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安衛平:建立打擊網絡恐怖主義“國際維和”力量

2015年06月01日13:36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編者按:網絡恐怖主義是經過信息網絡發酵催化出的恐怖主義新形態,是21世紀的全球性難題。美前中央情報局局長多伊奇說:“網絡恐怖主義對美國造成的危害更甚於用常規手段進行威脅的恐怖主義。它已成為僅次於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的第3大威脅因素。”打擊網絡恐怖主義已經成為國家安全、國際政治與國際關系中的突出問題。網絡的全球化、無界性決定了打擊網絡恐怖主義的國際需求,必須要開展國家間合作,打造技術先進的“國際網絡維和”力量,才能有效維護全球網絡空間安全。

當前,恐怖主義向互聯網領域急速擴張,網絡恐怖主義的危害性日益突出,一些非政府組織或個人持續有預謀地利用網絡招募人員、傳播暴恐思想、傳授暴恐技術、籌集恐怖活動資金,制造轟動效應的恐怖活動,以達到破壞目標國政治穩定、經濟安全和擾亂社會秩序的險惡目的。為對付全球存在、日趨嚴峻的網絡恐怖主義,有必要在聯合國安理會的框架下,推進國家間網絡反恐合作,組建專業的“國際網絡維和”部隊,進而整體有效地打擊網絡恐怖主義,切實維護全球網絡空間安全。

一、建立“網絡維和部隊”的國際需求日益迫切

隨著全球信息網絡化的發展,基於網絡的信息和信息控制成為現代社會運行的核心資產和關鍵環節。網絡恐怖主義可能帶來的破壞力日益增長。國際社會對網絡恐怖主義危害和合作打擊網絡恐怖主義的共識日益廣泛,組建網絡領域的國際維和部隊成為現實需求。

一是網絡恐怖主義是人類社會急需面對的共同敵人。以信息網絡技術為基礎的網絡空間在給人類生活生產帶來方便、快捷的同時,現實世界對信息網絡的依賴性和信息網絡自身的脆弱性也為恐怖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任何一個依賴互聯網運行的金融、能源、交通系統遭到“網絡恐怖”襲擊的可能性在增加,其結果或將不堪設想。另一方面,恐怖分子通過自建網站,發布恐怖音視頻,煽動聖戰、宣揚宗教極端思想、煽動民族仇恨,嚴重破壞世界和平與穩定,危害人類社會生命財產安全。在恐怖分子看來,互聯網既是發動心理戰和宣傳戰的“天然道場”,也是恐怖分子交流和傳授“技藝”的絕佳場所。互聯網為恐怖組織提供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溝通方式,使得恐怖分子更容易獲得恐怖技能,讓每個國家都可能陷入網絡恐怖主義的威脅當中。可以說,基於網絡的重要性和全球互聯特性,網絡恐怖主義已經成為人類社會必須且已經正在面對的共同敵人。

二是加強打擊網絡恐怖主義國際合作刻不容緩。網絡把世界聯結在一起,使懷有惡意的人能夠從數千裡之外攻擊網絡系統。跨國界網絡攻擊成為常態,而追查和發現這種危險的行為尤其困難。面對網絡恐怖主義的侵襲,國際社會面臨嚴峻挑戰,沒有國家能夠獨善其身,國際社會加強合作共同打擊網絡恐怖活動刻不容緩。一個國家要想具有確保其至關重要的系統和網絡安全的防御保護能力,就需要融入國際合作體系,通過全球國家協同打擊,才能對可能無所不在的網絡恐怖主義形成遏制的合力。第68屆聯合國大會第四次評審並通過了《聯合國全球反恐戰略》,首次寫入打擊網絡恐怖主義的內容,明確要求聯合國反恐機構會同各國和有關國際組織加強打擊恐怖組織或恐怖分子利用互聯網實施的恐怖行為。近年來,中國反恐形勢嚴峻,境內外“三股勢力”借助互聯網等新興媒體搞煽動破壞,中國已經開始依法打擊,但是問題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制作、發布暴恐音視頻的組織基本在國外,還需要國際社會的共同合作來清除。

