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劉 奇:樹立“綠色化”新理念  構建鄉村治理現代化體系

2015年06月01日11:28   來源:中國發展觀察雜志社

原標題:樹立“綠色化”新理念 構建鄉村治理現代化體系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2015年3月24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新四化之外,又增加了“綠色化”,使“四化”變“五化”。“五化”之中,“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載體,“信息化”是技術手段,“綠色化”應是實現現代化的核心價值理念。
就鄉村治理而言,要實現治理現代化首先需要以“綠色化”的理念,構建一個包含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五位一體的新體系。即按照生態學原理,通過五大系統自身及各系統之間物質循環、能量流動和信息交換,構建一個相互作用、共同促進的有機治理整體,這就是鄉村治理現代化體系的總體構架和基本內涵。
這五大系統分別是:優化的經濟生態系統、民主的政治生態系統、和諧的社會生態系統、繁榮的文化生態系統、文明的自然生態系統。
通過五大系統構建,形成一個政治自覺、經濟自由、社會自治、文化自主、生態自然的“五自”新格局。

一、優化的經濟生態系統

經濟活動是一個瞬息萬變的復雜系統,它需要應時而動,隨時更新,不斷優化,當前,應重點抓好四件事:
1. 發展兩型農業。兩型農業指的是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我們要依靠打造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兩型農業,實現我國農業由粗放到精准的跨越,實現產品綠色、生態、有機的目標。想要實現兩型農業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打造四條循環鏈條。(1)糧食及副產品生產加工鏈條﹔(2)畜牧水產生產加工鏈條﹔(3)林業及林產品生產加工鏈條﹔(4)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鏈條。這四條鏈條的打造不但有利於打破傳統農業隻停留在種、養階段的局限,促進農民增收,而且有利於充分利用農業自然資源,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的建設。例如,我國每年生產6億噸糧食的同時會產生6億多噸秸稈,目前基層在秸稈利用方面很頭痛,為了防止農民焚燒秸稈,每年都要投入巨資,花很大力氣,許多地方每逢收割季節,鄉村干部一連十數日在田間日夜蹲守。如果大力發展食草的畜牧業,遵循大自然的分工,農作物的種子讓人吃,根莖葉養牲畜,就不會出現牲畜和人搶糧、秸稈無處存放的困局。

有關專家測算,中國現在奶牛飼養精粗飼料比為6︰4,如調整為3︰7,則奶牛生命周期和生育能力會大大提高。過度消耗糧食竟至影響奶業發展,適得其反。農民進城,口糧減少1�3,而奶制品消費增加一倍,居民收入增加1%,奶制品消費將增加0.8%,中國奶牛存欄1400萬頭,產奶3600萬噸,世界排名第三(世界排名前五位的牛奶大國是美國9000萬噸、印度5600萬噸、中國3600萬噸、巴西3210萬噸、俄羅斯3200萬噸),2014年,我國牛奶需求量4900萬噸,到2020年將達6000萬噸,不當的飼料配比,嚴重制約奶牛的發展,生命周期縮短、生育能力降低,從而影響市場供給,不得不大量進口奶制品。

第二,控制面源污染。目前農藥、化肥、地膜、除草劑、重金屬、水體的污染愈演愈烈。首先,農藥化肥的超量使用危害巨大。有些除草劑,例如見綠殺、百草枯等,只是聽名字就知道其對農業生態系統的破壞十分嚴重。我國化肥使用量世界第一,佔世界總量的1/3,是美國和印度的總和,導致土壤酸化嚴重,自然界土壤PH值下降一個單位需要上萬年,但我國耕地PH值下降0.5個單位隻用了30年,“地越來越饞”,用量一減,產量就減,就像人吸毒,明知有害也停不下來。我國化肥投入的邊際效益也在下降,1998-2013年,我國小麥氮肥施用量增長200%,但單產隻增長50%,與此同時,英國施用量不及我國85%,但產量卻是我國的1.3倍。農藥化肥的超量使用不僅會因為未完全降解的殘留對人畜造成直接毒害,而且還會使土壤板結降低土地質量。有關方面調查,我國土壤有機質含量僅為0.7%,世界最好的土壤含量為12%,日本為10%。其次,水體污染也不容忽視。我國的水體污染不僅來源於農藥、化肥殘留,還來源於工業廢水、醫藥產品。有人做過實驗,檢測到我國地表水含有68種抗生素,90多種非抗生素。也就是說,隻要我們喝一口水就會被動地吃下150多種藥物。我國的國土已經有1/3被酸雨覆蓋,有專家甚至說“逢雨必酸”。工業廢水已經使我國產生了260多個癌症村。再者,地膜污染亟需處理。作為“白色污染”,地膜在土壤中的殘留會影響到土壤的透氣性和土壤結構,對農作物產量造成重大影響。以棉花為例,一畝地如果殘留3.5公斤,就會減產15%,而我國全國平均每畝地殘留地膜達4公斤以上。在一次新疆20個產棉縣的調查中發現,那裡土壤中的地膜含量高達16.88公斤/畝。最后,重金屬污染情況嚴重。據報道,我國現在有2000多萬公頃土地受到了重金屬污染,這個面積相當於全國耕地的1/5,而治理重金屬污染土地十分困難,成本高昂。如果是一公頃廠房受到重金屬污染,想要把它恢復到原樣,需要花費1億美元的成本。有人說,中國人死后拍扁了就是一張完整的化學元素周期表,吃的喝的呼吸的各種化學元素無所不包。你可以不吃中藥,你可以不吃西藥,但你很難不吃農藥。你可以不喝飲料,你可以不喝牛奶,但你無法不喝飲用水。可見面源污染嚴重威脅到了國民的身心健康,已經成為農業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嚴重影響我國農業生態系統的優化。有必要下大力氣解決好這個問題。

