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與《論語》的冰城奇緣

2015年06月18日13:4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高三那年,因為一個倔強的決定,少年與清華北大失之交臂。高考后填志願,少年誓死不從父命留在家鄉念書,將自己發配到了北國冰城,獨自舔舐人生的第一次創傷。

冰凍三尺,舉目無親。

還好,少年出鄉關時,隨身攜帶了兩本書,《論語》和《紅樓夢》。

與《論語》結緣,還是因為初中課本中學過“《論語》十則”。在少年心裡,整本教材中,隻有這十句話真正有內涵、有勁道,穿越數千年,仍凜凜然有精神。

“歲寒,然后知鬆柏之后凋也。”少年憋了口氣:活就要活出個樣子來,鬆柏就是自己的楷范。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孔夫子就是這麼教導我們的。人窮志不窮,咱依然是響當當的英雄。有沒有本事,是自己的事﹔有沒有機遇,是老天的事——各管各的一攤,所謂“盡人事而聽天命”,夫復何求?!

“盡人事”可不容易。少年鉚足了勁。室友跟少年開玩笑:“兄弟你真是神龍見首不見尾啊!”早起的時候,整個校園隻有鳥兒在放歌,少年開始了晨跑和晨讀——晨跑潤身,晨讀養心﹔晚上寢室熄燈,兄弟們都睡下了,少年仍在通宵自習室埋頭苦讀,從《平凡的世界》到《穆斯林的葬禮》,從《國史大綱》到《士與中國文化》。少年淡然一笑:“兄弟我是既不見首也不見尾。”

十年前,少年以應屆生第一名的戰績殺回清華材料系。為了感謝清華兄弟考研期間幫忙找資料,專門請他吃了頓飯。飯是吃了,心卻沉了。少年問清華的那位兄弟,這幾年有何打算?那位兄弟答道,混唄,能有啥打算!

少年回哈工程后,跟《青春校園》的同仁分享時,義憤之情形於言表:“清華北大的學生都沒有志氣,這天下如何得好!”同仁勸慰道,也許是他自謙隨口一說而已。少年氣稍平,但仍為昔日同窗之毫無志氣惋惜不已:清華北大的巨大光環,是前輩學人努力奉獻逐漸造就的,吾人萬不可只是頂光環而不出力,至少,不能拉低平均水平吧!

“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少年不敢有孔夫子此等志向,然而,做一個“志於道”的君子,這個抱負還是有的。“言學便以道為志,言人便以聖為志”,這是5年前進入北大讀中國哲學專業的博士后知道的,宋儒說中了少年的心事。

對少年而言,《論語》不僅可以喚醒心底的志向,更能指示為人處世的方法。

少年不僅每學期拿一等獎學金,還擔任了從班級到學院再到學校等層面的團干部。校刊《青春校園》的執行主編,一干就是一年。少年彼時亦沉浸在寶玉黛玉的世界中。編輯部的屬下多為女孩,少年每次都不忍心讓女孩冒著嚴寒給自己送稿子,而是親自跑到各個“公主樓”下等稿。有時編輯部聚會,個性強的女生會給他開目無長上的玩笑,大家都很尷尬,少年則“匿怨而友其人”。

沒有架子是美德,但不重禮儀就是缺德,這是少年后來慢慢明白的道理。“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君子應當有威儀,應當穩重,不然,毛毛躁躁,所學的禮就不牢固,就會讓人輕慢乃至狎昵——寶玉可不是誰都學得來的呢!“望之儼然,即之也溫”,君子之風當如是。

保持符合身份的威嚴,這是對自己好,也是對他人好,不然,自己爽然若失,他人也不能借以觀德。“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內心敬慎,與人謙恭,方為待人接物長遠之道。

(《人民日報》,2015年04月05日06版)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朱書緣、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