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社區        注冊

諸捷:善於用網絡語言點贊核心價值觀

2015年04月30日09:20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以辯証的、全面的、平衡的觀點正確處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關系,把精神文明建設貫穿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全過程、滲透社會生活各方面,緊密結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倡導共產黨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隨著網絡空間成為人類社會生存的“第二類”空間,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尤其傳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最根本內核的中國正能量,必須登上網絡平台的“快軌”,插上網絡語言的“翅膀”。這是潮流所向大勢所趨,是需要深刻研究和把握方法的重大課題。

當前,網絡空間已成為人們無法離開的生活空間,網絡平台也逐漸成為黨中央治國理政的一個新的重要抓手,那麼,在網絡空間上盛行的網絡語言,因其時代性、趣味性、便利性等特點使它在文化傳播中成為一種潮流和重要工具。對於我國社會優秀文化傳承、正確思想意識凝聚,尤其以黨的十八大明確總結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最根本內核的系列中華正能量思想文化的傳播而言,登上網絡平台的“快軌”和插上網絡語言的“翅膀”,既是潮流所向大勢所趨,更是需要深刻研究和把握方法的大課題。隻有我們充分利用與規范廣大網民熟悉接受的網絡語言工具,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點贊,為中華傳統美德和時代正能量傳播吶喊,相信不僅是網絡會清朗起來,人心更是會清朗起來。

一、中華文明創新成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飽含民族文化底蘊

價值觀是思想文化的高度凝練與升華,於個人是立身之本,於國家更是立國之本。隻有通過先進的文化強基固本、正確的價值觀凝魂聚氣,人心才能凝聚,網絡才能清朗,社會才有正氣,民族才有傳承,我泱泱中華的偉大復興才有得以實現的希望!

中國人的時代價值觀和主流思想體系,也隨著民族文化燦爛弘揚和時代發展而不斷與時俱進。新中國的建立,確立了以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和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奠定了政治前提、物質基礎和文化條件。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理論和市場建設的大放異彩,我國社會主義思想文化建設不斷進行新的探索和發展,確立了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二十四字為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到以“三個倡導”為內容,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論斷和戰略任務。

對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習總書記的這一論述,為我們學習領悟、踐行發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明了方向,使我們懂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繼承和飽含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精髓,又與時俱進融入時代文明創新成果。將國家、社會、個人三者的價值要求融為一體,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同時繼承、吸收、整合了以儒家文化為主流的中國傳統文化和以西方文化為代表的世界文明的精華,實現了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新突破,具有鮮明的科學理論、民族特征和時代精神,代表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方向和目標,對實現中國文化的再造、重構和復興,具有巨大的指導和實踐意義。

面對世界范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形勢下價值觀較量的新態勢,面對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思想意識多元多樣多變的新特點,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於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對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引領社會全面進步,對於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毫無疑問,學習、貫徹、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溶入全民族的精神血液,這是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形神相隨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針對核心價值觀的宣傳和培育,習近平總書記就曾強調指出,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

那麼,如何在宣傳核心價值觀中的傳播中,真正做到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中明確要求的“找准與人們思想的共鳴點、與群眾利益的交匯點,做到貼近性、對象化、接地氣”、“善於運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增強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等原則要求,顯而易見,抓住網絡語言這柄“利劍”,將是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耳入腦入心、敦化為民風民俗民德,從而實現弘揚傳播、培育踐行的一條重要的途徑。

二、網語成為重要抓手,利用網絡語言的核心價值觀傳播思考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做好網上輿論工作是一項長期任務,要創新改進網上宣傳,運用網絡傳播規律,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習總書記的這個重要預見和指示精神,已經越來越為現實所印証昭示,並不斷指導我國相關部門和各行業的核心價值觀宣傳培育工作高效率前進。當前,作為人們接受信息和傳播信息的重要工具,以及各種思想文化、價值觀念的集中地帶,互聯網絡也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教育提供了一個新平台。在新時期,要充分發揮網絡平台的傳播渠道優勢和網絡語言的承載工具優勢,使其成為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前沿陣地,不斷增強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培育的實效性。那麼,究竟如何圍繞網絡語言這個重要抓手,有效宣傳培育核心價值觀呢?筆者認為應當抓住“六個一工程”,即應當注重六大重要方法和路徑。

