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習近平總書記堅持問題導向和科學思維,以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全局視野和戰略眼光,堅定中國自信、立足中國實際、總結中國經驗、針對中國難題,提出的引領民族復興的宏大戰略布局。“四個全面”背后,是一以貫之的“問題導向”和“科學思維”,是高瞻遠矚的“全局視野”和“戰略眼光”,蘊含著豐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和辯証統一的戰略思維。把握其戰略思維,對深刻認識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具有重要意義。
“四個全面”是全局與重點的辯証統一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治國理政需要有大視野、大思路、大戰略布局。尤其是在重要的歷史節點上,有無科學的戰略思想和戰略布局至關緊要。戰略思想和戰略布局正確,就能夠把國家引向興旺發達的未來,否則,就會把國家領錯方向,甚至導致災難性后果。
“四個全面”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總攬全局所作出的引領民族復興的宏大戰略布局,是治國理政的總綱,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路線圖”,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總框架、總抓手、總遵循。俗話說,“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隅,不謀大勢者,不足以謀一時。”“四個全面”是黨中央站在歷史的新起點,從全局出發所作出的總的戰略性決策。“四個全面”所涉獵的全局,包括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在國內大局中,既包括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這一歷史性戰略大局,也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這一階段性戰略大局,還包括著眼前面幾個大局,全方位、立體性地展開布局,邁開步伐,協調推進的這一具體性工作大局。其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總的戰略大局。為了這一總的戰略大局,幾代共產黨人勵精圖治,艱苦探索,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都曾提出過引領中國發展的戰略構想和施政方略,如“五年規劃”、“四個現代化”、“改革開放”等都是服務這一總的戰略大局的生動詞匯。如今,歷史的接力棒傳到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手中。“四個全面”的提出,不僅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著眼總的戰略大局,俯視當下國際國內大局,從實際出發所做出的英明決策,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目光遠大,追求高遠,矢志不移,立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生動寫照。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高度重視戰略思維的黨,也是一個具有駕馭全局能力的黨。在縱論國際國內大勢、描繪改革發展藍圖時,習近平總書記曾反復強調領導干部要有戰略思維和戰略眼光。戰略思維是高瞻遠矚、統攬全局、善於把握事物發展總體趨勢和方向的思維方法。戰略思維的本質性特征是全局性,即思維內容上的全局性、根本性、長遠性和前瞻性,思維空間上的廣闊性,思維結構上的立體性,思維過程的超前性。戰略思維展示的是看問題的高度和深度。“四個全面”正是我們黨站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上,以科學的戰略思維和戰略眼光,面對如何執政、如何治國、如何引領國家走向未來的重大問題,總攬全局,總體謀劃,勾畫出的宏偉巨制。毫無疑問,它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大思路和大藍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十八大以來治國理政的大戰略、大手筆和宏觀駕馭全局的大智慧。
“四個全面”不是從宏觀到宏觀,從全局到全局的高、大、全,而是既有目標又有舉措,既有全局又有重點,是宏觀與微觀、全局與重點的有機統一。“面對復雜形勢和繁重任務,首先要有全局觀,對各種矛盾做到心中有數,同時又要優先解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帶動其他矛盾的解決。既要注重總體謀劃,又要注重牽住‘牛鼻子’”。2015年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辯証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的闡述,也是對“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哲學基礎的揭示。“四個全面”既注重從戰略性、全局性高度整體謀劃,使“四個全面”成為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的戰略抓手。同時,還注重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注重從改革、法治、從嚴治黨等影響中國發展大局的重點領域、重點工作入手,研究制定具體目標、標准、措施,使“四個全面”既具有全局戰略高度,又具有重點抓手,不僅給世人展現了一幅中國未來發展的宏偉畫卷,給人以振奮,也向國人展現了一幅具體工作布局圖,明確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戰略方向、重點領域、主攻目標及標准要求和舉措,每個目標、每項要求都清晰可見。“為何干?干什麼?怎麼干?”一目了然,給人以信心和鼓舞,規避了從理論到理論的空洞抽象的倡導,具有極強的實踐操作性。可見,“四個全面”還是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統一體,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和實踐指導意義。
“四個全面”是發展和治理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辯証統一
