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經濟社會
分享

(學科走向)

王處輝:形成中國風格的社會思想史理論

2015年04月27日08:3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社會學作為一個學科,是對人類社會生活秩序、社會問題、社會管理及理想社會模式進行思考的學問。經過多年發展,中國社會學已從最初移植西方理論與方法粗淺地研究中國社會,發展到借鑒西方理論與方法深入研究中國社會。社會學前輩們自20世紀30年代提出的“社會學中國化”目標,現在已經基本實現。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建設“中國的社會學”,也就是讓社會學體現中國氣派、中國風格、中國特色,已經成為社會學界的共同目標。

中國社會學應當如何建設?這個問題涉及許多方面。有一點可以肯定,即中國社會學的成熟是以形成中國自己的社會學理論為標志的。而中國的社會學理論必須通過中國優秀傳統社會思想與當下中國社會發展實踐的有機結合來形成,並吸收國外優秀社會思想與理論。社會思想史是社會學體系的一個重要部分。社會學要在中國生根,十分有必要對中國社會思想史做深入研究。認真發掘中國優秀傳統社會思想的現代性元素,並將其融會貫通,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中國社會學理論建設的必由之路。由此可見,中國社會思想史研究在當前及今后中國社會學建設中的地位已越來越重要。

中國社會思想史是研究歷代中國人在社會生產和生活實踐中所形成的關於社會生活秩序的建構與管理及社會模式的觀點、構想或理論發生發展的特點與規律的社會學基礎學科。中國社會思想史是構建中國特色社會學理論的重要源泉,是研究和解讀當代中國社會運行邏輯的重要基礎。深入推進中國社會思想史研究的發展,亟須思考和解決以下六個問題。

擺脫中國社會學的依附地位。費孝通早在1947年就對當時的中國社會學界提出批評,說中國社會學“辯論裡所應用的論據,多引用西洋社會學的理論和事實。……西洋的社會學不論哪一個派別,都反映一部分社會現實。但是當它被帶進中國來時,卻剩了一套脫離了社會現實的空洞理論”。半個多世紀過去,中國社會學仍然存在著依賴西方社會學研究成果的問題。不過人們已經認識到,社會學理論建立在具體的“實際社會”和“社會事實”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說從某一實際社會歸納出的社會規律未必適用於另一個實際社會。如果隻滿足於用中國的社會事實論証西方某些社會學理論及命題,或解釋西方某些社會學概念,那麼,中國社會學將永遠處於依附地位。社會學擺脫依附地位的關鍵,就在於加強對中國社會自身特點的研究。從中國歷代社會思想中可以找到現今中國諸多社會事實的思想文化源頭。

發掘中國社會自身特點。世界上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社會運行的不同特點主要源於各自的文化個性。中國有自己深厚的文化傳統,對社會的思考由來已久,且在世界思想文化中獨樹一幟。幾千年來,中國歷代各派社會思想在其自身不斷發展完善過程中,對中國人的社會理念及社會生活產生的影響已滲透、沉澱到中國人的“社會文化性格”或“文化特質”之中。隻有對中國人的社會文化性格或文化特質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之后,才能正確把握中國的社會現實,才能真正做到社會學的中國化或本土化。從這個意義上講,研究中國社會思想史,就是研究中國人幾千年積澱的民族深層精神追求和行為准則,研究熔鑄於中華民族血脈中的文化認同,這就是中華民族的“社會文化性格”或“文化特質”。

正確看待中國社會思想史研究在“文化自覺”中的地位。費孝通對社會學界提出了“文化自覺”的任務:“反思實際上是文化自覺的嘗試。……希望大家能致力於我們中國社會和文化的科學反思,用實証主義的態度,實事求是的精神來認識我們有悠久歷史的中國社會和文化。”研究中國傳統社會思想與文化,對達到文化自覺有重要意義。我們要達到文化自覺,就離不開對原有社會思想的總結。總結其實也是一種創新。在此過程中,包含著總結者對中國社會思想史的理解,同時也反映出總結者文化自覺的程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應是對包括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內的人類一切優秀思想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如果不繼承優秀的中國傳統社會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就無法很好推進,文化自覺也就失去了基礎。

立足中國社會思考社會學學風。學術發展是一個推陳出新的過程。在中國社會學中,所謂“陳”至少應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中國原有的社會思想,二是西方的社會思想與社會學理論。隻有把二者結合融貫起來才能有所創新。清代學者章學誠曾指出,某一時代的學術風尚會趨於偏頗,如果學者囿於時風,眼界規模就會偏頗狹窄,不能完備。這提示我們,要注意擺脫一時的學術風尚之偏見。學者貴在開風氣,不貴趨風氣。試問,目前中國社會學界的風氣是否也有偏頗呢?如果有,又當如何矯正?是否可以吸取傳統精華以補現代社會學之偏、以中國人的文化自覺救一味學步西方社會學之弊?為此,我們應重視對中國傳統社會中的優秀社會思想的研究,並進行現代社會學的詮釋,發掘出具有中國社會文化性格或文化特質的概念和理論。這是中國社會思想史的時代課題,也是中國社會學理論研究的時代課題。

完善專業課程設置。當前在高校社會學教學中,相對不太重視社會思想史的傳授,社會學專業的學生還是以修習西方社會學理論與方法、西方社會學分支學科為主。研究社會學的專業隊伍中,缺乏具有中國傳統社會思想與文化知識基礎的人。費孝通在晚年時反復強調中國社會學要“補課”,告誡中國社會學教學與研究者要重視對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研究。中國社會學專業恢復開辦至今已30多年,對社會學專業課程體系也到了需要改革之時。中國社會學研究者如果不能及時補好中國社會思想與文化這門課,就難以在實現社會學理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作出突出貢獻。

拓展研究視野。到目前為止,絕大多數中國社會思想史著作都以歷代思想家的社會思想為其研究對象。但社會思想區別於其他思想專史的重要特征之一,就在於它應更側重研究民眾在實際社會生活中的理念和價值。雖然受歷史條件和文化傳統影響,我國歷代對民眾生活理念進行系統記錄的文獻比較少,但仍能找到不少可供研究的資料。如《神童詩》《名賢集》等“蒙學”教材,家訓、譜牒、民諺民謠、曲藝故事等,都保存著十分豐富的社會思想。我們需要拓展研究視野,扎實整理民間社會思想材料,並對大眾生活理念進行系統研究,進而提升中國社會思想史研究水平。

(作者為南開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5年04月27日 14 版)

(責編:朱書緣、謝磊)
相關專題
· 人民日報理論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