一是高舉一個旗幟,用價值觀作為工作根本導向。

向廣大人民群眾宣傳核心價值觀的工作前提,便是各級黨員、干部,首先應當從自身做起,高舉核心價值觀的旗幟,將之作為宣傳工作的方向指導。那麼,如何才能從自身思想上高舉核心價值觀的大旗?其一是加強學習﹔其二是努力踐行。核心價值觀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要堅持由易到難、由近及遠,努力把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變成日常的行為准則,進而形成自覺奉行的信念理念。

俗話說:“內誠於心,外信於人。”隻有當各級宣傳部門的黨員、干部在自己進行核心價值觀宣傳工作之前,首先要求自身完成對核心價值觀的深入學習和身體力行,通過自身的行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后,才能更好地把握宣傳方向,制定宣傳策略,營造宣傳內容,才能有信心說服群眾,有能力引導群眾,有辦法幫助群眾,做好核心價值觀宣傳工作,推動核心價值觀真正在廣告人民群眾心中扎根,在全社會范圍內成為主流價值觀。

二是領會一個本質,學習網語生動改進宣傳文風。

網絡語言之所有讓網民印象深刻、喜聞樂見,繼而口口相傳,盡管各種網絡語言內容優劣雜陳、良莠不齊,但綜合所有網絡語言的風格共性來看,其利於傳播、貼近百姓的風格特點,是我們在做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宣傳工作時,特別值得借鑒和學習的。

值得宣傳文風借鑒的網絡語言風格特點有以下四個方面。一是簡潔,即簡短精煉、直截了當,觀點鮮明、重點突出。二是實用,即朴實通俗、符合實際、有感而發、有的放矢。三是新趣,即清新鮮活、生動有趣、特色鮮明、富有新意。四是低姿,即平等對話、不擺架子、情理動人、不事說教。網絡語言大多都具有這樣的風格特點,從而切合網民心理、遵循了新時代大眾傳播規律,達到了高效傳播和認知理解的效果。而反觀我們很大一部分還停留在“板著臉”時代的宣傳文章,則不僅是“長假空”的文風,還老擺著一副“衙門”訓人或者“教師爺”教學的姿態,如此宣傳,群眾豈能不用腳和眼睛投票,不僅沒有達到理想的宣傳效果,甚至會反彈起一些負作用也未可知。

習近平同志曾深刻指出:“不良文風蔓延開來,損害黨的威信,導致干部脫離群眾,使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在群眾中失去感召力、親和力”。因此,在當前網絡資訊信息發達便捷時代,切實轉變文風,這是更好傳播黨的主張、更好服務群眾的必然要求。

三是形成一些規范,加強不良污穢網絡語言治理。

網絡語言是一把雙刃劍,它既可以豐富和發展中華語言文字,同時也會侵蝕我們的中華文化,它既能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也有更多與價值觀完全背道而馳的網絡語言在肆虐傳播。網絡語言自身缺陷和不足也很多,例如:很多不規范的漢語用法、部分語言粗俗污穢泛娛樂化、部分網絡語言內容涉及黃賭毒使用語言暴力、有些網絡語言隱含違反法律德風內容等。

由此可知,以上一些不良網絡語言,其本身內容就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悖,對它們的規范、淨化和治理,本身就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弘揚和宣傳。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網絡語言的規范治理已經成為互聯網環境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是抓好一個陣地,重點聚焦學校青年學生群體。

在利用網絡語言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大中學校園中的廣大青少年是需要重點聚焦的一個培育人群。這是因為大學中學的青少年人群,既是作為使用網絡語言頻率較高且深受其影響的社會群體,又是價值觀人生觀正在完善成熟的人生階段。

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北大演講時,不僅給聽課師生們解讀核心價值觀,而且強調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這充分說明,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堅持從學校抓起。青少年階段是價值觀形成階段,是可塑性最強的時期。要把青少年價值觀教育擺在突出位置,抓好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價值觀教育,也就抓住了未來、管住了長遠。

五是構筑一個高地,加強媒體平台網絡話語引領。

新聞媒體平台,無疑是一個社會傳播社會主流價值的主要載體和渠道。那麼,對於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聞媒體就更將充分發揮主力軍、主渠道的作用,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到日常形勢宣傳、成就宣傳、主題宣傳、典型宣傳、熱點引導和輿論監督中,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不斷鞏固壯大積極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輿論。