唯物辯証法認為,世界是普遍聯系的統一體,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構成事物的運動變化和發展。“四個全面”充分體現了唯物辯証法的哲學理念。“四個全面”不是簡單的並列關系,而是有機聯系、相互貫通、相得益彰的頂層設計。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社會得到迅猛發展,創造了諸多中國奇跡。但毋庸諱言,在中國高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著諸多不協調、不和諧的因素。如:改革進入深水區,難度、阻力增大﹔法治體系不完善,國人依法辦事、官員依法行政尚未形成新常態﹔社會不公、腐敗嚴重、環境污染等,引發民怨,增添發展負能量。如何協調發展與治理的關系,如何由大向強創造中國新奇跡,開創中國發展新境界?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馬克思主義辯証法為指導,面對錯綜復雜的形勢,以整體性思維、系統性思維和協調性思維,對中國未來的發展全篇謀劃,形成“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當今中國,“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彼此關聯、相互牽扯,牽一發而動全身,那種單兵突進、劍走偏鋒的決策隻會捉襟見肘。因此,提出“四個全面”,正是應對時代新挑戰,更加注重發展和治理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的主動的戰略選擇。
“四個全面”是一個內在統一的有機整體,它統一於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偉大夢想、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加強黨的建設偉大工程、開展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統一於黨治國理政的偉大實踐,統一於中國與世界的深刻互動。“四個全面”中的每一個“全面”,各是一個系統的整體,之間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相互印証、互為支撐,不僅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有機整體,而且還構成了一個互為貫通的體系,這就是“一個目標系統、三個支撐系統”:全面小康是目標系統,全面深化改革是動力系統,全面依法治國是治理系統,全面從嚴治黨是領導系統,后三者都是支撐系統。“四個全面”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系統緊密相連,是總布局與總方略、社會結構與社會動力、現代化道路與中國道路、制度建設與政黨建設、治黨治國與強軍興軍的有機統一。
在“四個全面”系統中,每一個“全面”,都有其特定的定位,特殊的作用,共同促成這一系統的良性運行。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目標,“全面深化改革”是動力,“全面依法治國”是保障,“全面從嚴治黨”是基礎。宏偉目標要靠切實可行的科學舉措來保障。“全面依法治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二者共同成為助推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民族復興的“鳥之兩翼、車之雙輪”。“全面從嚴治黨”與其他三個“全面”相提並論,是實現前三個“全面”的根本保証。“四個全面”環環相扣,互相嵌入,相輔相成、協調發展,是執政目標、執政理念、執政方式和執政黨自身建設的有機統一。這四個“全面”,如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大棋盤”上的戰略“四著”,著著都下得好、下到位,方能互為犄角、滿盤皆活。哪一個“全面”出問題、不協調或滯后,都將有礙於“四個全面”的整體發展。“四個全面”宛如相輔相成的四足鼎立,共同支撐治國理政的宏圖偉業。
“四個全面”是歷史現實未來的辯証統一
歷史、現實與未來的統一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任何一項重大治國戰略的形成與出台,也往往基於歷史、現實與未來的有機統一。“四個全面”也是如此,它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具有深厚的歷史淵源、現實基礎和對未來科學研判的積澱,是歷史、現實與未來的辯証統一。從“四個全面”形成的過程也可以領略其所內含的歷史、現實與未來辯証統一的戰略思維的智慧。從全面建設小康到全面建成小康,從深化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從依法治國到全面依法治國,從從嚴治黨到全面從嚴治黨,都體現了新一屆領導集體對歷史的傳承與發展的辯証統一的戰略思維和務實精神。
“全面”二字體現繼往開來,表明我們在新的起點上,要開創一個全新的格局。“全面”彰顯一種延續性,表明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對以往方向、路線的一脈相承。“四個全面”中的每一個“全面”都不是另起爐灶,而是尊重歷史,沿著歷史進步的邏輯前進﹔立足現實,以問題為導向,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切的實際問題﹔面向未來,把握社會發展的基本趨勢,從時代變革的大趨勢中把握走勢。在新中國成立以來歷代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經驗的基礎上,運籌帷幄、全篇謀劃、頂層設計所提出的。可見,“四個全面”並非是一味求新、求特的產物,而是基於歷史的、現實的和未來的邏輯基礎之上提出的。這一戰略思想沒有割斷歷史,更沒有否定歷史,而是以歷史為前提和基礎的。“四個全面”之新,並非另起爐灶之新,而是它面臨的時代之新、問題之新、挑戰之新和將歷史、現實與未來高度融合之新。“四個全面”是立足中國實際、總結中國經驗、針對中國難題的戰略布局,契合了我國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因應了人民群眾的熱切期待,彰顯出致力解決我們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的主動作為和思維智慧。
“四個全面”不是固定時,而是運動時、發展時。這就是說,“四個全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歷史—現實—未來,是“四個全面”與時俱進過程中的三個重要關節點。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事物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是由一成不變的事物構成的,而是過程的集合體。一切事物,隻有經過一定的過程才能實現自身的發展。既然是過程,就有歷史、現實和未來三種狀態的存在。“四個全面”也是如此。從“四個全面”的內在邏輯來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中國夢的“中點”,在“四個全面”中起著目標導向作用,它本身就是歷史、現實與未來的統一體。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那樣:“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未來的。”其他三個“全面”都是著眼全面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立足現實的具體舉措,它們如三駕馬車,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四個“全面”必將與時俱進,動態更新,呈現出歷史、現實、未來的辯証統一。
(作者:南京炮兵學院大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