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網絡空間風雲四起,可謂“牽一網而促全局”,已經成為中國民族崛起的戰略高地,成為國際合作重點領域。遵循習總書記“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使命號召,推進網絡強國建設,需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在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同時,放眼世界,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從機制體系上深化網絡合作意識,在網絡空間或通過網絡空間聯通中國夢和世界夢,走出合作共贏的新型崛起之路。
面對剛剛拉開序幕的網絡時代,習近平主席作出“建設網絡強國的戰略部署要與‘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同步推進”的總體判斷。准確把握這一論述,既要認識到網絡強國戰略承載著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類共同進步的光榮夢想,又要認識到推進網絡強國建設將是一項目標明確、道路艱難的長期性任務。過去一年中,網絡強國戰略規劃清晰、舉措有力、亮點紛呈,同時也進入了“攻堅期”和“深水區”。當前,“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願景確立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治國理政、對外交往的戰略目標。面對艱巨的任務和國內外復雜多變的形勢,網絡強國建設必須凝聚共識,匯聚合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走合作共贏的道路,服務於國家總體戰略部署。正確認識新形勢下對網絡強國合作的要求,樹立網絡合作意識,合作共建網絡強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一、堅持合作共贏是網絡強國建設的必然要求
網絡空間實現了互聯互通,為合作創造了基礎,但並未實現共贏。縱觀當前全球網絡空間,機遇挑戰兼備,參與主體眾多,利益訴求多元,安全威脅多樣,規則責任不清,冷戰思維橫行。面對網絡空間的客觀環境,面對“四個全面”的戰略指引,面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智慧,網絡強國戰略既要通過網絡空間發展推動國家進步,又要與世界分享中國網絡空間的發展紅利,必然摒棄獨角唱戲的一元模式,必然摒棄零和博弈的冷戰模式,始終堅持走合作共贏之路。
(一)“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成為網絡強國建設的客觀環境
網絡空間的起源和發展得益於合作共建。基於網絡空間的信息傳遞、社會主體、社會關系都呈現出全新的特征,進一步催生了合作的需求。一是主體更多元,網絡空間重構了傳統橫向空間結構,新興參與主體不斷成長,傳統參與主體組織形式不斷分化整合,合作主體的范圍更廣泛,局面更復雜。二是關系更平等,網絡空間打破了傳統縱向權力結構,帶有“去中心化”的特征,保持獨立、容忍差異的合作理念逐步取代了過去強權征服、價值侵略的霸權理念,開展合作的基礎更加堅實。三是挑戰更嚴峻,網絡空間對主權和安全造成新的威脅,加劇個體、區域之間的“數字鴻溝”,個人和國家難以憑借一己之力應對上述挑戰,需要通過合作去共同抵御風險。網絡強國建設要直面網絡空間客觀環境帶來的影響,就要堅持合作共贏,凝聚參與各方,化解利益沖突,迎接風險挑戰。
(二)“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成為實現國家網絡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本遵循
“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是我國治國理政的總方略,為各項事業的推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戰略指引。“四個全面”將發展、改革、法治和從嚴治黨統一於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描繪了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新圖景,進一步深化了合作的價值。“四個全面”要求網絡強國聚焦於發展,為兩個一百年目標的實現提供強大的網絡動力﹔要求網絡強國聚焦於改革,發揮網絡空間對各領域的創新驅動作用﹔要求網絡強國聚焦於法治,不斷強化網絡空間法治體系建設﹔要求網絡強國聚焦於從嚴治黨,建設一支對黨忠誠的網絡強國建設者隊伍,探索網絡黨建的組織形式,“讓支部建在網上”,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網絡強國建設要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開展工作,就要堅持合作共贏,讓網絡空間的參與主體團結在黨的領導下,立足於推進網絡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共同推進民族的復興。