第三,發展節水農業。節水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在我國節水更是環保問題的重中之重。過去100年,人類人口增加了3倍,而用水量增加了7倍,目前地球上12億人缺水,另有5億人即將缺水,有專家預測,這個趨勢還會愈演愈烈,到2050年,全球企業為水資源奇缺而付出的成本將達4.7萬億美元,佔全球GDP的2.9%。未來10年水將像石油一樣在市場流通。就是在這種全世界都缺水的情況下,我國還是全球13個貧水國之一,我國的人均淡水資源佔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7%,可見問題的嚴重。我國不僅是缺水,而且水的時空分布不均。我國長江以北的耕地佔全國總耕地面積的64%,但是淡水資源佔有量僅有19%。十一年連續豐收的水資源代價就是由於超採,長期透支地下水,導致地下水水位下降,甚至形成了區域地下水位的降落漏斗。華北平原20多萬平方公裡面積的地下水超採,形成地球上最大的地下漏斗。僅以河北為例,每年地下水位以0.5-1米沉降,比上世紀50年代下降了40-60米,截止到2006年,河北已發現地裂482條,影響7市70個縣的生產生活。北京市最大水資源承載力2300萬人,北京市目前已有2200萬人,人均水資源佔有100立方米,世界最低警戒線為500立方米。北京洗車業二萬多家,一年用水量相當於一個昆明湖。國家投資數千億元大搞“南水北調”工程在表面上緩解了北方用水資源,但是代價巨大,南水北調一噸水到北京的成本價是30元,而生產一斤小麥需要1000斤水,生產一斤水稻需要1500斤水,如果僅靠南水北調保障農業生產的水資源供應,那麼一斤小麥的水成本就有15元,一斤稻谷水成本20元。因此“南水北調”加上“北糧南運”其實是一種悖論,最根本的解決途徑,一是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培育抗旱品種並改善灌水方式,必須改掉大水漫灌的傳統灌溉模式。二是讓水土氣候光熱條件都好的南方產糧區繼續抓好糧食生產。

第四,嚴防死守耕地紅線。我們有佔世界1/5的人口,但卻隻有佔世界1/10的耕地,人均耕地只是美國的1/13,加拿大的1/18,連比我們窮的印度人均耕地都是我們的1.2倍,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法國平均每個農業經濟活動人口耕地面積分別是我國的326倍、660倍、487倍和145倍。我們比美國多10億人口,美國卻比我們多近10億畝耕地,且改革開放以來,已經有3億多畝耕地被城鎮化吃掉。目前20.3億畝耕地中有1.5億畝位於東北、西北及25度以上陡坡等不宜耕種地帶,且有些還要退耕還林、還草,除去這些不穩定利用耕地外,也僅有18億畝左右。如何貫徹落實“中國人的飯碗必須牢牢地端在自己手裡”、“中國人的飯碗裡必須主要裝自己的糧食”,守住土地紅線是根本。地廣人稀的加拿大土地管理之嚴令人驚嘆。對於近年來社會議論較多的土地所有制問題,應該看到這樣一種趨勢:土地權利制度正發生世界性演變,即以“所有為中心”向“利用為中心”轉變,且利用權大都大於所有權。

總之,兩型農業就是要培養農業的“三三思維”,內容上:植物、動物、微生物並重﹔形式上:一產、二產、三產融合﹔空間上:陸地、海洋、天空齊抓。
2. 培育多元經營主體。培育多元經營主體的關鍵是要明確家庭經營是核心,適度規模是關鍵。

