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的總體戰略布局,也是中國“發展起來以后”,更加注重發展和治理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有效性的必然選擇,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階段性奮斗目標,全面深化改革是動力,全面依法治國是手段,全面從嚴治黨是保障。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重要裡程碑。在20世紀末實現總體“小康”的情況下,黨的十六大政治報告第一次明確提出了面向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目標。黨的十八大報告與時俱進,進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最新要求:一是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二是人民民主不斷擴大。三是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五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十八大要求全黨全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當前,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經濟建設的主要任務是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是中國經濟發展新階段的迫切要求。現在要把握好經濟建設的總體要求,努力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全面深化改革,統籌兼顧,真抓實干,在牽動全局的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增強發展新動能。著眼於保持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平“雙目標”,堅持穩政策穩預期和促改革調結構“雙結合”,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推動發展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實現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政治建設的任重道遠,必須全面加強黨的領導。政治建設的主要任務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和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當前主要工作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創新政府、廉潔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增強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一方面要堅持依憲施政,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另一方面要堅持創新管理,強化服務,著力提高政府效能。完善政績考核評價機制,對實績突出的,要大力褒獎﹔對工作不力的,要約談誡勉﹔對為官不為、懶政怠政的,要公開曝光、堅決追究責任。
文化建設要處理好國家物質硬實力和文化軟實力的關系,要把思想道德建設作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必須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當前的主要工作是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檔案等事業,重視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逐步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准化均等化,擴大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范圍,發揮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作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促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發展全民健身、競技體育和體育產業。
當前,社會建設的主要任務是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社會建設亟待提速,就必須構建新的政府和社會關系。深化社會組織管理制度改革,加快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著力促進創業就業,堅持就業優先,以創業帶動就業。加強社會保障和增加居民收入。對困境兒童、高齡和失能老人、重度和貧困殘疾人等特困群體,健全福利保障制度和服務體系。促進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全面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加快健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鼓勵醫生到基層多點執業,發展社會辦醫。我們要不斷提高醫療衛生水平,打造健康中國。
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生態文明建設刻不容緩,必須構建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任務是大力推進、系統推進。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必須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個效益有機統一的原則,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
(作者系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
相關閱讀: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