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抗戰若干難點問題簡釋)

強擄中國勞工是“正當的勞務活動”嗎?

2015年08月25日15:55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強擄中國勞工是“正當的勞務活動”嗎?

強擄中國勞工是“正當的勞務活動”嗎?

新華網北京8月23日電 敬畏歷史,才能放眼未來。二戰期間日本強擄與奴役中國勞工,罪証確鑿,本來不是問題。但日本總有人妄圖掩蓋事實,說中國勞工是“正當的勞務活動”,而多任日本政府內閣,都對擄掠殘害中國勞工問題諱莫如深。在國內也有些人對此認識模糊,故頗值得一說。

東北是中國勞工被奴役和殘害的主要地點之一。在廣闊的東北大地,迄今已經發現60余處“萬人坑”“煉人爐”,僅吉林境內就有遼源煤礦、吉林市豐滿、延吉老頭溝煤礦、通化石人血淚山、通化七道溝、大栗子鐵礦等處的萬人坑。“萬人坑”的尸骨有的保持張著口、向上爬姿態,有的保留著弓著身軀、呈痛苦掙扎的形狀,有的被捆著鐵絲、戴著腳鐐或頭骨被打漏……他們以永遠不變的姿勢,控訴著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這些累累白骨,幽幽冤魂,到底是些什麼人呢?大量歷史檔案、當事人日記和回憶,戰犯審判材料以及有關照片資料,告訴了我們真相。

日本侵略者為實現“以戰養戰”目標,14年間強擄和奴役大量中國勞工。九一八事變后,他們先是在華北誘招,而后在佔領區採用各種辦法補充勞工,如劃區攤派強征,強行抓捕的“抓浮浪”,建立所謂的“愛護村”強征農民,在東北實行的“良民”服勞役、“勤勞奉公制”等辦法。還實施“獵兔”計劃,把大量戰俘用作特殊勞工。數量巨大僅從有依據的三個數字可見一斑,1935年到1937年誘招進入東北勞工109.6萬,1942年到1945年8月在東北強征勞工430多萬,1943年送往東北的戰俘和平民各8萬多。而這些勞工受著非人的待遇,條件惡劣、超負荷勞動,死亡率很高,如撫順煤礦1941年死亡率6.7%,1942年11.1%,1943年12%。而穆興水路工程時死亡率更超過24%。

然而這還只是冰山一角,更慘酷的是在日本本土。1942年11月27日,日本作出向其本土大量輸送勞工的決定。中國戰俘和勞工大量被送往日本。1943年試驗性地輸送8批1411名,后兩年輸送161批37524名。同時也用“抓浮浪”的方式抓捕了大量勞工。據華北勞工協會等統計,1942年1月至1945年9月,從華北輸出的強制勞工有據可查的達260多萬人。這些勞工在日本遭受了殘酷的奴役和迫害。從來吃不飽,住的是穴倉式木房,衣服單薄。而承擔的是正常工作量的3倍。由於條件惡劣,僅兩年就有6830名中國勞工死亡,死亡率17.5%,其中有14個事業處死亡率在30%以上,最高的52%。值得一提的是秋田縣花岡鹿島公司勞工,半年就死亡了200多人,勞工不堪其苦其辱於1945年6月進行了暴動,起義失敗,數百人被折磨致死。

強擄與奴役中國勞工,有事實、有佐証、有遺跡、有記憶,鐵証如山,豈容抵賴。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朱書緣、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