第一,家庭經營是核心。就中國目前的情況來說,有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社會化服務組織、龍頭企業、傳統小農戶這六大農業經營主體,這六大主體構成了中央所提出的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在培育新型經營體系的時候,必須堅持以家庭經營為主。農業生產是自然再生產與經濟再生產相交織的過程,其經營對象的周期性和經營過程的復雜特性都決定了隻有利益高度相關的家庭成員才能同心同德,充分發揮成員能動性,做好農業生產。我國的經驗已經証明“公社+社員”這種政府種地的模式已經失敗,而“公司+農戶”是公司在種地,同樣種不好,隻有“農戶+農戶”才是中國農業發展的最佳選擇。另外,歷史上和世界上的經驗也告訴我們,農業生產始終是以家庭經營為主體,無數歷史和國際經驗証明,家庭經營是農業生產經營的最佳方式。歷史上,在人類各種社會制度下,農業家庭經營始終是農業生產的基礎,原始社會的族群,奴隸社會的奴隸主,封建社會的地主,資本主義社會的家庭農場,無不以家庭為主體。縱觀當今世界,各國包括發達國家農業基本都是家庭經營為主體,英、法、美、德、日等國家,農業有80%以上屬於家庭農場,其中美國家庭農場佔到86%,歐洲家庭農場佔到88%。我國有2.3億承包農戶,這其中參與土地流轉的有29%,絕大多數農戶都在種自己的地,我們在培育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時候千萬不能挫傷他們的積極性,他們才是我們糧食十一連豐的核心。可以說,堅持家庭經營為主體的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是歷史的必然,是大勢所趨,是各時期、各國經驗的總結,也是中國農業生產順利開展的唯一正確選擇。

第二,適度規模是關鍵。現在我國很多地方都在搞動輒幾千上萬畝的超大型家庭農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覺得美國的家庭農場做的好,規模化、機械化程度高。但是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決定我們不能照搬美國模式,搞大規模的家庭農場。我國的規模化不是越大越好,而是應該適度規模,超越了適度就會出問題。美國是人少地多,他們追求的邏輯目標是勞動力產出最大化,中國人多地少,我們追求的邏輯目標隻能是土地產出最大化,目標不同,路徑當然不能一樣。同時,規模超過一定限度,效益就會下降。據黃季焜研究發現,東南亞、南亞國家近些年土地經營規模普遍呈下降趨勢,隻有中國在增大。再說,中國目前100個人的地給一個人種,其余99人到哪裡去,去干什麼,是個天大的社會問題。對於這個適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中明確表示:“現階段,對土地經營規模相當於當地戶均承包地面積10至15倍、務農收入相當於當地二三產業務工收入的,應當給予重點扶持。”這個10-15倍就是規模適度的“度”

3. 打造第六產業

打造第六產業潛力巨大。日本東京大學名譽教授今村奈良臣於1996年首次提出農業是第六產業這一概念,這是指農業在發展第一產業的同時還要發展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加工業的第二產業以及為農業服務的第三產業,這充分體現了農業的包容性和高度融合性。一個國家進入工業社會有兩個標志,一是吃工商飯的人超過吃農業飯的人,二是白領超過藍領。前一個在1997年中國已經實現,后一個要趕上美國還需要6000萬白領。當前,我國農業的第二、第三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在中國,作為第二產業農產品加工與農業產值的比值僅為1︰2,而發達國家則達到了1︰5-1︰8。應盡快將工業4.0的理念融入農業,大力發展智能化農業。機器人正在從被動中走出,向自我意識、情感意識、學習意識發展,能吃會動、自我變形的軟體機器人、液態機器人即將問世。霍金聯名幾百位科學家企業家前不久發表公開信,警告世人警惕讓機器人操縱人的危險。農業如何利用機器人是尚待開發的一個新領域。美國為農業服務的人口已經達到總人口的20%,而美國的農民隻佔總人口的1%多一些。與世界發達國家的差距可以看出我國農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空間巨大。

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需要圍繞四品做好文章,即品相、品質、品位、品牌。人類已進入品牌時代,消費看牌子已是社會成員的必須。中國有1500多種產品產量在世界居第一位,但沒有一個世界公認的叫得響的品牌。美國《商業周刊》自2006年以來,連續發布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中國國內生產170萬個品牌無一上榜。跨國企業500強有近一半是美國的,世界上20個最強品牌有19個是美國的。美國從1820年GDP居世界第一,至今未變。
發展為農服務的服務業,需要圍繞打造新業態大做文章。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的運用,是農業適應形勢,打造新業態的最佳途徑。山東嘉祥的雲農場已覆蓋十多個農業大省。

