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學習路上

學者觀察:如何理解"四個全面"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核心

2015年05月18日10:2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學習路上”大型網絡數據庫  點擊進入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5月18日電 (萬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簡稱“四個全面”)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階段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近日,中央黨校教授、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課題組首席專家嚴書翰結合《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撰文指出,“四個全面”是接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藍圖,是治國理政方略的進一步完善,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新成果。嚴書翰在文章中指出我們要充分認識“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出的背景,准確把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核心。以下是該文內容摘編


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出的背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審時度勢,總攬國際國內大局,尤其是在總結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經驗基礎上,提出了新常態的戰略判斷。新常態既是經濟范疇,又是經濟社會范疇。說它是經濟范疇是因為新常態首先是以經濟特征體現出來的。這些特征可以用“中高速”、“調結構”、“新動力”和“促內需”加以概括。此外,還要重視分配制度改革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等。正如習近平指出: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有幾個主要特點。一是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二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第三產業、消費需求逐步成為主體,城鄉區域差距逐步縮小,居民收入佔比上升,發展成果惠及更廣大民眾。三是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說新常態也是經濟社會范疇,是因為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經濟發展狀況會影響並最終決定社會等其它領域的狀況。雖然現在還不能說我們已經完成了調結構、轉方式。但是我們已經看到新常態下,我國正朝著更加重視質量、效益、創新,更加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更加重視民生改善和社會公平的方向發展。因此,僅僅從經濟特征上來理解新常態還是不夠的。新常態是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出現的新特征。說到底,新常態是對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過程出現新的階段性特征准確而形象的表達。

我們黨認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至少需要上百年時間,這是我國的基本國情。但這並不是說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過程是一成不變的。正如習近平深刻指出的:“既要看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沒有變,也要看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每個階段呈現出來的新特點”。因此,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過程中階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新常態是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征的科學概括。

我們黨總是善於准確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過程出現新的階段性特征並據此制定發展目標和執政方略等。十六大指出,在基本實現總體小康后,我國進入了“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必經的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並據此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十七大指出,“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呈現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征”。這是科學發展觀提出的根本依據。習近平指出,新常態這是我們認識當下、規劃未來、制定政策、推進事業的客觀基點。因此,我們完全可以這麼說,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出的背景即根本依據。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

——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核心

研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聯系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可以清晰地看出:貫穿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主線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目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核心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先說這條主線。自從1982年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后,這個基本命題就成為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主題,成為貫穿歷次黨代會報告的一條主線。從黨的十三大到十八大,這六次黨代會報告的總題目中都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8個大字。而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文獻的核心詞、關鍵詞和高頻詞。習近平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鄧小平同志為它確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則,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這篇大文章上都寫下了精彩的篇章。現在,我們這一代共產黨人的任務,就是繼續把這篇大文章寫下去。”由此可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是貫穿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主線。

再說這個目標。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習近平還指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此后,習近平圍繞什麼是中國夢,怎樣實現中國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述。從而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成為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尤其是闡述治國理政思想的明確目標。

如何理解“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核心,可以從以下這3個方面加以把握。首先,“四個全面” 戰略布局是對黨的基本路線的拓展和深化。黨的十八大后,習近平多次強調:“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我們在實踐中要始終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不動搖,既不偏離‘一個中心’,也不偏廢‘兩個基本點’,把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統一起來,堅決抵制拋棄社會主義的各種錯誤主張,自覺糾正超越階段的錯誤觀念和政策措施。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實實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1頁)。

“四個全面”中的第一個“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講的是發展問題,而發展就是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因此,這第一個“全面”相當於黨的基本路線的“一個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是黨的基本路線的“兩個基本點”,是實現“一個中心”的根本保証。而“四個全面”中的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動力、法治支撐和政治保障,這3個“全面” 相當於黨的基本路線的“兩個基本點”,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根本保証。因此,“四個全面”是對黨的基本路線內涵的拓展和深化。

其次,“四個全面” 戰略布局是治國理政的藍圖。講現代化發展戰略、治國理政等,必然要講到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對我國現代化發展戰略的思考和論述。鄧小平認為,在確立了現代化發展目標后,為確保目標的實現還需要有清晰的藍圖。鄧小平曾經用“心中有數”來形象表達這個藍圖。比如,1986年9月,鄧小平在論述改革的目標和任務時指出,“改革總要有個期限”,並要求黨的十三大要拿出改革的 “一個藍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在論述新一屆黨中央治國理政思想時也體現了這樣的大思路。他不但闡述了治國理政的目標和主線,而且非常重視制定治國理政藍圖。在深刻分析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和總結改革開放實踐經驗基礎上形成的“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就是習近平治國理政的藍圖。當然,這經歷了一個過程。

再次,從《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的邏輯結構上來把握這個核心。此書第一章總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闡述的是貫穿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主線﹔第二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闡述的是習近平治國理政要實現的目標。因此,要准確把握“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的核心,必須同深入研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這本書結合起來。

應該看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觀照的時間節點主要是我們黨第一個一百年目標實現的2020年。但是更應該看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包含的發展仍然是我們黨的第一要務,改革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的源泉,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是依憲執政,堅持黨的領導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保証等重要思想,仍然是2020年之后指引我們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重要思想。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謝磊)
相關專題
· 學習路上
· 嚴書翰專欄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