務院將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把創業和就業結合起來,以創業創新帶動就業,惠民生成效顯著。2014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1322萬人,超額完成了全年目標。全國農民工總量比上年增長1.9%。今年一季度就業繼續穩定增長,城鎮新增就業324萬人,調查失業率穩定在5.1%左右。穩定的就業形勢為民生改善、結構調整和社會穩定提供了堅實的保障。“有錢掙”,是指居民收入保持平穩較快增長。2014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今年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1%,比去年全年加快0.1個百分點﹔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5216元,同比名義增長11.1%。居民收入保持平穩較快增長,進一步証明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含金量在不斷提高。
近期,盡管我國經濟增速有所回落,但經濟運行仍處在合理區間,就業和居民收入保持穩定增長,經濟發展的韌性不斷得到增強。從長遠看,我們有足夠的能力和空間從容應對各種挑戰,頂住各種壓力,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
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但新動力正在積聚
新主體加速涌現。自2014年3月份實施商事制度改革以來,到當年底全國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1146.7萬戶,增長16.8%,注冊資本(金)增長85.8%。今年一季度,全國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同比增長14.3%。民間投資熱情高漲。1-4月份,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2.7%,增速比全部投資快0.7個百分點,佔全部投資比重的65.3%,比上年同期提高0.4個百分點。4月份,非公有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7.5%,高於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增長。隨著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在鐵路、電信、教育、醫療等行業以及公用事業領域的推廣應用,民間投資在穩增長中將發揮更為積極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激發創業創新的不竭熱情是今后及“十三五”時期中國經濟平穩發展的真正動力所在。
新業態迅猛發展。當前,互聯網正在深刻改變中國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模式,“互聯網+”得到市場的積極響應。在信息技術的催化融合下,傳統行業加快轉型升級,新興產業不斷涌現,蘊含著巨大的發展動能。電子商務、電子醫務、電子旅游、網絡教育等新業態正在快速發展,移動能源、移動打車、移動家裝等新模式層出不窮,對經濟增長的引領作用日益增強。1-4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40.9%,增速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高出30.5個百分點。其中,網上服務零售額增長43.9%,網上商品零售額增長40.3%,后者佔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9.3%。“互聯網+”相關投資也快速增長,1-4月份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35.4%,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投資增長19.1%,增速明顯快於全部投資。
新動力孕育成長。近年來,國家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通過技術創新點燃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產業創新升級步伐加快。4月份,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5%,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6個百分點。1-4月份,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同比增長11.7%,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1.5%,醫藥制造業增長11%。高技術產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1%,比上年同期提高0.9個百分點。
穩增長面臨短期壓力,但經濟轉型升級勢頭良好
服務業主導趨勢更明顯。近年來,服務業跑出了“加速度”。去年服務業增長8.1%,快於整個經濟增速0.7個百分點。高技術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以及文化產業相關行業等重點領域發展繼續向好。今年一季度,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9%,增速比工業快1.5個百分點。服務業佔GDP的比重由2013年的46.9%提高到2014年的48.2%,今年一季度繼續提高到51.6%,服務業主導的趨勢更加明顯。
消費增長較為穩健。今年1-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實際增長10.4%,保持穩健增長態勢。消費結構升級效應顯現,符合消費升級方向的產品生產和銷售增長較快,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4月份,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生產同比增長47.8%,通訊器材類銷售同比增長34.9%。消費對經濟增長的驅動力不斷增強。2014年,最終消費對GDP的貢獻達到50.2%,比2013年提高2個百分點。
收入分配結構持續改善。今年一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9%,城鎮居民增長7%,農村居民收入增速繼續快於城鎮居民。城鄉居民的收入倍差在下降,一季度城鄉居民收入倍差為2.61,比去年同期縮小0.05。
經濟增長質量效益繼續提升。2014年,以2010年不變價計算,我國全員勞動生產率為72313元/人,比上年提高7%。今年一季度,單位GDP的能耗比去年同期下降5.6%,降幅比去年擴大0.8個百分點。勞動生產率的上升和能耗下降顯示我國經濟運行的質量在不斷提升,意味著我國經濟正在告別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式增長模式,向高技術、低消耗的集約型發展方式轉變。
發展環境錯綜復雜,但經濟發展前景依然光明
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孕育著巨大市場需求。我國發展不平衡,城鄉差距、地區差距還很大,差距就是潛力,差異就是空間。一方面,投資潛力大。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人均基礎設施水平仍有著較大差距,中西部地區差距更大,尤其是環境保護、民生改善需要巨額投資。另一方面,消費潛力更大。我國消費結構升級在加快,由原來吃穿為主的生存型消費向住行、教育、旅游等發展型和享受型消費過渡,消費升級剛剛開始,空間剛剛打開。互聯網與傳統行業加快融合,優化了市場資源配置和生產流程,提高了生產效率和供給效率,更是催生出新的業態,為經濟增長提供了充沛動力。新常態下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具有堅實基礎。
改革開放是我國經濟不斷煥發活力的源泉。黨的十八大以來,新一屆政府全面深化改革,不斷釋放改革紅利,為經濟持續增長增添了巨大的動力和活力。簡政放權激發形成的強大市場力量,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調動億萬人民干事創業的信心和力量,將是我國經濟長期保持中高速穩定增長的保障。同時,“一帶一路”、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齊頭並進,將大大拓展和優化我國經濟空間布局,形成內外統籌、相互銜接、互為支撐的良性發展格局。中國經濟正在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科學的宏觀調控是我國經濟平穩運行的關鍵。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加強對經濟工作的領導,不斷創新宏觀調控方式和思路,在堅持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的同時,加強區間調控、定向調控,適時適度地預調微調。這是我國經濟頂住下行壓力、保持平穩增長的關鍵。有多年累積起來的應對復雜局面的經驗,再加上經濟發展具有巨大的韌性、潛力與回旋余地,我國有足夠的自信應對各種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
(作者為國家行政學院常務副院長)
(摘自《求是》2015年第14期)
相關專題 |
· 《紅旗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