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光楷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對世界上所有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來說都是值得紀念的一年,對為奪取抗日戰爭勝利付出巨大犧牲的中國人民來說更是具有特殊意義的一年。70年前的7月26日,中、美、英共同發表《波茨坦公告》,對日本軍國主義發出最后通牒,對戰后處置日本做出具體規定,奠定了戰后國際秩序的一個重要基礎。70年后的今天,再次紀念發表 《波茨坦公告》 這一重要國際法律文件,對於銘記戰爭教訓、守護和平成果,具有尤為重要的現實意義。
歷史印跡歷久彌新
舉世矚目的波茨坦會議於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舉行。會議召開前,蘇聯紅軍攻克柏林,納粹德國戰敗投降,歐洲戰事已結束兩月有余,但日本法西斯集團還在負隅頑抗。蘇美英三大國為最終擊敗日本、安排戰后國際格局,決定召開波茨坦會議。這次會議的代號被定為“終點”,即表明了這一涵義。慘烈的戰爭過后,柏林這個大都會已是滿目瘡痍,找一個合適場所開會都變得很困難。為此,蘇聯領導人斯大林提議在位於柏林西南約40公裡的波茨坦召開三巨頭會議,一方面是因為這裡環境優美,位置便利,當時屬於蘇控區,沒有遭到戰火嚴重破壞,便於各方協調安排﹔ 另一方面也考慮到波茨坦曾是普魯士軍國主義發源地,腓特烈大帝在此建造了夏宮“桑蘇西宮”,大興兵營、擴張軍力,使普魯士一躍成為歐洲強國。在這個地方商討終結法西斯主義問題無疑具有特殊意味。
在這次會議上,商討對日作戰問題佔據著重要地位。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其回憶錄中寫道,他與斯大林在波茨坦的第一次單獨會晤中明確指出“美國在對日作戰中期待得到蘇聯的幫助”,可見美國參加波茨坦會議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爭取蘇聯盡早對日作戰。會議期間,三國軍方高層也多次舉行會議討論對日作戰問題。為對日本發動一次強大的政治攻勢,7月24日,杜魯門就事先起草好的一份促令日本投降的最后通牒草案(即《波茨坦公告》草案)與英國首相丘吉爾協商,雙方同意邀請中國參加簽署,並將草案內容通過美國駐華大使轉交中方征求同意。7月26日,美方收到中方同意的答復﹔當晚,由中、美、英共同簽署的《波茨坦公告》正式發表。8月8日晚,蘇聯政府發表聲明,加入《波茨坦公告》簽署,宣布對日作戰。由此,世界反法西斯戰線展開了對日本軍國主義的最后一擊。
《公告》內容彰顯正義
《波茨坦公告》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成果之一,其全稱是《中美英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全文共13條,表明了盟國發表該文件的首要目的就是迫日投降,反映了世界各國人民盡早結束戰爭的強烈願望。
其一,《公告》 嚴正指出了日本所發動戰爭的侵略性質。《公告》 第六條判明了日本發動戰爭的最終目的是征服世界,其性質是窮兵黷武的侵略戰爭。中、美、英三國之所以用國際法律文件形式對日本發動的戰爭作出明確定性,就是為了鄭重昭告世界:日本軍國主義是非正義力量,“必須永久剔除”﹔其戰爭行徑是野蠻的、赤裸裸的侵略,與“和平安全及正義之新秩序”毫不相容。今年5月,安倍在日本國會黨首辯論中竟以未讀過條款為由,拒絕承認《波茨坦公告》對日本侵略戰爭的定性。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日本軍國主義侵略的血跡斑斑的罪行,不容否定、不容篡改。
其二,《公告》 表明了徹底擊敗日本的意志和決心。1945年,盟軍已在亞洲和太平洋戰場轉入全面反攻,戰線迫近日本國土,日軍陷入走投無路、困獸猶斗的困境。《公告》發表后,各國在軍事上迅速響應:8月9日百萬蘇軍出兵中國東北和朝鮮北部,對日本關東軍發動全面進攻﹔同日,毛澤東主席發表《對日寇的最后一戰》,各解放區武裝力量向日軍展開全線總反攻﹔8月6日和9日,美國分別向日本廣島和長崎投放原子彈。可見,《公告》的發表促使盟國迅速對日發起總攻,對盡早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發揮了重要作用。
其三,《公告》要求日本立即無條件投降。《公告》 第十三條促令日本立即無條件投降。對此,日本政府起初予以拒絕,並三次擴軍動員,准備進行本土決戰。但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合力打擊下,日本軍國主義別無選擇。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會美、英、蘇、中四國政府,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天皇裕仁以廣播《停戰詔書》的形式,正式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方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並宣示“承擔忠誠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項規定之義務”。投降書的簽署,正式宣告了日本軍國主義的徹底失敗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后勝利。
其四,《公告》 界定了日本戰后的領土范圍。《公告》 第八條明確指出,“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此條款再次確認了 《開羅宣言》 的合法性和權威性,明確劃定了日本的領土范圍。兩份國際法文件均明確要求,終結日本對“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的非法佔有,既包括明文提及的中國東北、台灣島和澎湖群島,也包括日本1895年竊取的釣魚島等,以及二戰期間非法佔領的西沙和南沙群島,這些領土必須依法歸還中國。