三是建立國際維和部隊是網絡反恐的內在要求。互聯網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改變著恐怖主義的組織形態和實施方式。這種新變化,迫切要求建立專業的網絡反恐國際維和部隊來應對。隨著國際社會的日益開放和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基於互聯網,恐怖組織出現了扁平化趨勢,在恐怖襲擊行動中獨立行動小組模式取代了逐層下達指令的模式,這一變化增強了恐怖活動的隱蔽性,提高了恐怖組織的生存能力。同時,網絡傳播使得恐怖活動的專業度快速提升,危害程度進一步升級,更容易制造社會恐慌、擴大暴恐組織威懾力。未來,不排除暴恐分子破壞國家網絡信息基礎系統的可能性,超級網絡恐怖活動時代正在到來。針對網絡恐怖主義的這種高度專業性、技術性、有組織性和巨大破壞性,許多國家也意識到,僅僅依靠政府和民間的力量是不夠的,必須建立起專門的國際網絡維和部隊,以適應網絡領域特性的專業角度來打擊網絡恐怖主義,有針對性地制定、協調和執行全球國家間網絡反恐計劃和行動,評估威脅源和安全程度,更加有效打擊和防范網絡恐怖襲擊。

二、打擊網絡恐怖主義的國家責任尤其重大

網絡恐怖主義的破壞對象涉及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多方位安全,危害深遠。可以說,其直接針對國家主體地位和人民根本利益。因此,在反恐斗爭中,防范網絡恐怖主義已成為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課題。打擊網絡恐怖主義是每個國家都必須要高度重視且應當承擔的重要責任。

一是國家是打擊網絡恐怖主義的主體,必須承擔統籌領導責任。網絡恐怖主義與傳統恐怖主義、黑客之間既有聯系,又存在著本質和程度上的不同。目前,它並沒有造成直接的人員傷亡,使用的科技手段更為高明、隱蔽。可以這麼說,網絡恐怖分子利用黑客技術實現其政治目的,但它又不像普通的黑客攻擊那樣,只是出於個人喜好或想成名的願望,造成一般的拒絕服務和麻煩。它是一種暴力行為,但卻是出於政治目的,想引起物理侵害或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隨著交通工具、通信、網絡的現代化程度不斷提升,暴恐活動在信息高效流轉、網絡應用發達的今天,破壞范圍更大,直接指向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政府執政權威。因此,國家是網絡恐怖主義的直接攻擊目標,其各種活動最終是要實現政治目的,改變國家現狀。世界上每一個國家都要面對這種威脅,因而必須要承擔起打擊網絡恐怖主義的重任,以保衛各自國家安全。國際社會應增進共識,明確凡是在網絡空間宣揚煽動恐怖主義的都是網絡恐怖活動,必須要在各國政府的直接領導下予以堅決打擊。

二是網絡反恐需要國家間的協調溝通。在網絡空間裡,沒有任何象檢查站這樣的物體屏障要經過,也沒有任何的邊界要越過,不要通過任何的海關關口,恐怖分子可以從世界任何地方實施恐怖活動。國家間的合作對於遏制網絡恐怖主義蔓延至關重要。應對網絡恐怖主義既要治標又要治本,網上宣傳和募集資金是“標”,恐怖主義是“本”,各個國家需要共同協作,主動承擔起網絡反恐的責任,合力鏟除恐怖主義產生的根源。目前國際社會缺乏各國一致認可的法律框架,難以打擊和處罰網絡恐怖活動,也缺乏行之有效地國際、國內共同打擊網絡恐怖活動的有效合作機制及在國際、國家層面打擊網絡恐怖活動的頂層設計。國際互聯網是以國際化、開放和互聯為特點,而安全度和開放度永遠是一對矛盾,隻要各國政府認清網絡恐怖主義的危害根源,把握住網絡安全和開放的平衡點,破開國家阻隔屏障,通力合作,雖然過程漫長而艱苦,但最終必然能將網絡恐怖主義在這個文明社會中消滅。

三是網絡反恐需要國家維和力量走出去。隨著網絡信息化應用的普及和深入,伴隨而生的網絡信息安全跨國界問題越來越突出,網絡恐怖分子可遠在地球的另一端對一國的交通、能源、金融等信息基礎網絡實施攻擊。這必然要求打擊網絡恐怖主義不僅僅是針對本國的網絡恐怖分子,也要對世界其他地方的網絡恐怖主義實施走出去的堅決打擊。中國新的《反恐法》,規定,“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可以派員出境執行反恐怖主義任務”。但美國國務院發言人哈夫稱,“中國起草反恐法律時應該咨詢美國企業和美國政府”。這是明顯的雙重反恐標准,也是不符合網絡反恐客觀實際。網絡反恐特點必然要求打擊網絡恐怖主義不能只是一國一地的斗爭,美國網絡反恐也需要聯盟的大力協助。當然,在網絡領域,這種走出去不一定是網絡維和人員走出去,也可能是力量打擊效應的外向投放。中國是網絡恐怖主義的受害者,中國希望也需要其他國家理解和支持中方打擊“東伊運”等恐怖分子的努力,合力打擊各種恐怖勢力利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從事的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活動。

