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理論>>經濟社會
分享

(學苑論衡)

韓慶祥:哲學需直面“中國問題”

2015年04月20日08: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哲學發源於困惑、疑惑與問題。一部哲學史,從一定意義上說,就是面對時代問題、分析時代問題、解決時代問題的歷史。哲學上講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也都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入手。從這個意義上說,深化新時期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需直面“中國問題”。

  哲學研究應增強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

  馬克思主義哲學在本質上是面向時代問題的。馬克思所開辟的哲學道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性,就是面向人的現實生活世界,而且是以哲學方式面向人的現實生活世界。馬克思主義哲學具有深度的現實關切,而現實關切本質上就是對時代問題的關切。我們應基於這一思路來堅持和發展哲學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哲學。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哲學研究取得喜人成就,但也存在值得關注和解決的突出問題:一些研究沒有真正直面並破解“中國問題”,缺乏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一個時期以來,哲學研究中既有“口號”哲學,也有“文本”哲學﹔既有“抽象”哲學,也有“概念”哲學。這些哲學和哲學研究在某種意義上具有一定合理性,但存在一些共同缺陷,就是不怎麼接“中國地氣”,較少關注“中國問題”﹔多見“學術”,少見“思想”﹔多見“理論文章”,少見“現實社會”﹔多見“學院派”,少見“實踐派”﹔等等。例如,一些研究人學的學者,較少研究現實社會中活生生的、感性的人,注重的多是些抽象的人學概念或范疇﹔一些研究實踐唯物主義的學者,用很多精力研究實踐唯物主義的范疇、理論,卻較少關注和研究真正的社會實踐。這樣的哲學研究遠離了現實的人和現實生活世界,現實的人和現實生活世界也會遠離這樣的哲學研究。結果,我們的一些哲學研究變成了自言自語、自賣自夸,這樣的教訓值得總結。建構面向“中國問題”的哲學,是總結以往哲學研究的經驗教訓、讓哲學研究煥發生命力的一種出路。隻有這樣,哲學研究才具有實質意義,才能產生真正的實際影響並顯示其價值,才具有真實的生命力,也才能被社會所認同。

  如何建構面向“中國問題”的哲學

  建構面向“中國問題”的哲學,應把“中國問題”作為哲學研究對象。哲學研究的對象既可以是文本,也可以是思想,還可以是哲學思潮等,但研究問題更重要。這種問題既包括“全球問題”,也包括“中國問題”。把“中國問題”作為哲學研究對象,應是中國當代哲學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使命和責任擔當。

  哲學研究中的文本研究,注重概念(范疇)、理論、版本、文獻、思想史等的考証、勘正和梳理﹔哲學思潮研究,注重研究哲學思潮產生的背景、分析解決的問題、採取的研究方法、提出的思想或理論、對當代社會發展的借鑒或啟示意義等﹔哲學史研究,注重研究哲學產生、發展的歷程、發展線索、發展規律等。純粹的理論探討必不可少,文本解讀和哲學史梳理也是必要的。但除此之外,增強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至關重要。這種問題意識,體現為對纏繞國人、必須經常面對、常常令人疑惑、深刻影響中國發展的根本問題及其深層原因的反思、追問和求解。建構面向“中國問題”的哲學,應把“中國問題”作為研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主題和核心,以解決“中國問題”為最高目的和評價標准。

  建構面向“中國問題”的哲學,既要善於運用哲學理論、思維和方法來分析哲學層面的重大問題,又要在分析解決重大問題的過程中發展哲學。我們要從哲學上來把握問題,從問題上來理解哲學。面向“中國問題”的哲學,研究的主題和出發點是問題,以問題為中心﹔研究方法取決於問題的本性,針對問題而採取相應的研究方法﹔研究中使用的概念或范疇,是圍繞所分析解決的問題而提煉、形成的﹔通過研究提出的理論、思想,主要是在面對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形成和建構起來的﹔論証的邏輯,主要服務於分析和解決問題﹔為論証所使用的思想資源和文獻資源,都服務於有效分析和解決問題﹔研究的成效和推進理論創新的程度,取決於對問題的解決程度。

  真正具有社會責任感和擔當精神的哲學理論工作者,真正在哲學發展上具有憂患意識的哲學理論工作者,都應深刻意識到,用哲學方式破解問題,才是哲學的真正本質,是哲學存在的本來意義,是哲學創新和發展的必由之路。我們應增強問題意識和擔當精神,秉持理論自覺,積極建構面向“中國問題”的哲學。

  (作者為中央黨校副教育長、哲學部主任)

  《 人民日報 》( 2015年04月20日 15 版)

(責編:朱書緣、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