除了自身高度重視加強核心價值觀宣傳外,新聞媒體更要順應網絡時代發展,遵循新聞傳播規律和新興媒體發展規律,努力進行媒體融合發展。要適應新興媒體傳播特點,加強內容建設,創新採編流程,優化信息服務,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進一步強化自身市場競爭力和輿論話語權,進一步拓寬對核心價值觀的宣傳渠道和傳播效率。

六是添加一劑養分,網語精髓融入精神文化產品。

我們要大力發展以網絡語言和互聯網精神為核心的網絡精神文化產品,發揮精神文化產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用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相統一的優秀作品,從多角度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為了實現網絡文化產品對核心價值觀的傳播,必須加強對新型文化業態、文化樣式的引導,讓不同類型文化產品都成為弘揚社會主流價值的生動載體。推動我國優秀文化產品的數字化、網絡化,提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態屬性的網絡文化產品的服務和供給能力。增強網絡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從而增強大眾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和接受。

三、立足全球網絡空間,加強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能量

信息化浪潮使得世界各國對互聯網的依賴程度日臻加深,信息網絡的國際政治效能在全球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領域日益凸顯,爭奪網絡空間優勢成為國際政治權力競爭的重要內容。

在網絡空間中,除了在政治、軍事、技術、商業等領域的博弈外,中西方文化與意識形態沖突更加明顯,由於互聯網肇始於美國,自誕生以來一直被西方國家的意識形態、思維方式和價值觀所壟斷,由此導致中國在網絡空間話語權博弈中被西方國家所孤立。

當然,盡管我們的文化在世界舞台面臨不利局面,並且不可否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全球化仍將是以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價值觀為主體的“話語”領域,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能在國際舞台打造屬於自己的話語體系。為改變以往在對外交往中“畫地為牢”、“自說自話”的局面,我們必須以國內提出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契機,以高度的全球視野推動我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中樞”的優秀中國文化“走出去”,使其在與西方世界多元價值體系的競爭中不斷走向合作和交流。讓世界了解中國,理解中國在傳統國際政治領域和網絡空間的行為與意圖,消除對中國的猜疑,這是我國在未來扭轉上述被動局面的重要保証。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中華文化走出去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論述、提出明確要求。十八屆三中全會對提高文化開放水平、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作出重要部署。中央政治局圍繞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進行集體學習,要求國家相關部門認真學習領會中央精神,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以改革創新精神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使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有一個大的提升。

一個國家的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國家民族文化歷史積澱和當前發展的精華結晶,實際上,任何國家都非常重視本國核心價值觀的國內培育和國際傳播。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走出去,讓國外民眾觸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勁脈搏,感知當代中國發展活力,理解我們的制度理念和價值觀念,應當是我們的不懈追求。要把內容建設放在第一位,突出思想內涵、彰顯價值觀念,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毫無疑問,推動核心價值觀的全球傳播,不僅是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在綜合國力競爭中贏得主動的迫切需要﹔還是營造良好外部環境、塑造良好國家形象的戰略選擇﹔更是促進各國文化交流互鑒、維護人類文明多樣性的必然要求。

我們應當大力加強在國際上傳播當代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的影響力首先是價值觀念的影響力,世界上各種文化之爭,本質上是價值觀念之爭。當代中國核心價值觀念代表了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價值表達和重要標識。經過30多年的改革發展,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熱情關注中國道路、高度評價中國道路,開始客觀看待當代中國價值觀念。要把當代中國價值觀念貫穿於國際交流和傳播的方方面面,加強提煉闡釋,拓展傳播平台和載體,提高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的國際知曉率和認同度,讓當代中國形象在世界上不斷樹立和閃亮起來。

當然,推動核心價值觀及中華文化的全球傳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努力。要統籌國際國內資源,凝聚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四方力量,用好文化交流、文化傳播、文化貿易三種方式,著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文化走出去格局,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恰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中國人看待世界、看待社會、看待人生,有自己獨特的價值體系。要加大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快構建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征的價值體系。堅守我們的價值體系,堅守我們的核心價值觀,必須發揮文化的作用,把繼承優秀傳統文化又弘揚時代精神,立足本國又面向世界的當代中國文化創新成果傳播出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為人類做出中華民族應有的貢獻。

(作者系網絡空間戰略論壇特約研究員)

(來源:中國信息安全)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學習微平台”
(責編:萬鵬、朱書緣)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熱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