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趙曉軍:把握好研究產業結構的最佳時機

2015年08月03日09:09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把握好研究產業結構的最佳時機

如果將一國經濟視為一種有機體,那麼產業結構便是有機體的骨架,金融機構則是密布的血管和經脈,而宏觀經濟政策更可細致地比擬為骨骼生長素,貨幣政策可比擬為血液。一國經濟是否強健,在於其產業結構,金融機構和宏觀經濟政策能否相互配套,共同支撐經濟體的長久發展。在以上三個要素中間,不可偏向一方,在進行某一政策性調整時,應充分估計其他要素的影響,以整體經濟向上發展為根本目標,局部要素的暫時性抑制也未嘗不可。本文就產業結構與宏觀經濟政策配套使用談談自己的粗淺認識。
  關於產業結構的討論是經濟學上經久不衰的話題,傳統上產業結構應理解為一、二、三產業的產值分布。這是宏觀上粗略的對產業結構描述,國家統計局在一、二、三產業的大框架下,又細分了若干產業,對其產值進行統計,繪制了比較細致的產業結構分布圖。事實上,這種分法還是沒能完全刻畫產業結構,統計學上的數值僅能夠給出產值的分布,對於細致的各產業之間關系沒有涉及,而這恰是產業結構的內在精華。本質上經濟體中各產業間關系對經濟學者來說是一個黑箱,我們要通過各種統計方法來探求這一黑箱的結構。部分學者在投入產出表的前提下,通過一般均衡的方法來探求這一結構,並利用可計算一般均衡的方法來對政策進行評估,並對經濟進行預測,就目前來說,這項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還有學者從我國的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的非水平競爭結構出發,提出我國經濟的垂直結構理論,也較好地解釋了一些經濟現象。
  產業之間的相互關聯是產業結構的本質,近年來我國經濟學者不斷探索,已經就這一問題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然而,對於產業結構的這些階段性成果並未進行總結,形成一種共識。就上述提到一般均衡方法和垂直結構本質上關於產業結構的認識是相左的,一般均衡方法認為各產業處於平行位置,無非在產業鏈中的先后位置不同,而垂直結構理論直接指出產業鏈中的核心產業具有統領整個產業鏈作用,它不同於一般均衡方法。因此,產業結構的核心問題一直沒能很好地回答。既然產業間的關系客觀存在,可否存在一種通識的做法,使其研究結構獲得公認,並能有效地給決策者提供支持,這是這一代經濟學者的首要任務。產業結構問題之所以重要,因為結構不明,各類經濟政策無從下手,實施的經濟政策也無法預知效果。改革開放30多年了,我國經濟發生了很多結構性變化,各產業之間的關系也更加復雜,經濟政策的提出應更加謹慎。產業結構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在轉型經濟體中,產業結構變化較快,結構比較不穩定,因而會給施政者帶來一定的困擾。然而,經濟發展至今,我國經濟體已初具穩定結構,產業結構已有一定的穩固基礎,我們要加快對於我國產業結構的認識,要盡可能地了解經濟政策的可能效果,以及對宏觀經濟的整體影響,這一切的基礎必須建立在對產業結構的深入研究上。
  經濟的發展時常伴隨著產業結構的升級,宏觀上看就是一、二、三產業產值逐漸向高端傾斜。產業結構的升級是工業化后期提出的概念,近代的產業結構升級是以高端金融服務業的發展為標志。如果將改革30年視為我國從傳統農業國向現代化工業國轉變的過程,那麼下一階段的產業升級一定會出現大批服務於現代工業的機構。這些服務業諸如電商、高端金融服務商、工業信息化服務商、物聯網服務商都已在我國蓬勃發展,形成第三產業發展的高峰期。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我國的服務業產值將大幅上升,帶動我國工業邁向更新的高度。
  在產業結構升級過程中,要注意的是經濟增長中升級,而升級促進經濟增長,但是對一、二產業不可偏廢,尤其是第一產業,更是國計民生的基礎。第二產業也需漸進式的升級改造,步子邁大了,容易破壞產業結構,產生經濟整體損傷,更不能採用移植的方式進行產業結構升級,要注意原有產業結構的延續性。產業結構升級具有路徑依賴,不可採用統一模式。產業結構升級是要優化原有的產業結構,而非破舊立新,這一點在實踐中要尤為注意。
  此時,產業結構升級也將催生新興產業,新興產業與原有產業是高度緊密相聯、採用最新技術,創新商業模式不斷挖掘原有產業結構的潛力。這些新興產業廣泛分布在一、二、三產業中,並以服務於工業的產業為主,形成新的產業結構。所以,產業結構的升級是在一產業比例下降,二產業比例增緩,三產業比例高速發展的格局中形成的。當前我國的經濟實踐正在逐步向優化升級產業結構方向轉變,以信息技術為紐帶的各類服務業已廣泛滲透到國民經濟的各產業中。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穩中趨緩,產業結構相對穩固,這是研究我國產業結構的最佳時機,而我們的決策機構實証的前提也一定要以了解當下的產業結構為前提,做到心中有數,才可大膽施政,進一步優化我國產業結構。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王秋怡、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