其五,《公告》 提出戰后追懲日本戰犯並建立和平政府。依據《公告》第十條、十二條,戰后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成立,著手審判日本戰犯,東條英機等7名甲級戰犯被處以絞刑。同時,開始制訂並頒布實施日本新憲法即“和平憲法”,其第9條事實上剝奪了日本軍國主義賴以生存的法律依據,遏制了日本右翼勢力重新武裝的野心,確立了戰后日本追求和平的政治體制。
《公告》精神不容篡改
《波茨坦公告》是用幾千萬生命換來的勝利果實,也是二戰后世界和平秩序的重要保証。70年來,世事滄海桑田,國際風雲變幻,但包括《波茨坦公告》 在內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重要成果至今依然值得倍加珍視、精心守護。
應當牢記,《波茨坦公告》 奠定的戰后國際秩序不容挑戰和顛覆。二戰結束后,以《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等為法律基礎、以聯合國為權威機構的國際秩序,讓世界總體和平成為現實。遵守《波茨坦公告》規定,是日本政府對國際社會作出的正式承諾。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曾指出:“日本正是因為接受了《波茨坦公告》、《開羅宣言》以及東京審判的判決,才得以重返國際社會。”然而,作為二戰戰敗國,日本至今對戰爭歷史的認識和教育仍存在明顯偏差、在反省戰爭罪行上態度曖昧。安倍晉三再次出任日本首相以來,加快修憲擴軍步伐、解禁集體自衛權、突破武器出口三原則,力圖擺脫戰后體制束縛,這不僅是對歷史真相和公理正義的公然藐視,更是對戰后國際秩序的蓄意破壞。時至今日,法西斯主義的幽靈並未銷聲匿跡,顛覆戰后國際秩序的野心並未完全遏制,我們必須保持高度警惕,正義與邪惡決不容混淆,歷史悲劇決不允許重演。
應當牢記,《波茨坦公告》 明確了台灣是中國領土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盡管台灣同大陸尚未統一,但台灣和大陸同屬一個國家的事實從未改變,也不可能改變。兩岸關系風風雨雨幾十年,總體趨勢是向前發展的,這是歷史的必然。歷史已經並將繼續証明,“台獨”是一條走不通的死路。我們紀念《波茨坦公告》,就是要精心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來之不易的成果,攜手建設兩岸命運共同體,開創兩岸關系新未來。
應當牢記,《波茨坦公告》 重申了中國對東海釣魚島和南海島礁擁有主權。《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明確規定,日本應歸還竊取於中國之領土,其中當然包括日本侵佔的東海釣魚島和南海諸島,這也是日本政府在投降書中承諾的義務。戰后,中國政府收回了西沙和南沙群島的主權。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聯合聲明》簽署,其中白紙黑字寫著“日方將堅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條的立場”。然而近年來,日本右翼和軍國主義勢力沉渣泛起,從日政要參拜靖國神社到非法“購島”實施所謂“國有化”,種種倒行逆施不僅罔顧歷史事實,更是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的公然否定,是對戰后國際秩序的直接挑戰。在南海問題上,個別東南亞國家置中方克制、冷靜和建設性的態度於不顧,非法侵佔中國南海島礁,甚至倒打一耙把所謂島礁爭端訴諸國際法庭,這些顛倒黑白的做法,無益於南海問題的和平解決。
應當牢記,《波茨坦公告》 指明了中國與相關國家關系發展的重要前提。二戰期間,中美兩國曾並肩戰斗、浴血奮戰,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偉大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新形勢下,中美兩國元首就構建新型大國關系達成重要共識,中美關系站在了新的起點上。今年9月,習近平主席將應邀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必將為推進中美新型大國關系建設注入新的動力。中日邦交正常化40多年來,兩國各領域合作深度和廣度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有力促進了中日兩國經濟社會發展。但同時,我們也遺憾地看到,中美關系、中日關系平穩發展還面臨著一些干擾因素。冷戰期間美日通過“歸還沖繩協定”擅自把釣魚島私相授受,近來又強調《美日安保條約》適用於釣魚島﹔日本政府公然搬弄是非、混淆視聽,從否認侵略罪行和殖民歷史,到參拜二戰戰犯亡靈、為軍國主義者揚幡招魂,再到架空和平憲法、為介入地區爭端鬆綁。這些做法不僅與《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精神背道而馳,而且與國際關系基本准則不相符合,將給亞洲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穩定帶來挑戰。
2014年3月,習近平主席到訪德國時引用了前德國總理勃蘭特的一句名言:“誰忘記歷史,誰就會在靈魂上生病。”歷史就是歷史,事實不容篡改,真相不容歪曲﹔法律就是法律,《波茨坦公告》等國際法文件的內容不容否定,精神不容踐踏。無論是歷史功績還是歷史教訓,都理應成為世界各國的共同記憶。同時,歷史直通現實又指向未來。堅持正確的歷史觀,就是要正視歷史,不忘歷史,以史為鑒,開辟未來。新的時代背景下,中國將與世界上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一道,高舉《波茨坦公告》的正義旗幟,堅持和平發展,促進合作共贏,讓《波茨坦公告》和其他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一起永載史冊,永放光芒!(作者系中國人民解放軍原副總參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