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蘇仁先: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2015年07月08日15:08   來源:前線網——《前線》

原標題: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2014年10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講話》深刻闡述了文藝和文藝工作的重大使命,科學回答了事關當代文藝繁榮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是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中國化的新發展,是新時期指導文藝工作和文化建設的綱領性文獻,對當代中國的文藝創作和文藝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實踐價值。

明確回答了文藝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問題

《講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當前文藝工作和文藝創作領域存在的問題,諸如,存在著文藝作品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象,存在著抄襲模仿、千篇一律的問題,存在著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告誡文藝界,“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為什麼人的問題上發生偏差,否則文藝就沒有生命力。”他還語重心長地指出,“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單純感官娛樂不等於精神快樂。”針對當前文藝界存在的這一系列亟需解決的問題,《講話》做出了明確回答。

  文藝和文藝工作者的使命是創作優秀作品。習近平強調,文藝工作者的中心任務就是創作,要努力創作生產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創作生產出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創作生產出能夠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的優秀作品。

  文藝工作的服務對象是人民。文藝工作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文藝工作者的天職。

  文藝創作的源頭是人民的生活和實踐。習近平強調,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要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

  文藝創作的根本方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習近平指出,文藝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須自覺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做人民的孺子牛﹔就必須深入群眾、深入生活,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

  文藝工作者的角色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文藝工作者應該成為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要自覺堅守藝術理想,要講品位、重藝德,要恪守高尚的職業操守、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以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為歷史存正氣,為世人弘美德。

  文藝工作的根本任務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藝工作者要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活潑、活靈活現地體現在文藝創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訴人們什麼應該肯定和贊揚,什麼必須否定和反對。要把愛國主義作為文藝創作的主旋律,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文藝的價值本源是追求真善美。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讓人們發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要通過文藝作品傳遞真善美,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引導人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向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

  文藝工作的根本方針是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習近平強調,文藝工作要發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營造積極健康、寬鬆和諧的氛圍,提倡不同觀點和學派充分討論,提倡體裁、題材、形式、手段充分發展,推動觀念、內容、風格、流派切磋互鑒。

  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深刻闡述了社會主義文藝的人民性特征,強調文藝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強調人民的豐富生活和偉大實踐是文藝創作的根本源泉,強調文藝要反映人民創造歷史的主體地位。重申文藝的人民性,再一次從根本上回答了文藝依靠誰、為了誰的問題,解決了文藝創作寫什麼、怎麼寫的問題。這是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一貫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澄清新時期有關文藝問題的模糊認識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對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100多年前,馬克思、恩格斯以辯証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回答了意識與存在、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問題﹔列寧總結探索並發現了社會主義文藝發展的基本規律。1942年,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從根本上解決了文藝的立場、態度和工作對象問題。2014年,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不僅重申了社會主義文藝的人民性特征,同時也科學回答了新時期社會主義文藝應該具有的時代性特征,這無疑是對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的繼承和中國化發展。

  《講話》內涵與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一脈相承,通篇閃耀著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的光芒。

  在對歷史和文藝主體性的認識上,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都堅持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基本觀點,強調人民群眾在一切創造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文藝創造也不例外。習近平繼承了歷史唯物主義的這一重要觀點,強調要“把人民作為文藝表現的主體,把人民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文藝既要為人民服務,又要反映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

  在對文藝作品本質的認識上,馬克思認為,“意識在任何時候都隻能是被意識到了的存在,而人們的存在就是他們的實際生活過程。”文藝作品作為物化的意識,也隻能是對存在、對人們現實生活的反映。因此,習近平要求文藝工作者必須“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必須“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

  在對待文藝作品與主體的關系上,馬克思認為,消費對於對象所感到的需要,是對於對象的知覺所創造的。藝術對象創造出懂得藝術和具有審美能力的大眾,——任何其他產品也都是這樣。因此,生產不僅為主體生產對象,而且也為對象生產主體。文藝創作不僅為大眾創造文藝作品,還要為文藝作品培養懂得文藝的大眾。因此,習近平要求文藝工作者“要創作生產出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並通過優秀作品“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讓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斷邁上新台階”。

  在對待文藝遺產方面,列寧認為,“無產階級文化應當是人類在資本主義社會、地主社會和官僚社會壓迫下創造出來的全部知識合乎規律的發展”,“必須取得資本主義遺留下來的全部文化,並且用它來建設社會主義。必須取得全部科學、技術、知識和藝術。否則,我們就不可能建設共產主義社會的生活。”毛澤東說得更為明確,“對於中國和外國過去時代所遺留下來的豐富的文學藝術遺產和優良的文學藝術傳統,我們是要繼承的,但是目的仍然是為了人民大眾。”對待文化遺產,繼承是為了更好地發展。為此,習近平認為,“我們社會主義文藝要繁榮發展起來,必須認真學習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藝”,同時“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做到中西合璧、融會貫通,我國文藝才能更好發展繁榮起來。”總之,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蘊含著深刻的歷史唯物主義的普遍原理,是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的當代表達。