三、執行網絡反恐維和任務軍隊義不容辭

近年來,“東伊運”等恐怖勢力大搞網絡恐怖主義,大肆發布恐怖音視頻,煽動對中國政府發動所謂“聖戰”,不僅危害中國安全與穩定,也助長了國際恐怖極端思潮的泛濫,給國際社會安全與穩定帶來嚴重隱患。對於國家和政府來說,反恐是一場戰爭,而保家衛國是軍隊天賦職能,由軍隊來執行打擊網絡恐怖主義正是其應有職責。

一是軍隊應成為網絡社會除暴安良的主要力量。網絡恐怖分子的活動規模和方式不斷走向有組織性,軍隊反恐的職責也在向網絡領域不斷拓展。近年來,恐怖組織團伙的數量明顯增多,過去“獨狼式”襲擊較多,今后“群狼式”襲擊將增多,而網絡恐怖分子更加容易抱團,直接在網絡上進行勾聯組織,從而對國家社會體系造成更大危害。與傳統的恐怖手段相比,實施網絡恐怖的費用更低,恐怖分子不需要購買槍支、炸藥等傳統的攻擊性武器,相反他們可以通過一根電話線來制造和傳播計算機病毒。而且,恐怖分子也不需要花錢來租賃車輛或雇人去運送爆炸物,他們可以用他們的電腦來實施恐怖活動。面對這種復雜多變的形勢,軍隊作為國家反恐維穩的重要力量,必須要適應網絡空間特點要求,成為打擊網絡恐怖主義的中堅和主力,堅決有力打擊各種網絡恐怖犯罪活動,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二是軍隊要為維護國家網絡空間利益保駕護航。現實社會中,軍隊是維護國家安全的定心丸,在網絡空間也同樣應成為人民群眾的安全依賴和保障。相比於有形攻擊和破壞,最嚴重的莫過於由有形的攻擊而引起的心理傷害或純心理攻擊的影響。網絡的放大效應使得恐怖攻擊的心理影響往往比有形的破壞更具破壞性。恐怖主義研究專家霍夫曼認為,“恐怖主義活動總是致力於傳達一種信息﹔恐怖活動越是恐怖和令人震驚,其傳達的信息影響力就越巨大。”作為國家和社會安全的盾牌,軍隊要堅決維護國家和人民在網絡空間的利益和安全,能夠有效消除網絡恐怖主義造成的各種思想動蕩和不良心理影響,使人民能夠切實感受到生產生活得到有效保護,從而為維護國家安全、社會穩定和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推動社會全面發展提供可靠的心理安全支撐。

三是軍隊必須有能力成為國際網絡維和任務的執行者。軍隊要想有效履行網絡反恐任務,必須要具備強大的打擊網絡恐怖主義作戰能力。軍隊應在國家安全法、反恐怖主義法、網絡安全法等法律框架下形成並實施積極有力的打擊網絡恐怖主義能力和行動。為了預防和打擊網絡恐怖活動,世界上許多國家已經積極行動起來,美等西方國家紛紛賦予軍隊保護網絡安全的職責和打擊網絡恐怖的權限。從根本上說,打擊網絡恐怖主義的過程就是保護己方的信息網絡系統、破壞恐怖分子的信息網絡系統的過程。為達此目的,軍隊需要利用網絡時代的戰略和技術,樹立新的反恐理念,“以網絡對網絡”,充分聯合政府和民間的各種力量,建立聯合應對機制。同時,針對信息網絡上的通信聯絡是雙向的,實施積極的網絡打擊行動,對網絡恐怖分子要“盯得住”,對網絡恐怖信息傳播要“截得斷”,對網絡恐怖網站要“癱得了”,對網絡恐怖攻擊要“阻得住”。同時,要始終認識到打擊網絡恐怖主義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動態過程,軍隊必須要不斷探索網絡時代反恐作戰的基本規律,常演常練,實戰檢驗,不斷提升技術水平和實戰能力,才能在全球網絡空間中有效履行維和任務。

(作者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6集團軍副軍長)

(來源:中國信息安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實習生、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