(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願景成為網絡空間國際合作的根本指引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對於人類發展的重要理念貢獻,體現了中國對網絡空間時代發展趨勢的准確判斷,體現了中國通過自身發展貢獻與世界發展的歷史擔當,進一步拓寬了合作的領域。網絡空間既是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力量,同時也構成了相對獨立於實體空間的網絡空間“人類命運共同體”,融合相互尊重和信任的網絡主權觀,共同發展的網絡經濟觀,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網絡安全觀,兼容並蓄、交流互鑒的網絡文化觀為一體。網絡強國建設要進一步助推實現“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願景,就要堅持合作共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資源和力量,在推動國內網絡空間發展的同時,致力於構建網絡空間“人類命運共同體”。
二、牢固樹立網絡合作意識要把握好四個“關鍵”
人類因合作而生存和發展,合作是個老話題﹔網絡空間讓世界更加復雜和不確定,合作需要新思維。隨著網絡強國建設進程不斷深入,需要牢固樹立順應網絡空間要求、體現網絡空間特征、基於網絡空間平台,涵蓋網絡空間領域的網絡合作意識,需要牢固樹立融合全局、共識、責任、利益為一體的網絡合作意識,推進合作,實現共贏。
(一)用“全局”統籌合作
全局的觀念決定了合作開展的方向。網絡強國作為我國維護主權、保障安全、推動發展的重要綜合性戰略,始終要堅持立足全局,謀劃合作,落實共贏。一是把握好戰略定位,明確網絡強國在國家發展戰略體系中的定位,認真研究網絡強國戰略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願景的支撐和服務作用,充分發揮網絡強國戰略對文化強國戰略、制造強國戰略等專業性戰略的提升和拉動作用,積極落實網絡強國戰略對“一帶一路”戰略等綜合性戰略的呼應和協同作用,從定位中尋找方向。二是統籌好國內和國際兩個大局,由於網絡空間的聯通性,如何推進國內和國際兩種實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兩套規則之間的合作和互換,對於網絡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二)用“共識”凝聚合作
理念的共識是開展合作的前提。網絡強國建設關乎國家和人民利益、世界和平與發展,同時又面臨價值多元、理論博弈的現狀,需要在合作主體中尋找共識,凝聚“理念最大公約數”,才能開展有效的合作。一是善於尋找共識,在網絡強國建設中,應當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將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發展與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增進人民的福祉緊密聯系起來,與中國特色建設模式的三個自信緊密聯系起來,夯實廣泛合作的思想基礎﹔應當不斷倡導“命運共同體”意識,從經貿發展、文化合作等“低敏感領域”入手,逐步增進國家間戰略互信。二是善於傳播共識,在網絡空間時代,要研究和分析不同合作群體的認知特點,具備網絡思維,借助網絡平台,利用網絡形式,讓每一個合作主體都能聽到、理解、認同網絡強國建設的“時代共鳴”和“中國聲音”。
(三)用“責任”規范合作
明確的責任是開展合作的基礎。網絡強國建設涉及多種領域、多種主體,缺乏清晰的責任約束,合作將難成現實。一是明確底線責任,應當加快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進程,加強專業立法,明確各參與主體在網絡安全和信息化發展中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落實責任追究機制﹔積極參與全球網絡空間治理,進一步細化以主權國家為主體的網絡空間治理責任,以國際責任約束網絡霸權,推動構建國際網絡空間治理新格局。二是弘揚道德責任,在全社會大力倡導符合網絡空間特征的社會主義網絡道德觀念,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網絡主體的道德責任,促進網絡空間的清朗和諧﹔在國際上大力倡導正確義利觀,用理念和行動闡釋網絡大國對於周邊國家、發展中國家、國際網絡空間發展和治理的責任擔當。
(四)用“利益”引導合作
利益的共贏是推動合作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網絡強國建設面對復雜多變的利益訴求,需要引導參與各方,找到利益的共同點,實現利益的分享,合作的局面才能永續。一是維護核心利益,堅持在黨的領導下,維護我國網絡空間的主權、安全和發展是網絡強國建設必須保障的國家核心利益,這是開展一切合作的紅線和底線。二是擴大共同利益,既要發揮舉國體制在推動戰略性產業發展的獨特優勢,打造出網絡空間的“兩彈一星”,又要將網絡安全和發展建立在強大的市場經濟基石之上,催生出中國的“八大金剛”,讓合作主體在平等、開放的市場環境中做大蛋糕、獲取利益,培育能力﹔在對外合作中,要正確區分戰略利益、核心利益、一般利益,善於從爭議中尋找利益的共同點,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擴大利益的重合,在共同利益領域積極開展合作,增進互信。
三、打造合作共贏新局面,推進網絡強國建設
