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光明日報:邁向強國時代的中國民族宗教理論

——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論述

湯俊峰

2015年08月22日09:42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邁向強國時代的中國民族宗教理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偉大斗爭的戰略和全局高度,對我國民族宗教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5月20日,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民族宗教工作再次強調:“民族工作、宗教工作都是全局性工作”“各級黨委要抓好會議精神貫徹落實,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要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要論述,科學分析當代中國民族宗教工作面臨的時代背景和階段性特征,系統總結新形勢下我國民族宗教工作取得的成就和經驗,深刻揭示新的歷史條件下民族宗教工作的特點規律,全面闡述我國由大向強邁進階段民族宗教工作的大政方針,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宗教理論,是做好新時期下我國民族宗教工作的科學指南,標志著我們黨對民族宗教工作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

  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的重大戰略思想

  民族宗教問題歷來事關國家安全穩定和長治久安。當代中國正處於由大向強躍升的關鍵階段,能不能處理好民族宗教問題,直接影響國家治理成效、黨的政權安全和國家戰略目標實現。習近平總書記運用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戰略思維,著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視野,科學籌劃民族宗教工作,深化了我們黨對民族宗教工作規律的認識,開辟了新形勢下民族宗教工作的嶄新境界。

  從國家安全觀角度看,民族宗教問題在國家安全全局中戰略地位更為凸顯。當今世界,在處理國家、民族與宗教的關系上存在多種模式和治理思路。每一種治理理念和格局的形成都是在歷史長河、文化傳統、民眾選擇中逐漸形成的,全世界沒有普適的范本。無論是大國還是小國,隻有從本國的歷史文化、民族特點、宗教傳統等實際出發,研究制定民族宗教政策,才能走出一條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從國家治理角度看,民族宗教問題是衡量現代國家治理成敗的關鍵指標。一個國家要實現良治,最迫切的就是要處理好民族宗教問題,保証國家統一、經濟發展、民族團結、宗教和諧。從我國歷史發展角度看,堅持民族團結、宗教和諧是中華民族千百年延綿不絕的生存之基。自秦漢以來,中華民族既經歷了多次大的統一,也飽嘗了數次民族分裂之苦。團結統一是福、分裂內亂是禍,是為歷史所証明的寶貴經驗。

  習近平總書記正是站在世界政治文明史、國家現代治理和中國歷史經驗的高度,把民族宗教工作提升到國家戰略全局地位,作出一系列深刻揭示和戰略籌劃。一是著眼於維護黨和國家根本政治制度的高度思考謀劃民族宗教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從戰略全局高度,謀長遠之策,行固本之舉,建久安之功,成長治之業。強調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制度保障,是黨的民族政策的源頭。這就從國家政體的層面表明了民族宗教工作基本制度的法治遵循,明確了戰略制高點和根本著眼點。二是著眼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提高治國理政能力的高度思考民族宗教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民族問題要與發展問題統籌起來,要提高黨領導民族工作的能力,用系統化的思維破解民族宗教工作難題等,這就從加強頂層設計、增強國家治理能力的高度,明確了治理民族宗教工作的時代要求。三是著眼於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維護社會穩定的政治高度謀劃推動民族宗教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形勢下的民族宗教工作必須牢牢把握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一正確政治方向,要把握各民族團結奮斗與國家發展、穩定、安全的辯証關系,指出維護新疆、西藏團結穩定對全國民族關系和諧穩定的關鍵作用,並強調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等等。這就從道路自信、理論自信等高度對民族宗教工作進行戰略思考、系統籌劃,形成了新形勢下我國民族宗教工作的系列重大戰略思想。

  推進民族團結、宗教和諧的強大思想武器

  民族宗教工作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國家軟實力強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復興,最重要的前提是內部團結和諧、全民同心奮斗。習近平總書記運用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從歷史高度、時代高度和現實國情等方面,深化對民族宗教工作的思考籌劃,提出了新形勢下推進民族宗教工作的重大理論和方針原則。

  形成以和合為核心理念的博大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鮮明特色,也是對人類文明的重要貢獻。對民族團結和宗教和諧的追求,已經成為全體中國人共同的文化價值取向。這樣的價值追求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具有鮮明中國韻味和特色的特點規律。比如,無論地理版圖怎麼變化,各族人民對中國大一統的政治追求始終不變﹔千百年來,中原文化與周邊文化交融交流始終沒有停止過,等等。這些規律充分說明,重視民族團結、宗教和諧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重要生存智慧和文化傳統。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充分吸收和借鑒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於民族宗教的理論,並十分注重借鑒中國歷史上處理民族宗教問題的先進思想和民族智慧,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民族宗教理論的中國化,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和宗教理論。

  新形勢下,面對我國民族宗教工作出現的新形勢新情況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准確把握民族宗教工作時代脈搏,對關系全局和長遠的政治性、理論性、政策性問題作出深刻思考和鮮明回答。從我們黨對民族宗教工作歷史傳統的傳承借鑒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重視民族宗教工作是黨的優良傳統,黨的領導是民族宗教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証,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命線,並從基本原則、思想方法、作風要求等方面對民族宗教工作進行思考謀劃,集中回答了民族宗教工作最核心、最根本的理論問題。從我們黨對民族宗教工作國情依據的科學把握上,習近平總書記突出強調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特殊國情,強調多元一體的辯証統一關系,強調從我國的一大特色、發展優勢角度看待多民族國情,確立了我們認識形勢、制定政策、落實工作的基本立足點。從我們黨對民族宗教工作發展趨勢的戰略判斷上,習近平總書記把民族宗教工作放到歷史長河中來分析思考,強調民族問題是一個長期歷史現象,概括了“五個並存”階段性特征,並從推進民族大交流、幫助少數民族更好融入城市等方面提出新形勢下工作方針原則,解答了黨的民族宗教理論政策最集中、最突出的思想困惑,為有效化解民族矛盾、增強宗教和諧提供了科學指導。

  凝聚中國力量、實現中國夢的科學謀劃設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依靠56個民族的團結和力量。”實現中國夢是當代中國無比宏大的事業,實現這個大業需要統籌一切資源、統合一切力量,民族宗教力量是其中重要決定力量。

  人類歷史上,每一個民族要走向繁榮,除了具有強大經濟實力、軍事實力、先進制度等因素外,還要有內部安定、一致對外、全民同心的強大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當代中國正走在邁向復興的偉大征程上,一方面,國際上還面臨著來自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壓力和阻力,面臨來自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思想、暴力恐怖活動的威脅和干擾,面臨來自西方意識形態方面的西化分化危險。另一方面,國內也面臨與改革發展風險伴隨而來的民族宗教問題,特別是80%的民族地區人口在西部,欠發達地區與民族地區多數重疊,民生與民族問題、貧困與宗教信仰問題相互交織,由民生問題轉化而來的民族矛盾,由社會弱勢群體挫折感帶來的宗教慰藉盲從等等,都對我們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提出嚴峻考驗。

  習近平總書記把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作為實現中國夢的戰略舉措來運籌,從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高度,強調要把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作為各民族最高利益來看待﹔從實現中國夢戰略大局高度,強調要把民族宗教工作作為戰略性、基礎性、長遠性工程來抓﹔從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高度,把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作為匯聚攻堅克難力量的奠基工程來抓。習近平總書記這些重要論述,樹立起了民族宗教工作的大國視野和戰略氣魄,為我們應對外部挑戰、化解潛在風險、高效統合力量,更好地凝聚各族人民智慧力量提供了科學思想方法指導,必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注入強大生機和活力。

   (作者單位:國防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娟、秦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