發展二三產業,需要建立一個一二三產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中國目前的農業產業成了產業資本逐利的肥肉。有關專家調查,中國有世界20%的人口,卻建了佔世界80%的大棚,生產51%的豬肉、67%的大宗蔬菜、70%的淡水養殖,資本的過度介入,使農業拉長了產業鏈條,提高了經濟效益,但第一生產者農民隻得到8%的利益,92%被不同利益集團分走。全國人大代表黃細花稱,他們曾做過一個試驗,一車貨從廣州拉到北京,不超載,不違章,不但不賺錢,還虧3200元,運輸成本比廣州到美國都貴,農民辛辛苦苦種出的紅薯5角一斤賣出,商場裡卻賣5元一斤。

人類的農業已經經歷了三種形態: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精耕細作的傳統農業、輸入外力的石油農業,石油農業又稱現代農業,這三種形態都只是在第一產業中做文章,今天我們要建設農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與現代農業不是一個概念,農業現代化是包含一二三產整個農業產業鏈條的農業。他追求的是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五大目標,而現代農業隻著眼於一產,追求目標主要局限於經濟。中國的農業現代化與國外的六次產業應是一個在內涵和外延上相似的概念。未來我國農業應加快構建一二三產融合,上中下游一體,產供銷加互促的完整產業體系,促進農業經濟生態系統的優化。

4. 構建從“地上”到“線上”的新業態。

隨著網絡的不斷普及和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許多國內知名的網站都開始重視深入農村市場,這為農村打造從“地上”到“線上”的新業態帶來了巨大的機遇。現在去農村,可以在村鎮的牆上看到許多“土”口號,例如:“生活想要好,趕緊上淘寶”,“老鄉見老鄉,購物去當當”,“發家致富靠勞動,勤儉持家靠京東”等等。

除了刷標語、喊口號外,阿裡巴巴、京東等網站還實地深入,在農村發展網點。2014年,阿裡巴巴旗下的阿裡研究院發出公告,在全國范圍內尋找淘寶村,指出隻要滿足三個條件就有機會成為淘寶村,這三個條件是:經營場所在農村﹔年交易千萬以上﹔本村活躍網店數量達到100家以上,或活躍網店數量達到當地家庭戶數的10%以上。截至2014年末,建成的211個淘寶村分布在10個省區,網點7萬多家,就業28萬人,其中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沙集鎮東風村2014年交易額超過了10億元。京東商城計劃在全國近60萬個村每村選2個村民賒銷農藥、化肥、種子,減掉一切中間環節。安徽績溪縣通過互聯網讓城裡人當地主,雇農民種地。讓城裡人閑時下鄉,讓農產品直接進城,城鄉實現人與物的互動。石台縣的茶園眾籌也是一個新創意。

從“地上”到“線上”將是一場農業領域的業態革命。中國在未來將經歷從鄉土中國到電子商務,從下地種田到上線種網,從熟人社會到虛擬空間的逐步轉變。培養農民“打掉中介”的互聯網思維是當前的重大課題,農民也會因此逐步學會既能用鋤頭又能敲鍵盤。馬雲稱阿裡巴巴已拉動1000萬人就業。中國互聯網雖然比美國等發達國家起步較晚,但有些方面已經走在他們前面,如移動支付,支付寶錢包和微信支付早就積累了數億用戶,而美國的相關業務啟動比中國晚,發展也比中國慢,再如電子商務發展速度和規模也都高於美國。因為中國傳統產業落后,線下零售業滲透率不高,中小城市和鄉村成了電商的主流消費方式。互聯網已經讓人類社會重返“部落時代”,這與傳統的以血緣和氏族為紐帶的“原始部落”不同,“網絡部落”是以興趣愛好、價值觀為紐帶,是不要問我從哪裡來的虛擬部落,大家素不相識、互不見面,但其群體力量之強大無可估量。

互聯網也是一把雙刃劍,利用互聯網詐騙手法不斷翻新,廣西南寧市賓陽縣農村青年用盜取QQ號詐騙錢財已經形成一個產業鏈:木馬制造者—木馬、信封交易平台(馬商)—詐騙者—取款公司(人),犯罪嫌疑人最小的13歲,最大一筆詐騙1200萬,取款已經發展到海外洗錢取款。這條產業鏈已形成現成版本,和誰聊,聊什麼,內容都有,隻要復制粘貼就可以了。對此,警察破案率不足1%,即使破了也處理不了,隻得放回,然后又技能升級。這裡每年發生QQ詐騙8-10萬起,2000元以上才立案,破案不到500起。

西方社會是在一個規則、秩序和誠信都比較成熟的背景下進入互聯網時代,而中國是在一個規則、秩序和誠信都比較缺乏的背景下進入互聯網時代,警惕坑蒙拐騙帶來的負效應是必須的。(上)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