在網絡強國建設進程中,需要我們把握“四個全面”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總體要求,深入總結內政與外交互動協調的規律,堅持網絡合作意識,努力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打造統籌國內和國際兩個大局,涵蓋經濟、安全、治理、文化多個領域的網絡強國合作共贏建設新局面,整合資源,統籌力量,為實現網絡強國戰略目標而奮斗。
(一)以合作助推網絡經濟發展
要不斷優化網絡經濟市場規則體系,讓市場機制調動網絡經濟參與主體創新和創造的活力。發揮政府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調控作用,引導建立國有企業的資本和技術扶持功能,讓企業成為價值創造和技術創新的主體,通過營造優勢互補、競爭共贏的合作機制,讓“互聯網+”激發社會活力,讓網絡經濟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要不斷深化網絡經濟的開放合作,充分發揮網絡經濟在國際經濟合作中的利益匯合點價值。中國已成為全球網絡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和最重要的市場,應當逐步以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網絡產業發展和網絡技術創新為重點,推動國家與區域之間在信息化領域的“互聯互通”,促進依托於網絡經濟的人才、資金、經驗合作交流,強化與網絡經濟發達國家之間的市場和技術資源互補,發揮我國網絡經濟優勢產業對周邊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帶動和助推作用,形成發展的聯動效應。
(二)以合作提升網絡安全水平
要著力打造全民參與的網絡安全保障機制。加強政府頂層設計,完善網絡安全領域立法,形成法律責任清晰、權利義務明確的安全合作體系,筑牢法律的底線﹔推動國內安全產業發展,扶持創新,鼓勵國內安全企業走向全球,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安全產業利益鏈條﹔引導社會主體廣泛參與,促進信息共享,樹立意識防線,讓每一位參與主體成為懂法、守法、善於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主體。要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國際網絡安全觀。加強網絡國防力量建設,形成對等的攻防威懾水平,提高捍衛網絡主權的能力﹔關注和研究網絡安全國際規則的發展進程,及時制訂對應方案,積極參與和影響規則形成﹔善於擱置爭議,靈活設置議題,在打擊網絡犯罪和恐怖主義方面深入開展合作,以合作促進共識﹔與周邊國家適時開展網絡空間聯合軍事演習,增進軍事互信,以地區網絡安全促進全球網絡安全。
(三)以合作規范網絡空間治理
要形成黨的領導下多元共治的網絡治理模式。黨的領導是推進網絡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保証,要從加強黨的執政能力、推進黨內民主、密切黨群關系、守牢意識形態陣地的高度去看待網絡黨建的重要意義,通過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將網絡黨建作為黨的建設的基本方法和重要領域,通過黨的思想引領和組織保障,調動多元主體治理積極性,發揮各種治理主體的功能,全面推進網絡空間治理能力。要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網絡空間治理體系。重點打造國際網絡空間治理的平台機制,堅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原則,保証主權國家以平等的身份參與網絡空間治理,加強對區域合作組織的憑借,擴大區域性治理規則對國際治理規則的影響力,突出聯合國在國際組織中的核心地位,倡導建立聯合國框架下的網絡空間民主決策機制、網絡資源的共享機制,認真分析和評估現行國際會議、國際條約對我國的現實意義,把握好主導與跟隨、破舊和立新的關系。
(四)以合作促進網絡文化傳播
要形成全社會加強網絡文化建設的合力。發揮網絡空間的文化陣地功能,大力弘揚主旋律,與時俱進地改善傳播方式,旗幟鮮明地反駁錯誤思想,掌握網絡空間意識形態斗爭領域的主動權﹔發揮網絡空間的文化創新功能,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互聯網思維的時代基因深度融合,讓“創新”、“合作”、“開放”等文化因子融入中華文明﹔發揮網絡空間的文化載體功能,加強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豐富網絡文化的產品形式和傳播手段,形成具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征的中國網絡文化。要促進世界網絡文化的交流互鑒。高度關注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價值,加強網絡文化國際話語權建設,注重借助網絡新技術為傳播手段,創新對外文化交流方式,讓全體人民講好“中國故事”,推動網絡空間人文交流與對話,促進全球網絡空間價值理念的包容與融合。
(作者系網絡空間戰略論壇特聘研究員)
(來源:中國信息安全)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