  《講話》賦予了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新的時代特征。馬克思和恩格斯畢生強調用實踐的原則和發展的觀點對待科學理論,強調指出他們的理論是發展著的理論,“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提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就是運用這種馬克思主義的方法,以發展著的理論精神,概括指出了新時期社會主義文藝的時代性特征。習近平指出,在這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時代,文藝作品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必須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愛國主義作為文藝創作的主旋律﹔必須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必須傳遞真善美,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必須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借鑒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藝。這是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在當代中國的新發展,是馬克思主義文藝思想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實踐《講話》精神的路徑選擇

《講話》是關於新時期文藝工作的綱領性文獻,是指導文藝創作的行動指南,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深刻領會《講話》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講話》精神上來,是當前宣傳思想文化戰線重要的政治任務。

  學習是首要步驟。《講話》內涵博大精深,集理論性、實踐性、指導性於一爐,必須在通讀原文的基礎上創新學習方法,才能學深學透。要對照問題學。《講話》指出了文藝創作領域存在的問題,包括缺質量、缺“高峰”現象,抄襲模仿、千篇一律的問題,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問題,單純追求感官娛樂的低俗問題,甚至存在文藝的根本方向、文藝的服務對象發生偏差的問題。針對文藝領域中這些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我們要檢查反思自身,並在《講話》中認真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增強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對照要求學。《講話》對文藝和文藝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要求文藝工作者將創作當作自己的中心任務,志存高遠,講品位、重藝德,把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天職,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努力創作更多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我們應該對照這些要求,從思想上和實踐中查找自身存在的差距,自覺將學習的過程變成轉變思想、提高認識的過程,准確把握《講話》的深刻內涵、精神實質和實踐要求,自覺用《講話》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創作。

  宣傳是重要手段。應該發揮傳統媒體優勢,全面宣傳《講話》的重要內容和現實意義,准確解讀《講話》的深刻內涵,深入評論《講話》的深刻性、針對性和指導性,生動報道《講話》的社會反響及其實踐成果﹔應該善於運用新媒體手段,以精准式、互動式傳播使《講話》的精彩語句和點睛之筆成為網絡議論的熱點,擴大《講話》精神的覆蓋面、參與度和知曉度。通過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立體傳播,讓《講話》精神深入人心、鼓舞士氣,催生成果﹔應該充分發揮文藝本身的宣傳功能和藝術優勢,以相聲、快板、說唱等藝術形式,形象宣傳《講話》精神,將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創作方法運用到宣傳《講話》的文藝創作中,用藝術精品傳播《講話》精神。

  貫徹是終極任務。對於文藝工作者而言,創作生產出更多無愧於民族、無愧於時代的精品力作,才是踐行《講話》精神的終極目標。在貫徹《講話》精神的過程中,文藝工作者應該做到“三個堅持”。

  堅持將創作優秀作品作為中心任務。習近平告誡文藝工作者,應該牢記將創作作為中心任務,更多地創作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優秀文藝作品必須以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自覺反映人民群眾的豐富生活和偉大實踐,觀照人的本質力量的偉大和崇高﹔必須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己任,以愛國主義為主題,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美學精神,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體現文藝工作者的社會責任與歷史擔當﹔必須自覺追求真善美,拒絕低俗,掃除頹廢萎靡之風,既要勇於揭露,更要勇於歌頌和贊揚,既要展現欲望,更要給出希望,既要滿足市場,更要引領市場﹔必須講究制作的精良、創意的精妙、呈現的精美,努力使每一件作品從內容到形式都是思想性、可讀性、藝術性俱佳的精品力作。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文藝工作者要真正解決文藝創作的立場和態度問題,就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文藝創作必須以人民群眾為主角,反映人民的心聲,用群眾感情和群眾立場看待現實中存在的問題,用人民群眾聽得懂的語言,展現人民群眾的豐富生活和偉大實踐,積極謳歌現實生活,刻畫最美人物,堅定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讓人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夢想就在前方﹔文藝工作者必須自覺深入生活、深入群眾,懂得人民、學習人民,做人民群眾的代言人,始終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喜怒哀樂、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真正做到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同時還要對人民負責,決不能歪曲生活、丑化人民,決不能漠視人民創造歷史的主體地位,要對人民的道德情操負責,對人民健康的精神生活負責,把為人民服務作為文藝創作的最高境界和終極價值追求。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新塑造新時期文藝的新特征、新個性、新形象。要大力宣傳各種道德模范和典型人物,弘揚體現在典型人物身上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栩栩如生的人物故事告訴人們應該肯定和贊揚的價值取向。同時曝光反面典型和不文明、不道德、不健康的行為,用發人深省的反面事實告訴人們必須否定和反對的價值選擇﹔發揮媒體的娛樂功能,在綜藝節目、娛樂節目和模式化節目中持續提供向上和向善的正能量﹔制播反映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文藝片,講述中華傳統歷史故事,使優秀傳統文化深入人心,用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重構現代文明﹔在文藝和影視劇的創作過程中,無論是設計情節、塑造人物還是結構沖突,都要堅守正義、道德、誠信、愛國的底線,讓正義得到伸張、丑惡受到鞭撻,告訴人們光明一定能夠驅散黑暗,美善一定能夠戰勝丑惡,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

  (作者:北京廣播電視台副台長)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朱書緣)
相關專題
· 《前線》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