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光明日報:如何提升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

黃銳

2015年08月22日09:37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如何提升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大學生就業問題涉及家庭、學校和國家等不同層面,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目前,人們一般採用就業率來評價大學生的就業質量,這種方式雖簡單直觀,卻不深入。筆者認為,大學生就業問題比較復雜,從就業質量入手對大學生就業進行評價,較之用就業率來評價更為合理,也更能反映問題的真實情況。

  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的衡量標准

  與就業率等就業數量指標不同,就業質量包含就業崗位、薪酬、職業發展等內容。使用就業質量作為評價大學生就業水平的主要標准,可以幫助各級政府部門、學校更為客觀有效地反思和改進大學生就業工作。對大學畢業生而言,就業質量的高低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衡量。

  工作本身。即勞動強度、工作時間、工作安全和工作穩定性,還包含專業對口情況。勞動強度過大、工作時間過長、安全性和穩定性過低的工作,就業質量就會偏低﹔專業的對口情況不好,也會拉低大學生就業質量水平。

  薪酬福利與社會保障。包括薪酬福利水平和社會保障的提供情況。薪酬福利的水平和社會保障狀況與就業質量都呈正相關。

  工作環境。包括物理環境、文化環境和勞資關系。物理環境包含地域和辦公硬件等,文化環境包含企業文化和工作氛圍等,勞資關系主要是指勞動者的權利與義務、勞動者保証。這些方面越好,就業質量就越高。

  職業發展與培訓。這關涉就業者的職業成長和能力成長。對於大學畢業生而言,就業是人生的起點,應充分考慮未來發展,更多考慮通過能力的提升在更廣闊的舞台上為社會和國家作貢獻。

  在評價就業質量的高低時,我們要把以上四個方面綜合起來進行評價,而不能隻看某一個方面。

  提升大學畢業生就業質量的路徑

  以就業質量為支點提升大學生的就業水平,需要從國家、學校、社會和個人四個層面共同努力。

  國家層面。好的就業,就業率是基礎。國家要堅持把促進充分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通過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提供大量就業機會。針對就業質量而言,要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提升第三產業就業比重,提升工作滿意度和薪酬水平﹔要專門針對大學生群體設計就業質量提升機制。例如,建立一個較為統一的大學生就業評價指標體系,該體系中可包含就業崗位情況、就業滿意情況、就業去向和就業率四大指標,以該指標體系為基礎對各級高校和職業院校進行考核,促進提升大學生就業水平。

  學校層面。要把各自專業的就業質量作為主要參數來調整招生指標,以出口調整入口,以入口調整倒逼所屬學院進行學生培養改革,提高教學質量進而提升學生的就業實力。提升就業競爭力的關鍵是完善培養模式。就高等院校而言,應用型學科要建立以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培養模式,第一課堂教學中重視案例教學法、行動學習法等實踐教學方式的使用,同時也要重視第二課堂的建設,通過實踐能力的培養大力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對職業院校而言,在培養模式上需要更多考慮學生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的提升,加強產教融合。總之,以就業質量為支點,可以幫助大學更好地去檢視和修正自己的培養模式,進而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此外,還應重視就業服務,做好就業創業課程體系和咨詢輔導體系建設,完善就業信息與校園招聘服務體系,高質量完成學生就業過程中的就業手續辦理等。

  社會層面。要營造公平公正的就業環境,發動全社會的力量,通過多種手段,在就業方面形成正確輿論導向和社會觀念,引導整個社會尤其是用人單位樹立公平公正的就業觀,改變就業中的學校、性別、戶籍、民族、年齡等方面的歧視問題,改善就業中靠“拼關系”找工作的情況,讓自身能力成為廣大大學生就業中的主要參考指標。要重視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尤其要重視失業保障體系建設,讓大學生無論在哪裡就業都能享受同樣的社會保障制度,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質量。

  個人層面。大學生首先應通過刻苦學習和課外實踐持續提升自身競爭力,以未來高質量的就業為目標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職業院校的學生,要更多強調未來的就業崗位質量而非就業率,通過提升自身能力提升就業水平。同時,應向大學生集中強調基於就業質量的就業觀。在擇業過程中,除考慮薪酬、穩定性等因素外,還要更多考慮職業發展、工作環境與氛圍、專業對口等更多因素,不能一味強調獲取的薪酬福利等物質因素,要樹立成就自我、服務社會的高質量就業觀念。

   (作者單位: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本文系北京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4SHC037〕的研究成果)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趙娟、秦華)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